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初,幼儿园开展了主题活动“特别的我”,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与同伴分享“我”的特别。 小米:我的名字很特别。 亿森:我特别高。 小可:我有双胞胎弟弟,非常特别! 文文:我跑步特别快。 果冻突然说:我觉得小小宝特别矮,非常非常矮! 孩子们:哈哈哈哈! 小小宝噘起嘴,非常不高兴:那我还发现蛋蛋特别爱发脾气,爱打人! 孩子们:是的,蛋蛋爱生气,还打人! 蛋蛋:哼!我要生气了,你们不要说了! 小宝:悠悠也是,她也打人。 孩子们本应为自己的“特别”感到自豪,但随着讨论的进行,却慢慢发展为被指出“特别”之处而气急败坏,“讨论”不可避免地升级成了“争吵”。 坏种子真的坏吗 晨间谈话引起的争吵是一次契机,教师趁热打铁,开展《坏种子》绘本阅读活动。 教师:《坏种子》这个故事说了什么? 悠悠:有一颗坏种子,总是迟到、撒谎、欺负别人,还不洗手、不洗脚。 教师:你们觉得他坏吗? 汤圆:他最后变好了,所以他不坏。 王锦洛:他不是真的坏,是因为别人说他坏,他才觉得自己很坏。 沛临:他的家人都失散了,自己还差点丧命。他很伤心,所以才变坏的。 认识绘本中诙谐可爱的“坏种子”形象后,孩子们开始反思,坏种子真的坏吗?为什么坏?在绘本的铺垫下,教师引导孩子们重新审视晨间谈话的话题,抛出了新的问题。 教师:想一想,小小宝为什么个子比较小? 果冻:因为小小宝总不午睡。我妈妈说,不睡觉就会长不高。 文文:因为小小宝是班里最小的小朋友。他是8月31日生的,他的学号在最后。 教师:蛋蛋什么情况下会生气? 等等:有人跟他抢玩具的时候,把他搭的积木弄倒的时候,蛋蛋都会生气。 乐乐:别人把我辛辛苦苦搭的积木推倒,我也会生气。 孩子们认真地思考了“不好”的原因,有的结合他人特点进行思考,有的通过联想进行了换位思考。教师对此进行追问,引发了进一步讨论。 教师:这些不好可以变好吗? 汤圆:可以啊,小小宝多睡觉,就会慢慢长高。 大宝:玩积木的时候好好玩,蛋蛋就不会生气、不会打人了。 对爸爸妈妈说: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时常会被贴上“不好”的标签。标签可能来自大人,也可能来自同伴。但其实,标签的背后,往往都是一些可被改正的小错误、无伤大雅的小缺点,甚至在某些情景下,这种所谓的“不完美”成就了孩子的闪光点。重新讨论时,教师通过创造积极的班级氛围,激发孩子的同理心,使孩子能重新审视自己对他人的评价,使评价更为正向。儿童在自我评价时会被情绪影响。当孩子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其自我评价往往较高,反之其自我评价较低。同样的,当孩子评价他人时,也会受到情绪影响。作为父母,我们应看到孩子的“特别”之处,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帮助孩子建立对自己的正向评价。 优缺点调查表 为帮助孩子们了解本我、接纳自我,教师引导孩子从优点和缺点两方面认识自己,制作一份《优缺点调查表》,请家长参与记录。第二天,孩子们带回了调查表,并坦诚地向同伴介绍自己。 小溪:我打针的时候很勇敢,从来都不哭,但是我会赖床。 小奕奕:我不会连续跳绳,但是我每天都坚持跳200个,妈妈说我越来越好了。 汤圆:我跑步很快,但是很着急,经常在大人说到一半就插嘴。 文文:我很乖,但是有时候会有点害羞。 对爸爸妈妈说:家长与孩子共同探讨、记录优缺点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直面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识、接纳自己的路上有父母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虽然但是”夸夸卡 有了前期活动的铺垫,孩子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可能是不完美的。借此机会,教师和孩子一起制作了“虽然但是”夸夸卡,帮助孩子接纳同伴、欣赏同伴。制作时,孩子们自己选择一个同伴,在卡片上,以坏种子表示同伴不好的地方(虽然),以好蛋表示同伴好的地方(但是)。制作完成后,孩子们互相交换卡片,一起分享、讨论。 小小宝:虽然诚诚总是爱插嘴,但是他画画的时候特别认真,画得特别好。 乐乐:虽然悠悠会打人,但是她也爱帮助别人。 悠悠:虽然蛋蛋经常发脾气,但是他的积木搭得特别好,像个建筑师。 孩子们看得见同伴的不足,更看得见同伴的优秀。 对爸爸妈妈说:“虽然但是”夸夸卡以轻松、温柔的方式在孩子之间传递接纳的勇气。在互相换卡的过程里,孩子们悦纳了自己,也包容了他人。就像故事《坏种子》的最后,“他不那么坏了!”这句话,让坏种子的内心充满了能量,他微笑着,准备迎接更好的自己。“虽然但是”夸夸卡帮助孩子从他人的评价里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让孩子知道,这些不足不影响闪光之处;同时,也让发出卡的孩子了解伙伴,接纳他人。 “虽然我不完美,但是没关系”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后,孩子们互相讨论,与伙伴一起制订进步计划。 小小宝:我要多睡觉,睡觉可以帮助长高,实在没那么高也没关系。 哈哈:我会赖床,上幼儿园的时候不能赖,周末的时候没关系,可以睡得晚一点。 蛋蛋:想生气的时候先深呼吸,去情绪角落那里投几颗代表生气的红色石头。真的很生气也没关系,生气是正常的。 同时,我们也给爸爸妈妈提供了适合在家园共育时开展的心理游戏辅导,请爸爸妈妈配合,以乐观和包容的心态,帮助孩子实施进步计划。 对爸爸妈妈说: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过程,也是帮助父母接纳“完整的孩子”的过程。现代社会,“内卷”“鸡娃”盛行,这种现象的本质不是父母“不能接纳一个平庸的孩子”,而是他们“只看到了孩子身上平庸的部分,忽略了闪光点”。这听起来是两种略微不同的认知方式,但其实关乎孩子能否好好地认识这个真实世界,接纳自己;也关乎他是否有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将来能否自如地生活在社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