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历程、逻辑、进路

作 者:

作者简介:
项久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龚安静,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核心要素,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循史而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历程深刻蕴含了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核心内容体系的理论逻辑、以围绕和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建构向度的实践逻辑、以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为建构原则的价值逻辑、以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建构根基的历史逻辑。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要坚持和深化历史主动、系统思维、胸怀天下、数据支撑,增强内容蕴涵引领力、提升内容结构科学性、拓展内容视野开放性、赋能内容供给数智化。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3 年 02 期

字号:

      [修回日期]2022-08-09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01(2022)05-0045-09

      DOI:10.14119/j.cnki.zgxb.2022.05.009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将“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之一,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发展中的系统”的核心要素,其建构情况高度关涉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有效运行和科学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决议》精神,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的百年历程进行总体性思考,确证内容建构的历史根据和逻辑意蕴,揭示内容发展的前进路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与时俱进的理论诉求和实践要求。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的百年历程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其内容建构服务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辉煌征程,与党的百年奋斗同频共振,呈现出鲜明的发展轨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辛探索

      在革命洪流中,为动员群众投入革命战争,筑牢革命信念,增强工农群众的阶级觉悟和斗争能力,党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形势教育,阐释和宣传党的军事战略和方针政策,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头脑,灌输无产阶级思想,弘扬艰苦奋斗、服务群众的革命精神。

      建党初期,党明确规定,“学校的基本方针是提高工人的觉悟”[1]。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指出,要从社会教育、政治教育、学校教育增强青年教育。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要“努力从事于识字教育和阶级争斗的教育运动,普遍的启发一般青年工人的阶级觉悟和争斗能力”[2]。1924年5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制定的《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提出,“我们的职任,便在于训练产业无产阶级群众的阶级精神及阶级意识”[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依托党代表和政治部,主持制定《政治训练班训练纲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育大纲草案》等政治教育文件,向部队传播反帝反封建革命思想,分析讨论政治事件,传授革命基本理论。为增强官兵对战斗性质的理解,党在国民革命军中进行理论和政策教育,激发官兵斗志,提高军队战斗力。为提高农民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共产党人开办农民讲习所,开展知识教育和阶级教育,帮助农民树立先进革命观念。土地革命时期,党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纪律教育、任务教育和革命精神教育,宣传党的军事方针政策,用无产阶级思想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干部。中共六大制定的《宣传工作的目前任务》指出,党的基本政治口号与群众动员基本内容仍为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八小时工作制、统一中国、解放帝国主义羁绊、推翻国民党的资产阶级与地主政权及建立工农专政与组织苏维埃[4],内部宣传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肃清党内机会主义、消沉倾向等错误思想。抗日战争时期,为动员全体爱国官兵和人民组成坚强的统一战线,党“以革命主义为基础”[5],加强“干部的政治教育和意识锻炼,造就他们成为有远大政治眼光,能够正确认识国内国际环境与斗争的前途,并能独立的下定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的人材……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进行民族的与阶级的教育”[6]。为彻底清算遵义会议以来的错误思想,党进行延安整风,树立马克思主义作风,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解放战争时期,一方面,为争取和平安定的环境,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政治斗争,党广泛开展形势、任务与政策教育,宣传“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贯彻“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进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宣传教育,掀起学生爱国民主运动。在解放区,党开展土改运动和整党运动,帮助农民树立当家作主意识和革命斗志,改进党的工作作风,启发群众阶级觉悟;在人民解放军中开展立功运动、团结互助运动、新式整军运动等,强化组织纪律教育,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另一方面,面对全国执政新情况,党强化阶级教育与政策、纪律和理论教育,学习宣传贯彻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开展“两个务必”优良传统作风教育,传达学习新形势新任务。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党深化政治教育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形势,学习宣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培养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弘扬独立创造、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

      为适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需要,推动意识形态变革,党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群众斗争相结合,提倡建设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用科学的历史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事务……给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7],翻译出版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等理论学习读物,“提倡和鼓励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和毛泽东思想的学习”[8]。为巩固新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党进行整风整党运动,在土地改革运动中进行阶级教育,对知识分子、私营工商业者、个体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此外,党围绕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论十大关系》、八大确立的正确路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理论资源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1957年12月,高等教育部、教育部推动全国高校开设社会主义教育课程,规定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中心教材……用工人阶级思想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克服非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9]。我国一切学校必须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培养师生用工人阶级的阶级观点、群众观点和集体观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资产阶级观点、个人主义观点、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观点、主张劳心劳力分离的观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斗争[10]。1961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等文件规定了各行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强调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贯彻群众路线,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时事政策教育,宣传贯彻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和方针政策。但是,八大的正确路线最终未得到完全坚持和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日益受到“左”倾错误影响,最终走向“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整体性建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指引下,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党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合力[11],学习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