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值管理演变看海尔共赢增值表

作者简介:
胡子慧,于小悦,王竹泉(通讯作者),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山东 青岛 266100。

原文出处:
财会通讯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F1011
分类名称:财务与会计导刊(实务版)
复印期号:2023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年来,我国物联网产业稳步发展,物联网与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企业价值创造与分享提供了新的引擎。2020年工信部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强调要加快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物联网网络向全面、纵深发展。物联网技术使得产品通过传感器(RFID)变成一个应用场景中的网器,颠覆性地改变了企业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逻辑。业绩报告是企业价值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物联网生态企业业绩报告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业绩报告是商业模式得以落地的关键。传统业绩报告无法准确计量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难以满足报表使用者对物联网生态企业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业绩报告对于生态企业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公司治理,究其根本都是在构建“企业价值创造和分享系统”,完善生态企业治理有赖于企业价值创造与分享流程的准确描述。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的企业观,探讨企业价值管理模式与业绩报告之间的内在逻辑,系统剖析了海尔“共赢增值表”的内在优势与适应性,并就未来物联网生态企业业绩报告模式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二、企业价值管理模式演进

      有效的价值管理前提在于精确描绘企业价值创造和分享流程。企业是资源配置的社会建构,如果将企业视为“不同资源禀赋的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的结果”,按照是否参与集体选择可以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两类:一是主动向企业提供资源的“内部利益相关者”,力图通过达成企业契约实现企业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二是不参与企业集体选择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签订市场交易契约从而按照契约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与分享。此时企业划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价值链:内部利益相关者通过企业契约分享企业商业价值,分配价值链的总体增值(横向分配);外部利益相关者通过交易契约分享企业社会价值,分配目标企业在上一步分配中得到的价值链增值份额(纵向分配)。

      随着各类生产要素的贡献不断增大,企业价值创造和分享系统逐渐从单一化的价值链(股东价值逻辑)向多维化的“价值生态系统”(利益相关者价值逻辑)迈进。传统时代,资本、土地等物质资本是制约扩大生产的主要瓶颈,此类资源多由股东提供,因而派生出了“股东价值最大化”的企业单边治理理念;随着技术、知识、数据、渠道等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于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不断增大,而这些资源多由员工、政府、供应商等提供,“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多边治理理念应运而生。此时不仅是股东,员工等传统意义上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也有可能变为内部利益相关者,例如核心员工能够凭借股权激励计划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由原先的外部价值链转移至内部价值链。内、外部价值链之间的动态交互变化反映了企业不同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逻辑,呈现出“相机治理”特征。

      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 Ash-ton首次定义物联网为“利用传感器、通信协议,实现物体间通信,进而达到智能化”。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任意物体与网络相连接,是集企业、资源方、用户等不同主体为一体的经济网络。这种新兴技术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较为显著的变化是拓宽技术边界资源和社会边界资源,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平台生态系统,打破了原有的产业边界。在物联网生态里,上游供应商能够为企业带来重要的技术资源,而下游的客户则能够为企业带来市场需求等信息,二者从价值链交易的终点转变为价值创造的节点,与平台企业共同组成了共赢共创的网络。从价值链角度来看,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分解为传统产品价值链与生态产品价值链,即平台企业的价值创造既来源于原有产品,也源于新建生态。此时客户与供应商从外部价值链转为内部生态产品价值链,即从原先单纯签订交易契约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转变为签订企业契约的内部利益相关者(如图1所示)。

      三、不同价值管理模式的业绩报告

      业绩报告作为企业价值管理工具,旨在科学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起点、企业价值创造的度量、企业价值的分享,即“谁创造了企业价值”“创造了多少企业价值”“如何分配企业价值”。正如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有内、外之分,业绩报告作为企业的价值管理工具并非着眼于全体利益相关者,而是始终以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管理为首要目标,业绩报告核心职能在于反映内部价值链的运行状况。

      (一)股东价值导向的业绩报告

      传统企业观认为,资本家提供的土地、资本等物质资本是企业生产经营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因此只有提供物质资本的股东被视为企业的内部利益相关者,客户、员工、供应商、政府、债权人等都是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按照前文观点,此时企业的业绩报告在于准确核算以股东为核心的内部价值链运行状况。事实上,传统损益表(利润表)便具有上述特征:传统损益表定位在于核算股东分享价值,即企业的净利润。员工、供应商、债权人、客户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则以“成本”或“费用”的形式呈现,即:

      收入-支付给资源方的材料成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支付给债权人利息-支付给政府税金=股东享有的净利润

      传统损益表将“企业的价值分享”与“股东的价值分享”划等号,是典型的股东价值导向下的价值管理逻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