新时代社会思潮批判的现实偏向与引领探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永贵,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 南京 210023);程权杰,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

内容提要:

社会思潮的实践转向、交叉“合谋”等新特点的出现,使社会思潮发生的瞬间性与理论批判的滞后性、系统性之间存在矛盾,尤其是对社会思潮批判的危害揭示与本质厘清的忽视、微观视角与日常生活化取向的不足、网络叙事与整体性批判的弱化,使社会思潮批判的重要性、紧迫性再次彰显。因此,必须在强化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重视制度建设、阵地建设、能力本位的基础上,突出社会思潮批判的基础地位与根本作用,提升批判的高度、强度、广度、深度,为社会思潮的引领和治理提供有效供给,从而有效弥合理论批判与实践引领之间的矛盾,优化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社会思潮的清朗格局。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3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22)10-0033-08

      DOI:10.16075/j.cnki.cn31-1220/g4.2022.10.015

      社会思潮作为意识形态安全态势变化的“晴雨表”,其多元呈现、交织融合的出场样态加剧了我国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迫切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批判理论来强化对社会思潮批判的引领力与主动性。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国的改革发展与现代化征程进入关键时期,而各种西方思潮暗流涌动,企图以西方现代性解构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利用“去意识形态”的隐匿手段表达其意识形态图谋。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加持下,出现了社会思潮随时发生与理论批判相对滞后的紧张关系,也正是在这样的现实需求中,社会思潮批判转向危害揭示与实践应对,形成一种“影响—应对”的基本研究模式。不可否认,新时代社会思潮批判的新转向符合当下社会思潮的演化与传播偏向,但是不明晰社会思潮的图谱演化、理论本质等核心问题,只是被动回应不断出现的社会思潮危害,不仅难以明晰社会思潮的理论内核,以理论的彻底性来掌握人民群众;而且会在社会思潮批判的实际应对中失去主动权,甚至成为错误思潮的“追随者”。因而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1]的新态势下,必须强化社会思潮批判这一基础环节,在增强社会思潮批判的引领力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深刻把握社会思潮批判的价值彰显

      “批判”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理论品格,在《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经典著作中处处得以彰显。新时代社会思潮批判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为“批判的武器”[2]进行本质厘清,展现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和思想定力,更要通过“理论创新”的时代指向,引领社会思潮的发展方向,在理论澄清中凝聚人民群众的价值共识,从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1.明晰社会思潮本质: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手段

      社会思潮作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在“社会变革时代(在社会心理演化的基础上),由一定思想理论引领的,反映社会历史走向诉求的,影响面很广的思想观念或倾向”。[3]可见,社会思潮的性质定位是多样的,而不是等同于“错误思潮”的单一定性,它既存在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的观念倾向,也裹挟着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价值。社会思潮批判也不是简单否定,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方法为出发点,明晰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支撑作用与渗透逻辑,摆脱将社会思潮定位为主流意识形态对立面的简单化倾向,进而在厘清本质中凝聚不同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拱卫力量。

      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主要表征为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强化与人民思想认识共识凝聚力的提升,而很多社会思潮能够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时代养分,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下联通宏观指导思想与微观人民认同的正确渠道,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辐射广度。对于错误社会思潮必须进行“无情的批判”,“批判”不是“简单地宣布一种哲学是错误的”,[4]而要从理论层面去剖析错误思潮的理论矛盾和现实悖论,就像“普世价值”将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鼓吹为超越阶级、超越民族的人类最高文明,这不仅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形态理论、现代文明理论等相违背,甚至得不到西方学者的认可。如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5]英国学者大卫·麦克里兰也强调:“尽管在原则上,意识形态会有一个终结,但这肯定是看不到,甚至是在将来。”[6]同时,现实境遇中的资本主义经过五百多年的发展,利用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却依然没有实现“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7]的愿望,反而在当今的全球治理中愈显无力。因而通过对社会思潮的理论批判与积极引领,揭示错误社会思潮的虚假本质,化解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攻势和现实危害,是维护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利器。

      2.展现理论自信: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

      理论自信表征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认同与坚定信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8]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主导且主流的意识形态,不仅是政治诉求的需要,更在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权威塑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理论创新”作为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之一,恰恰是中国共产党对理论自信的深度体认。

      社会思潮批判首先就要明晰用什么理论来进行批判。新时代作为“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9]基于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思潮批判的应有之义。尤其是面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全局性、根本性的变化,社会思潮批判更加有力并使其得到有效遏制,但这并不意味着错误思潮的消失。因而社会思潮批判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中国共产党要针对不断衍生的社会思潮,坚定理论自信,在中国语境中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力量的新时代呈现,它蕴含着社会思潮批判的判断标尺,能够有效抵御错误思潮的意识形态侵蚀,尤其是网络时代、“后真相”时代的交织融合,“去意识形态”“泛意识形态”的泛起,试图消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结构和理论基础。比如,消费主义思潮在经济学、日常消费等领域通过“文化工业”产品使人接受西方消费观念陷入物质化消费之中,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有些人对此认知不清,成为消费主义的追捧者。而社会思潮批判在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借用社会思潮贴近生活的话语方式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在有力批判社会思潮的同时也展现出新时代创新理论的时代魅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