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巴掌最好给五个枣,而且要先给枣

作 者:
炳阳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2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打一巴掌给一个枣”,就是讲父母与孩子打交道要恩威并施,批评之后要给予情感安慰。但科学研究显示,更好的做法是——打一巴掌最好给五个枣,而且要先给枣。

      “我妈不真诚,好听话都是糊弄人的,为后面的难听话做铺垫而已。我还得假装不知道,真烦!”

      现在,我和女儿诺诺亲密无间。接她放学,她一见我就眉飞色舞地说东道西,分享在学校的见闻,有时也透露一些不能对别人说的小秘密。我很享受这种气氛,尤其是听朋友们说到代沟的时候,我心中就会泛起得意的涟漪。

      但是,天使都是魔鬼变的,诺诺小时候是一个叛逆性很强的女孩,总是故意跟我作对。我们经常冷战,赌气不跟对方说话,最后总是我绷不住,主动向她示好。我事后反省,冷战的原因主要是我说话不讲策略,显得不真诚,惹得她厌烦。

      比如,为了帮助她进步,我经常挑刺儿:“你画的这是什么呀,树枝怎么会长在树根上?重画!”诺诺听了很失望,噘着小嘴生半天闷气。

      我改变策略,打一巴掌给一个枣:“今天的听写你错了两个字,各抄写5遍,加深一下记忆。但是别的词语都写对了,而且字写得很工整。”诺诺还是有被打击的感觉,只是心理平衡了些。

      我受成语“朝三暮四”典故的启发,决定照方抓药,先给枣再打巴掌:“老师说这次考试你发挥得非常好,是班里成绩最稳定的学生。不过,作文字数你没有写够,下回要注意啊。”诺诺很开心。可是几次之后她就识破了我的把戏,听我说到“不过”,就不耐烦地打断我:“知道了妈妈,我要听英语对话了。”掏出耳机塞进耳朵。这是吃了枣不想挨巴掌!看来对付猴子的妙招儿,对人类幼崽不管用。

      更令我担忧的是,诺诺好像越来越不喜欢我这个差评师,能不交流就不交流,能少交流就少交流,甚至连竞选班干部这样的重要信息也对我隐瞒。我有一种被屏蔽的感觉,对诺诺有严重的失控感。

      诺诺上小学四年级的一天,我去学校参加家长会,获得一个重要信息——诺诺曾和几名同学私下议论家长,各倒苦水。诺诺说:“我妈不真诚,好听话都是糊弄人的,为后面的难听话做铺垫而已。我还得假装不知道,真烦!”

      我吃惊不小:小丫头眼光好毒啊!看来,以后不能拿她当小孩子看了。

      用五个枣来烘托气氛,接下来的那一巴掌,在诺诺看来就没有了恶意,她当然会欣然接受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一篇关于人际沟通的文章,大受启发。文章说,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古德曼做过一项心理学试验,他跟踪调查多对夫妇多年,观察他们的相处模式,看哪一种沟通方式能够让这些夫妇持续地感受到幸福,而且这些沟通方式还是预测夫妇未来生活满意度的指标。最终,他总结出人际沟通的“5:1黄金比例”:如果在沟通中,让积极赞美与消极批评的比例保持为5:1,夫妇俩关系最融洽,幸福感最强。约翰·古德曼强调,“5:1黄金比例”适用于亲子、同事、朋友等亲密关系。

      我把“5:1黄金比例”形象地理解为“打一巴掌给五个枣”。结合以往的经验教训,我预感,如果先给枣,效果可能更好。

      当天晚饭时,聊到半年后的小升初,以及诺诺住校不住校问题,我尝试使用刚学到的新技法:“以诺诺的学习成绩,考上重点中学没问题(第一个枣)。诺诺生活自理能力强(第二个枣)、学习自觉(第三个枣)、人缘好(第四个枣),加上对住校有美好的憧憬(第五个枣),我支持诺诺住校。我只担心一点:诺诺吃饭有点挑食,不喜欢吃青菜(一个巴掌),住校后能吃惯学校食堂的饭菜吗?”

      “哎呀!我有这么完美吗?都是妈妈培养得好啊!”诺诺大喜过望,热烈响应,还不忘礼尚往来地还我一个赞,“放心吧妈妈,挑食的毛病我会改的,比如这样——”说着夹起一筷子空心菜塞进嘴里,把腮帮子撑得鼓鼓的。

      其实,大喜过望的是我:总算找到了对付小丫头的办法!

      仔细琢磨,“5:1黄金比例”符合人的普遍心理。谁都希望在交流中获得赞赏、鼓励等正面评价,而不是责备、讥讽等负面评价。当正面评价营造出了融洽的交流氛围,人就会对别人提出的批评、建议持更开放的态度。而负面评价会让人下意识地自保,听不进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诺诺刚刚进入青春期,对负面评价非常敏感,与她交流时,“5:1黄金比例”非常有效。

      形象地说,用五个枣来烘托气氛,接下来的那一巴掌,在诺诺看来已经没有了恶意,她当然会欣然接受。

      夸奖孩子不能走过场,要夸出细节,最好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独特性

      晚上休息前,老公夸我:“今天你的糖衣炮弹打得好啊,一下子就瓦解了诺诺的自我防御体系。”

      我说:“以后你跟诺诺说话,也可以先喂几个枣。”

      老公连连摆手:“可我手里没有那么多枣啊!我最不会夸人了,以后这种事你来做。”

      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岂是我一个人的事?我告诉他,夸孩子什么、怎么夸,不是一个技巧问题,而是心态问题,只要出于真心,深入了解孩子,就能夸到点儿上。

      第一,端正观念,别吝啬夸奖。

      上学时被老师表扬,上班后被领导肯定,都能让我们感觉自己是有潜能的、有用的。夸奖孩子对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有重要作用,作为家长,我们为什么要吝啬呢?

      第二,学会含蓄地夸奖孩子。

      只会用“你很棒”“你很好”来夸奖孩子,未免显得单调,不妨尝试含蓄的方法。比如,晚上睡觉前,诺诺把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我不动声色地说:“这个办法好,晚上收拾房间,明天早上起床时心情好。”这就不是简单地称赞了,而是深深地认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