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物流高质量发展失配度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东方(1984-),男,河南省周口市人,武夷学院商学院副教授(武夷山 354300),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经济地理、产业经济学;张华荣(1962-),男,福建省永泰县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经济学(福州 350117)。

原文出处:
中国流通经济

内容提要:

我国物流业正处在由粗放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阶段,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既是适应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要求。在构建我国城市物流高质量发展失配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健康距离模型测度2005-2020年我国城市物流发展失配度,从组态视角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城市物流发展失配的归因。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物流高质量发展呈现持续快速提升特征,但总体仍处在较低水平;城市物流发展失配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由失配向匹配转变,处于匹配状态的样本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的省会城市或经济发达城市;产业规模、经济发展、物流网络、生态环境、技术投入及信息化水平是造成我国城市物流发展失配的主要障碍因子;导致城市物流发展失配的组合路径包括全面组合型和发展滞后-环境污染型;推动城市物流发展匹配的组合路径包括全面发展型和组织-开放型。我国应以“全国一盘棋”的思路统筹物流业整体发展,深入推进“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国家、省、市层面政策和制度的统一,高质量推进现代物流网络建设;推动物流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产业的协同集聚,促进物流业务向综合型供应链服务转型,构建自主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强化区域合作,提升城市间物流协同服务能力,培育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进城市物流绿色转型,强化物流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培育绿色物流发展新业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物流发展模式。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22 年 12 期

字号: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物流业在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是服务新发展阶段的战略要求。2010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在社会物流总额持续增长的同时,产业规模增速呈现持续放缓特征,增幅由2010年的15%降低到2019年的3.5%(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和2021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平均增幅为6.2%)①。在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剧烈变动的情况下,我国物流产业供给和需求结构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物流业处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呈现出由要素投入驱动向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和深化改革驱动转变的特征。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依然存在资源错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物流基础设施空间分布不均衡、物流与交通基础设施衔接不足、物流网络建设存在大量的断点和堵点、物流服务能力结构性过剩、资源环境压力日益严峻、制度障碍带来额外的交易成本等问题是制约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1]。科学界定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刻画城市物流高质量发展失配时空演化特征,探究城市物流业发展偏离高质量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可以为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现有文献主要从高质量发展内涵、发展水平评价、发展路径等方面对我国物流业发展进行研究,但对区域物流发展失配尚未开展系统研究,国内文献对失配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业[2]、公共服务[3]等方面。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概念及内涵界定方面,何黎明[4]、汪鸣[5]、高志军等[6]认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基础保障,具有高效协同、创新融合、开放共享、环境友好等特征。在物流业发展水平评价方法方面,一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客观赋值方法,二是采用全要素生产率法。戴德宝等[7]、林双娇等[8]、宋二行等[9]、贺向阳等[10]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方法测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结果显示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曹允春等[11]、龚雪等[12]、于丽英等[13]基于DEA-Malmquist模型测算我国区域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以此指标反映区域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我国物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在物流业发展机理与路径方面,丁俊发[14]从打好基础、挖掘新动能、提升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十四五”期间物流业发展路径。汪鸣等[15]从构建现代服务体系、完善国际物流、健全应急物流体系等方面提出“十四五”期间构建物流发展新格局的主要任务。蹇令香等[16]、李朋林等[17]、张珺等[18]、杨守德[19]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利用率、物流业绿色转型等因素影响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卢美丽[20]、曹允春等[11]、高华等[21]在测算我国省级物流产业效率的基础上,采用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究省级物流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升省域物流业效率的路径。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现有文献主要从省域层次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开展研究并获得有一定现实意义的结论,但存在以下研究不足。一是对城市物流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成因尚未开展实质性研究,缺乏城市物流发展失配度的研究成果;二是对不同省份来说,区域内城市间物流业发展存在显著差异,而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需要从城市层次识别导致物流要素配置效率差异的关键因素,提升研究结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对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识别主要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然而区域物流发展差异不仅是单一因素所导致的,而是在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因此,将各影响因素视为单独的变量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回归分析法往往因内生性问题等导致回归结果稳健性不足,而定性比较分析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综合来看,我国物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资源投入失配、要素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而城市物流发展失配的特征、失配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城市物流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这些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为探究这些问题,本文以我国284个城市物流业发展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物流高质量发展失配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健康距离模型测算城市物流发展失配度,利用障碍度诊断模型识别影响城市物流发展失配的障碍因子,以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城市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组合路径,希望能为我国城市物流业的效率提升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城市物流高质量发展失配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城市物流系统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涵盖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服务主体、社会支持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等子系统的综合性系统。城市物流发展失配是由于城市物流各子系统及子系统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受外部因素干扰,偏离了其最优配置状态。城市物流发展失配度的基本内涵是,在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城市物流发展现状偏离特定发展阶段物流业最优状态的程度。

      现有文献在评价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时,主要围绕新发展理念从产业规模、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关联产业发展、创新发展、信息化水平、绿色发展等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熵值法等方法测度区域物流业发展水平(主要从省级层次测度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6,22-23]。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丰富,不仅同物流产业结构、服务供给、组织水平等产业内部因素相关,同时受关联产业发展、资源环境、技术创新水平等因素影响。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根据新发展理念,综合考虑指标体系构建的系统科学性和城市数据的可得性及连续性等因素,本文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基础、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发展成效、技术创新能力、对外开放水平五大子系统21个指标的城市物流高质量发展失配度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经济发展基础包括产业规模和经济发展两个子要素,反映区域经济与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物流网络和政府支持两个子要素,反映共享与协调理念;绿色发展成效包括生态环境一个子要素,反映绿色与协调理念;技术创新能力包括技术投入和信息化水平两个子要素,反映创新与共享理念;对外开放水平包括对外交流一个子要素,反映开放与共享理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