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从1978-2018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由1.72亿人增加至8.31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也由17.92%提升到59.58%。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人口转移、空间扩张、经济增长、社会转型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含义[1],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虽然推动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但也造成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在此背景下,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生态文明的理念已逐渐融入到城镇化进程中,成为城镇化的有机组成,即生态城镇化,也就是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和集约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城市群城镇化进程逐渐受到政府、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生态城镇化作为城市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发展也滞后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等。因此,在城市群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协调推进生态城镇化建设,探索城市群绿色发展的路径,不仅有利于以生态一体化建设推动区域一体化建设,亦会促进城市群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生态城镇化启蒙于“田园城市”理念[2],并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空间生态化路径及城市未来发展等方面的思考[3-6]。国内对生态城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是将城镇化与生态化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方面,探究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7-9],这类研究主要从城镇化的某一维度或多个维度出发,探测人口、土地、经济等城镇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8],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探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空间关联特征[10],构建生态环境响应模型分析城镇化生态环境响应的时空演化特征[11]。二是将生态城镇化纳入城镇化指标体系中,综合评价城镇化发展质量,这类研究一般将城镇化划分为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等部分[12],利用熵值法、熵权Topsis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13-15],探究各维度城镇化和城镇化综合水平的时空演变规律。 目前关于生态城镇化的研究多围绕与其他城镇化类型的关系,探究生态城镇化进程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构建区域生态城镇化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生态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探究生态城镇化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而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探究不同生态城镇化水平下影响因素作用的差异性,为长三角地区生态一体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长三角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中心,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同时也是国际公认的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长三角城市群区域面积为35.67万
,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以占中国3.72%的土地、16.15%的人口,创造了中国23.49%的GDP、22.05%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20.06%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8年11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互地带,对长江经济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但是其区域内部社会经济条件、生态发展状况等存在较大差异。社会经济方面以地区生产总值为例,2000年GDP最高城市是最低城市的78.30倍,两者差值4493.01亿元,2018年虽然缩小到48.21倍,但其差值扩大至32001.96亿元;生态环境方面以工业废水排放量为例,2000年排放量最高的城市是最低的132.10倍,两者差值71951.15万t,2018年缩小至75.25倍,差值也缩减至39202万t。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及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经济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政策的推进与实施,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生态环境一体化程度有所加强。 以长三角三省一市为研究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全部41个城市,城市相关生态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主要来自于2001-201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及各省市统计年鉴,其中碳排放量数据来自于已发表文献[16],
数据来自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经济数据和应用中心。 1.2 研究方法 1.2.1 生态城镇化评价体系构建及测度 生态城镇化是人们对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断认识的结果,指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注重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发展与提升。虽然学术界对生态城镇化的概念没有统一的共识,但已有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如方永丽[17]认为生态城镇化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对生态城镇化的相对效率进行评价;马永强等[18]认为生态城镇化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的新型产业发展观和产业发展模式;胡宁[19]认为生态城镇化是综合概念,由人口、生态、产业等子系统组成,从经济与产业发展、人口与社会发展、生态发展三方面构建生态城镇化水平的评价体系。参考已有研究,本文基于城镇化五维视角,即将城镇化分为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和生态五个维度。生态城镇化作为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思想,改变传统城镇化过程中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走绿色低碳、环境友好、集约高效的生态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