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越多必然创新吗?

作者简介:
阳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 陈劲(通讯作者)(1968-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与科技政策(北京 100084);凌鸿程,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南昌 330013)。

原文出处:
管理工程学报

内容提要:

企业家基于独特的企业家精神促进企业创新。党的十九大以来,尤其是后疫情时代,企业家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文基于第十次与第十一次中国私营企业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家职业经历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具体影响与经济后果,并进一步分析了私营企业家的创新政策感知在企业家职业经历多样性与企业创新之间产生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家职业经历多样性对企业创新意愿与创新投入产生正向促进效应,且企业家体制内职业多样性与跨界职业经历对企业创新投入影响更为明显;细分企业家经历类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党政机关经历、国企经历、农村工作经历、从军经历与海外经历分别对私营企业创新投入产生正向促进效应;(2)企业家职业经历多样性对企业家政策感知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且企业家政策感知在企业家职业经历多样性与企业创新之间产生显著的中介效应,政策感知在私营企业家职业经历多样性与企业创新之间发挥了创新政策资源传导的桥梁作用;(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私营企业家职业经历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驱动效应在无政治关联的企业以及行业竞争强度更高的情境下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我国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企业家精神的作用,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23 年 02 期

字号:

       0 引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下的数智技术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显著性的渗透效应与外部效应,而驱动新一轮技术革命下的新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与智能经济的微观主体则是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企业家,其基于创业企业家精神与社会企业家精神在经济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2]。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于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定位与功能作用也日趋明晰与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现在需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了企业家精神。从这个意义上,在新时代迈向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企业家的经济与社会资源,保护好企业家的市场主体地位以及撬动企业家基于独特的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的创新战略导向[3]。私营企业不断发展的背后,企业家精神在驱动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出台解禁农村工商业、家庭事业和农村集贸市场的两个政策文件以及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文鼓励农村发展社队企业(1984年改为“乡镇企业”),以个体经营与个体创业组织为基本单元的小生产者逐步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制度禁锢,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过程中市场化制度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家也越来越拥有经济主体意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单位人”逐步演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的“经济人”“社会人”与“共享人”[4],成为积极嵌入社会并有效影响社会的制度建构者、参与者与治理者,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以创新与创业企业家精神为内核的企业家在驱动我国的私营经济与个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直接性的作用①。另一方面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不断向前演化的背后,其基本的微观组织载体是大量互联网平台企业与人工智能企业也不断崛起。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背后无疑是具有数字创新与数字创业导向的企业家不断探索,民营企业家基于独特的风险承担能力、数字领导力、平台领导力与资源配置的动态能力驱动我国数字化企业的转型与发展[5-6]。

       从企业家视角驱动企业创新的既有研究来看,其本质上属于“由内而外”的驱动企业创新的研究视角。这区别于“由外而内”的视角——过度关注外部制度环境与行业竞争环境对企业创新的重要激励作用。“由外而内”的视角证实了正式制度中的政策激励环境与制度变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作用,且非正式制度中的宗教文化、社会信任在驱动企业创新过程能够缓解委托代理风险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实质上,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的基础性概念以及创新的基本方式以来,企业家便成为工业经济时代最为重要的分析主体。相应地,围绕着企业家的个体行为特征、企业家精神类型以及企业家的社会网络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内在关系等研究议题经久不衰[7]。

       从企业家个体行为特征来看,特质是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用一致的行动来表达自我的一种人格或倾向,企业家个体特质理论影响企业行为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来自心理学中的“大五人格”以及高阶梯队理论。MCCRAE和OLIVE[8]认为个体存在外向性、宜人性、开放性、责任心与神经质5个方面的主要特质,不同特质下企业个体的风险偏好与行为特征也存在差异[9]。对于企业家特质而言,其主要包括显性特质与隐性特质,前者体现为企业家的年龄、任期、教育程度和专业背景,后者主要体现为价值理念、管理风格、注意力、风险偏好以及社会资本等。相关研究聚焦于企业家的心理人格特质对企业创业绩效的影响[10-13]。针对上市公司高管战略团队的研究中,既有的研究聚焦于企业内部高管战略团队、董事会的特征对于企业创新战略决策的重要作用。基于高阶梯队理论探究企业高管的个人特征与决策风格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包括高管个人性别、学历、教育背景、宗教信仰、自恋与自信程度等对创新决策的影响[14-17]。从企业家精神与企业价值创造的关系来看,目前主要存在三类主导性的企业家精神驱动企业家的创新创业与社会责任行为。第一类是创业企业家精神,其包括了个体、过程、组织与环境等四个层面,基于创业企业家精神发现新的市场机会,以新的技术、新的价值主张与价值创造网络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18-20]。第二类企业家精神是社会企业家精神,即以社会价值创造为使命导向发现社会创新与创业机会,弥补传统的公共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以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为组织载体创造经济与社会价值[21-22]。第三类是共益型企业家精神,其主要融合了商业组织的市场逻辑与社会组织的社会逻辑导向,主张在价值创造导向层面实现可持续均衡型的综合价值为目标,基于新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组织即共益企业(benefit corporation)推动传统商业组织或者社会企业的价值创造的二元极端化或使命偏移,实现综合价值与共享价值的高阶动态均衡[23-25]。基于社会网络驱动的企业创新的研究中,企业的社会网络本质上是企业家以及企业管理者的社会网络产生的企业间的复杂联结关系,基于社会网络中的强关系和弱关系对企业的资源获取与企业家个体的创造力带来异质性的影响[26-27]。既有的研究一方面认为企业家的社会网络是实现从创意到创新商业化转换的关键因素,企业家的社会网络能够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提供机会窗口与资源支持,为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与产品创新提供用户基础[28];另一方面创业风险识别与资源拼凑的视角认为企业家(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是创业企业识别创业风险的关键,且能够帮助创业企业家更好地学习其他企业的商业模式以及市场动态信息,实现创业过程中的资源拼凑以提升企业创业绩效[29-3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