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在门口等我 早上,我正在教室给小朋友分早饭,突然电话响起,“黄老师,诺诺在幼儿园门口哭闹,死活不肯进去,怎么办?”电话那头传来诺诺妈妈焦急的声音。 “您问问孩子是自己进来还是等我去接她?”我问。 “黄老师,她说等您呢。”诺诺妈妈无奈地说。 “那等我一下,我安排好孩子就出来。” 诺诺是大班刚转来的孩子,已经好几天没来了,我脑海里迅速搜寻着关于她的记忆。刚入园一个月,诺诺从不跟别人说话,也不参与集体活动。家访时诺诺特别安静,在妈妈的安排下坐在我身边,给我展示她的画,但一直不说话,也不笑,略显内向,一看就是个很懂事、听话的孩子。 通过家访得知,诺诺爸爸妈妈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且最近家里添了一个妹妹,由奶奶专门来家里照看。家访结束后,我无意中把诺诺的一张画夹在家访资料中带走了,并一直珍藏着这幅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的画。 二孩、转园,这两个对孩子来说绝对敏感的问题一直在我脑海中盘旋,我想这一时期的诺诺一定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家人和老师的帮助。 安排好班里的工作,我急忙去接诺诺,想起一直没来得及还给她的画,赶紧拿上。我赶到大门口,只见爸爸妈妈脸上错综复杂的表情,诺诺两眼挂着泪珠,我蹲下身对她说:“诺诺,你还记得这张画吗?这是老师第一次去你家时不小心带走的,我特别喜欢它,但它是你的,现在我把它还给你,让爸爸妈妈帮你保管好,好吗?” 诺诺点点头,“老师带你回班里好吗?”我问。诺诺用同意的眼神回应我,“两位请在这等我一下,我把孩子送进班再回来。” 我赶回来后,第一时间便问爸爸妈妈诺诺为什么不愿意来园。 “她说想在家看电视。”诺诺妈妈无奈地说。 “你们觉得这是真正的原因吗?” “我觉得不是。”诺诺妈妈的眼神由无奈转向气愤。 “我觉得也不是,”一旁的爸爸也变得激动起来,“老师,您说该怎么办呢?” 我安抚爸爸的情绪说:“咱们先不要着急,现在最重要的是先弄清诺诺不想来园的真正原因。据我的观察,诺诺是一个文静内秀的孩子,刚来班里时几乎不说话,也不参与集体活动,可能跟她刚转来有一定关系,况且家里又新添了妹妹,家人的注意力难免会更多倾注到小宝宝身上,而忽视了对姐姐的关注……” 听了我的分析,爸爸妈妈觉得有一定道理。“不过没关系,只要我们相互配合,共同想办法,一定能解决。”于是,爸爸妈妈和我达成一致,在这段特殊的时期一定要更关心诺诺,留出单独与她相处的时间,让她感受到爸爸妈妈不会因为妹妹的到来而减少对她的爱;同时也让诺诺多参与对妹妹的日常照顾,体验当姐姐的责任感。 从兴趣切入,主动出击 经过这次事件后,我在班里也更加关注诺诺。据我观察,诺诺非常喜欢画画,画画时她会将全部的情感淋漓尽致地释放:会画长长的腿,仿佛要使劲奔跑;会画花园里各式各样的花,仿佛在讲述花的美好与不同;会画一个孩子在游戏,仿佛在倾诉自己的孤独……我隐约感受到她想与外界接触,却又不知如何融入的心理,于是,我选择了主动出击。 我把自己对诺诺绘画作品的解读和赞美讲给她听,虽然她只是静静地聆听,但我已经很满足了。同时,我在全班孩子面前表扬诺诺的画,希望大家向她学习。诺诺也由一开始被表扬时紧张得低头、攥衣服,到后来慢慢放松下来。 我把诺诺的变化讲给妈妈听,妈妈特别惊喜,还把我的语音留言放给诺诺听,妈妈看到诺诺露出了羞涩的笑容。 打造有归属感的环境 为倡导家长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我向全班家长和孩子发出“寻找秋天的足迹”的活动号召。我叮嘱诺诺妈妈:“一定要好好完成哦,对别人来说是倡议,对你们来说可是个让诺诺感受到爱的好时机。” 周一入园,孩子们带来了周末寻找到的秋天的足迹。当诺诺把作品和厚厚一沓照片交给我时,我兴奋地说:“诺诺,你爸爸妈妈陪你找了这么多秋天的足迹啊!你们太厉害了!” 活动分享时刻,孩子们拿着照片、实物滔滔不绝地讲着。诺诺尽管作品非常多,但不敢向大家分享。我鼓励道:“今天,我要表扬一个孩子和她的家人,那就是诺诺!”孩子们的眼神一下转向了她。诺诺盯着地板,紧张极了。“孩子们,你们看,诺诺和她的爸爸妈妈,还有妹妹,找了这么多秋天的足迹:金黄的树叶、红红的果子、秋日夕阳的余晖,就连小狗都穿上了衣服……”我把诺诺一家细心寻找发现的秋天的秘密,结合诺诺带来的实物、照片分享给大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诺诺长舒了一口气。 放学后,我把孩子们带来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尽管只要求每个孩子提供一份,诺诺却提供了十多份,主题墙、科学区、美工区等好几个地方都有了她的足迹。我畅想着,明天诺诺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第二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照片、作品都展示在幼儿园的角角落落,高兴地相互交流着。此时的诺诺从活动室一边走到另一边,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能找到自己的身影,听到大家说:“诺诺,你看,这是你和妈妈找到的秋天里的太阳!”诺诺虽然没有回应,眼神却充满了开心。 从那天起,我发现以前对班级漠不关心的诺诺,开始时不时走到各个区角,看看大家的作品,也看看自己的作品。我知道,诺诺又进步了,以前听到孩子们的吵闹声她就不开心,皱紧眉头,现在的她会去听听发生了什么事。这些细小的变化,表明她越来越关心集体,愿意融入这个集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