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茜·李创作的《动物园》讲的是一家三口去逛动物园,在游园时孩子和父母走散了,父母惊慌失措地拼命找,而孩子却和动物们自由自在地玩耍。同是游动物园,成人和孩子却身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最后,疲惫不堪、表情木然的家长带着欣喜满足、兴奋快乐的孩子回家了。 幼儿几乎都有和家长一起逛动物园的经历,他们会不会和绘本中的小女孩有相同的感受?他们能不能发现绘本中的两个世界?他们可不可以通过图画为自己的论断寻找可靠的依据?作者在图画中留下的小心思幼儿能不能发现?请和我一起来看看幼儿在绘本《动物园》中读出了什么吧! 考虑到绘本中文字特别少、图画细节特别多的特点,本次共读分三步走:第一步,略读,了解绘本内容;第二步,精读,随时叫停;第三步,启发,引导孩子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跟小朋友们一起看。我翻页很慢,当我读到“我们先参观大猩猩的家”时,晨晨小朋友说:“这里哪有大猩猩呀?”经她这么一说,其他小朋友看得更仔细了。当翻到彩色的页面时,她又第一个发现原来动物们都跑这儿来了。 在第一遍共读结束后,我问小朋友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小朋友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冉冉说:“我觉得很奇怪,小女孩怎么飞起来了。” 儒儒回应说:“是做梦吧!” 萱萱说:“有一只孔雀,怎么其他人都没有看见呢?” 晨晨说:“那个小女孩少了一只鞋,这只鞋在大猩猩手里,是不是大猩猩偷的呢?” 宇宇说:“小女孩和大熊一起玩,她不害怕吗?” 儒儒再次回应:“我就说她是在做梦吧!你看她周围全是动物。” 带着这些疑问,我提议再仔细来看看书。 在前环衬,幼儿发现大猩猩出逃了,小猴子和大象在召唤大猩猩。 它为什么要逃出来呢? 萱萱说:“它们在笼子里就像在监狱里一样,不自由。” 晨晨反驳道:“这可不是监狱,它们又不是犯人。” 我问道:“动物园和监狱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呢?” 萱萱说:“都有笼子,犯人也是在一个大牢笼里。” “有笼子的地方能够随便出来吗?” “不能!” “动物们愿意待在笼子里吗?” 冉冉说:“不愿意待,所以它逃出来了。” 其他小朋友也纷纷同意这个想法。 晨晨也恍然大悟地说:“怪不得看不见动物,原来都跑了。” 在扉页上有一根羽毛,这是谁的呢? “孔雀的!”提到孔雀,小朋友们发现第一页就有孔雀,孔雀就站在门上。 “孔雀在看什么呢?” “看那个小女孩。” “小女孩手里还有个气球鸟。” “那是一只什么鸟呢?” “孔雀!” 小朋友对孔雀很感兴趣。 不过紧接着就有疑问了:“为什么只有小女孩能看到孔雀,其他人看不到呢?” 晨晨抢答道:“他们俩一样。” 我忙追问:“他们什么一样?” 晨晨指着图画中孔雀的羽毛和小女孩脸上的那一抹橘色说:“看!他们的颜色一样!” 大家全部关注起了颜色,快速地用眼睛去搜索,发现只有小女孩和孔雀有彩色。 “小女孩手里的气球是孔雀,说明小女孩非常喜欢孔雀!” “因为她很喜欢孔雀,脸上也有和孔雀一样的颜色,所以她能看到孔雀。”我和孩子击了一个掌:“分析得有道理,我赞同!” 因为只有孔雀是温暖的彩色,所以每一页中孔雀都不自觉地成为幼儿关注的焦点。他们发现在看熊山的时候,小女孩松开了爸爸的手,追着孔雀走了。翻开下一页,他们立刻指着小女孩的衣服喊道: “看!变颜色了!” “这真是太神奇了!” 孔雀把小女孩引到哪里呢?大家急迫地翻开下一页。 “看!这里有河马。” “还有猴子呢!” “还有一条鳄鱼。” 萱萱有点儿担心地说:“会不会想把小女孩吃掉呢?” 我提示萱萱看看动物们的表情。 晨晨果断地说:“不会的,它们都是微笑的。” “鳄鱼还躲起来了。” “哈哈……” 宇宇发现,小女孩在和长颈鹿一起玩的时候,孔雀气球飞进来了。冉冉提问:“为什么气球到了这里没有变颜色?”这真是一个好问题,我还没有想到这一点,我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晨晨说:“气球是假的,假的怎么能变颜色呢?” 我进一步阐释了晨晨的观点:“这里的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活着的,都是有生命的,小女孩也有生命的,所以来到这就有了色彩,而气球没有生命,所以气球变不了颜色,你是这个意思吗?”晨晨用力地点点头,其他小朋友也同意这个观点。 小女孩在天空和其他鸟一起飞的时候,孩子们都发出了“哇”的羡慕声,接着宇宇发现了一个问题:“小女孩少了一只鞋。” “还真是!少的鞋跑哪里了?” “在这里,你看!红鞋掉下来了。” “看!下面还有一双手!” 我赶紧追问:“这是谁的手呢?” “大猩猩的。” 晨晨让我翻到封底,她说:“我一开始还以为是大猩猩偷小女孩的鞋,原来是它接住了掉下来的鞋。” 我笑着说:“所以,这个绘本得仔细看图,图画里有你想要的答案,你在第一遍的阅读中只发现了大猩猩手里有鞋子,这一遍你终于看到鞋子是怎么来的了!” 在后环衬,萱萱指着图画笑着说:“小猴子正在推大猩猩的屁股!”大家看了也都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