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2018年7月,网上流传着一篇题为《刷爆朋友圈:公司收入200万,税后到手只有2.14万,哭了!》的帖子,引发热议①。“哭了”一经问世就十分吸引社会公众眼球并成为点击量很高的热帖,这是会计领域甚至管理领域涉及利润确定专业论文无法相比的。该文的利润确定使用了与会计准则和教科书并不相同的收入、费用、毛利等概念。按照“收入”扣除全部“费用”得出“毛利”,再扣除所有的税项支出得出税前利润,直至计算出税后利润和投资者到手的所得。该文的结论是投资者到手的所得很少,投资者到手的所得很少是因为企业的税后所得很少,企业税后所得很少是因为企业的税前所得也很少,等等。虽然该企业的经营和税务资料是由“假设你开了家公司,用黏土烧制瓷器卖,一年下来,经营状况如下……”引出的,但是讨论的问题反映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税负和盈利的现实情况,因此“哭了”出现后就迅速引起社会公众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其中大部分人认同该文的观点及其分析的逻辑思路和论证方法。财政税务专业方面的专家对此表示基本认同的前提下,也指出其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没有充分利用国家对小微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导致企业税后所得偏低,如果享受国家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该企业的税后所得将会有所提高。 “哭了”确定最后投资者所得的逻辑顺序是:先从包含增值税的销售收入中减去全部经营费用(包括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得出毛利,然后再减去除所得税以外的所有税费得出税前利润,再依次减去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最终得出投资者到手的所得。其叙述利润确定与会计教科书叙述的利润确定使用的概念不同,利润确定的列报顺序和结构方式也存在显著不同,甚至利润确定及其结果的利益相关者也不同。因此,本文将前者称为江湖利润确定话语体系,后者称为庙堂利润确定话语体系。江湖利润确定话语体系是以面向社会公众并以社会公众可理解认同的逻辑、概念和方式叙述企业利润确定的结果及过程,并承载说话群体的主观意志和思想完整有序的话语体系,这也是“哭了”一文在网上走红的原因之一。庙堂利润确定话语体系是以面向会计专业人士或具有会计专业教育背景的人士,以可理解认同的逻辑、概念和方式,叙述企业利润确定的结果及过程,并承载说话群体的主观意志和思想完整有序的话语体系。 现实中这种江湖和庙堂利润确定话语体系共存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追问:两种利润确定话语体系各自对利润要素及其列报的内容、结构、顺序和叙事逻辑有什么异同?两种利润确定话语体系的差异对完善现行会计准则有何启示?本文在梳理利润确定历史沿革的基础上,以AA公司的利润确定案例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利润确定的江湖与庙堂话语体系的异同,以期得出完善现行会计准则的启示。 二、利润确定的历史沿革 1494年,帕乔利的《簿记论》出版,标志着复式记账的开端。复式记账构建了利润虚账户与资本实账户之间的联动关系,被认为是利润确定历史沿革的起点。然而,此后的三百年间,会计理论与方法没有实质性变化,也缺少统一、协调的利润确定体系,使得利润确定通常成为资产计价的附属物。1940年,佩顿和利特尔顿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出版,强调利润是企业努力的收获(收入)与付出的努力(费用)配合的结果,标志着以配比为特征的利润确定模式的形成。配比概念的提出与广泛应用是财务会计体系化、科学化的基础,也是利润确定理论成熟的标志。1980年,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告的要素》(SFAC No.3),首次提出将综合收益(Comprehensive income)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要素。综合收益并非完全按照配比逻辑得出,其主要是基于资产计价变动确定利润,追求反映企业报告期净资产的变化,因而弱化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过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1997年在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告列报》中要求披露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以全面反映企业的收益。随着国际会计准则对综合收益的接纳与推广,基于资产计价变动确定利润的逻辑不断被强化,传统基于收入费用配比确定利润的逻辑则逐渐被弱化。 利润确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则深受西方会计制度的影响。早在12世纪,我国就产生了“龙门账”,其核心操作“合龙门”实际上大致相当于基于收入费用配比确定利润与基于资产计价变动确定利润的结合。我国口语中,“龙门”具有对称平衡的意思。“合龙门”的过程为:(1)进(收入)-缴(费用)=利润;(2)存(资产)-该(资本和负债)=利润;(3)进、缴与存、该所计算的利润相等,即为“合龙门”。近代以来,复式记账方法由西方传入国内,并逐渐占据主流。特别是21世纪以来,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我国的利润确定也引入了综合收益概念,传统基于收入费用配比确定利润的逻辑逐渐被弱化。 在庙堂的利润确定话语体系之外,国内外都产生了更加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的利润确定话语体系。例如,由于会计准则(IFRS和GAAP)复杂并难以反映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真正需要的经营成果信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披露非公认会计原则下的业绩指标(Non-GAAP)。纽约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调查结果表明,过去20年使用Non-GAAP的公司比例从59%增加到了96%。网文“哭了”所描述的利润确定过程,也代表了我国社会公众对利润确定的通俗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