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人才储备的百年探索:政治特征与实践要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杜世雄,男,福建泉州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福建 厦门 361005)。

原文出处: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坚持人才储备是中国共青团作为党的后备军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青年群体融入政治体系建设、发挥政治功能、实现政治社会化的体现。中国共青团对人才储备的百年探索经历了角色构建、功能定位、角色转换以及自我突破的四个时期,具备自我规范、对外融合与时空纵贯三重性质,对党团结构体系生成、团组织与多重意象融合以及青年群体政治社会化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共青团人才储备过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与实践论,推动党建带动团建的政治体系建设,注重政治参与和群体凝聚的过程规范,并尝试将思想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对开启团组织新的百年征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23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2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321(2022)05-0001-09

      中国共青团建团百年以来,始终聚焦抓好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坚持履行凝聚、组织动员、联系服务青年的基本职责,对于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永远跟党走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共青团是突击队,少先队是预备队。”①说明了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阐明了中国共青团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②。当前学术界对于中国共青团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共青团组织、教育、工作、建设以及青少年、共青团员培养等,这些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和政治角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对于中国共青团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等方面的研究仍有补充的空间。本文尝试以青年群体融入政治体系建设过程为分析起点,对中国共青团人才储备的探索、特征以及实践精髓深入分析,以求丰富学术界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为中国共青团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新的百年征程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参考。

      一、中国共青团坚持人才储备的百年探索与构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共青团在百年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在政治系统中占据特殊位置,进而被赋予人才储备的功能。对此,邓小平将共青团称作党的助手,并表示政治工作不能不涉及这一问题。③江泽民指出:“共青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④胡锦涛表示:“青年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政党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⑤习近平总书记将青年比作“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认为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⑥一百年来,中国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了青年人服务于国家系统运行的功能。历经角色构建、功能定位、角色转换和自我突破四个时期,中国共青团人才储备功能逐渐形成,并建立起具有团组织特色的人才储备体系,既为国家政治系统运行贡献了力量,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成长的重要支柱。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才储备的初探与角色构建

      近代以来,青年人占据主角的一次代表性事件为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不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影响了中国革命进程。在这之后,中国青年力量逐渐凝聚,成立了中国共青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青团领导中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懈奋斗,成为革命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处于成长初期的中国共青团,除了参与革命斗争之外,也积极探索自身在革命中的角色,初步具备了人才储备的功能。

      1.在反帝反封建运动中构建青年角色

      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青年运动与工人、农民、妇女等运动一起推进了国民党的改革,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与革命高潮,中国共青团带领青年构建了勇于斗争的时代角色。首先,参与党组织建设并争取成为储备力量。许多中国共产党优秀的党员都是在中国共青团经过锻炼后加入了党组织,如邓颖超是1924年在天津成立的共青团的第一批团员,1925年3月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其次,以严格的标准融入其他重要组织。在革命斗争中,许多组织的成员同时具有中国共青团团员的身份。如黄埔军校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派往该校的学员中就有很多共青团员,各地也要求选送优秀的共产党员、优秀的共青团员。⑦最后,领导青年参与到革命斗争中。在反帝反封建运动中,中国共青团团员开始尝试加入革命武装运动,如1925年冬在广东肇庆成立的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就是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在北伐战争中战功卓著,革命军占领武昌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1929年,陶孟和对国民革命军一个旅946名士兵的统计发现,15—29岁的士兵占88.5%⑧,可见,青年人构成了革命军的主力。

      2.在武装革命与抗日斗争中彰显青年力量

      武装革命与抗日斗争时期,中国共青团带领青年以更明确的身份加入武装革命和斗争中,彰显了青年的时代力量。一方面,以组织者身份参与军队建设和武装革命运动。在土地战争时期,中国共青团继续领导青年在革命道路探索和革命根据地建设中发挥作用。1933年,根据红军总政治部的建议,共青团中央作出了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仅两个月时间就超额完成征调任务,9000多人的队伍中,团员占70%,平均年龄18岁。⑨1934年,王稼祥在中国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开幕式上就曾指出:“在过去的战斗中,许多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都为苏维埃流了他们最后的一滴血……他们是红军的创造者、组织者,他们的热血创造了、扩大了现在几十万的大规模的红军和广大的苏区。”⑩在西征过程中,一些部队大多数排长也都是党员或共青团员,联合众多西征军成为勇敢无畏、忠于党、忠于工人阶级事业的表率。(11)另一方面,领导青年参与保家卫国的抗日战争。中国共青团领导中国青年主动参与抗日队伍建设,为其提供了重要补充。比如山东解放区为抗战而建立的青年救国会会员就有150万人,专职青年干部3000人。(12)

      3.在解放战争中成为重要的组织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