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大学生多重矛盾性社会心态解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黎娟娟,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黎文华,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网络社会与真实社会并存是Z世代大学生面临的基本环境,这使得Z世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呈现出多重矛盾性的特征,即在个人自我关系方面,呈现出佛系、躺平与内卷并存;在与他人的关系方面,呈现出社交恐惧和网络晒并存;在与国家的关系方面,呈现出政治冷漠与政治热情高涨并存的现象。Z世代大学生多重矛盾性的心态主要来源于三个层面:宏观层面的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生存困境;中观层面的家庭结构变化和高校教育带来的社会化困境;微观层面的个人经历带来的成长困境。Z世代大学生多重矛盾的社会心态对其自身和社会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未来需要在增加对Z世代理解包容的同时,对Z世代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提供必要的支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2 年 12 期

字号:

      DOI:10.19633/j.cnki.11-2579/d.2022.0098

      Z世代是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信设备、智能手机产品等影响比较大,又被称为网生代、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1]。当今在校的本科大学生多是1999年以后出生的学生,硕士研究生多为1996年以后出生的学生,符合Z世代学生的标准。青年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其心态值得关注和研究。既有研究对Z世代大学生的心态虽然有所涉及,但是多聚焦于某一个方面,或者是某一种心态。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对大学生心态进行分析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将在对大学生社会心态进行宏观把握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来分析Z世代大学生多重矛盾心态的特征及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Z世代大学生多重矛盾性社会心态的特征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指出,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正如时代本身具有矛盾性一样,Z世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也具有多重矛盾性。身处人生最好年华的青年大学生,拥有的是最富智慧的头脑和未来无限的可能,但同时也拥有诸多不确定性和对未来的未知,因此,大学生往往充满了多变、多样、迷茫和矛盾。这种矛盾构成了大学生心态的基本样态。

       人的一生大体要处理三对关系,即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国家的关系。Z世代大学生的矛盾心态也体现在这三对关系上,即在个人自我关系方面,呈现出佛系、躺平与内卷并存;在与他人的关系上,呈现出社交恐惧与网络晒并存;在与国家的关系方面,呈现出政治冷漠与政治热情高涨并存。

      1.佛系、躺平与内卷并存

      佛系、躺平、内卷是近年被广泛讨论的大学生心态现象。佛系青年主要是指一种不焦虑、不执着的平和心态和行为,具体表现为诸如都行、可以、没有关系、无所谓式的口头禅[2]。对应到大学生群体,主要指高校学生中存在着一个参与热情缺乏和创新活力缺失的群体,学习讨论时一言不发,不愿意参与班团活动,社交媒体在线状态设置隐身或忙碌,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熟视无睹,对老师、家长的苦口婆心无动于衷,对成绩好坏满不在乎,对评奖推优漠不关心[3]。

      躺平多指大学生中存在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颓废放弃、瘫软不动的心态[4]。有学者指出躺平实际上存在着三种不同形态,即虚假的躺平主义者(躺赢者)、积极的躺平主义者(退出竞争激烈的名利场,在精神世界寻找确定的自我)和消极的躺平主义者(低欲望群体),消极的躺平主义者实际上是身躺心不平,身躺只是假象,他们的内心其实存在着不满与愤懑不平[5]。“内卷”一词源于2020年某知名高校学生边骑车边用电脑的图片意外走红,大学生的内卷多是指大学生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升绩点不断增加课程论文的字数,为了以后的前程不断通过辅修课程,开展实习,考教师资格证、注册会计师等各种证书给自己加码,陷入激烈的竞争之中。Z世代大学生存在着佛系、躺平、内卷共存的矛盾心态。

      一方面,大学生中的佛系现象比比皆是,甚至有部分学生开始躺平,对学业成绩好坏无所谓,对荣誉淡然,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也比较低。徐美华等通过对16所高校717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高校中部分学生存在着低目标承诺、低自我超越、低人际交往和高依从性的三低一高的佛系特征,有近一半学生认为自己是佛系青年[6]。当面临就业时,部分学生选择逃避就业,而面对生活,则多选择不恋爱不结婚。据智联招聘调查显示,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突破900万人。截至2021年4月,参与调研的2021应届毕业生中,56.9%的大学生选择就业,同比降低18.9%;15.8%选择自由职业,同比上升8.1%;12.8%选择慢就业,同比上升6.6%。严峻的就业形势使2021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心态略显“佛系”,就业人数下降,选择自由职业、慢就业、升学的比例有所提升[7]。事实上,真正佛系、躺平的大学生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是身躺而心不平。据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调查显示,有64.33%的学生期望进入就业竞争激烈、“996”超长工作时间的互联网公司学习就业;70.34%的学生表示嘴上说躺平,其实很努力;11.3%的学生表示不想躺平,但要打嘴仗;14.76%的学生表示,不想躺平,就是追个流行词[8]。

      另一方面,大学生仍然充满着奋斗精神,对自我有着严格的要求,对自己的未来有着美好的规划,也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和奋斗,甚至存在一定的“内卷”。以大学生为主要群体的B站社区为例,B站已经从大学生的休闲娱乐场所演变成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阵地。据《2021年B站创作者生态报告》显示,2021年,有1.83亿人在B站学习,是中国在校大学生数量的近4.5倍[9],B站的泛知识视频播放量已占全站视频的45%[10]。在自主学习的同时,Z世代大学生又加入到激烈的升学竞争中。以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为例(虽然有部分是已就业者参加考试,但是大部分参加考试者仍是大四学生),报考人数457万,比2021年增加80万人,增长率约21%,学术类各个专业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线)普遍比2021年高出10来分。

      2.社交恐惧与网络晒并存

      社交恐惧又称社交焦虑障碍,主要指行为主体不敢进行面对面的社会交往,或者说在人前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时会感觉到有压力、不自在,不能以正常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态度[11]。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0.2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轻微“社恐”;6.90%表示自己有比较严重的“社恐”;0.64%表示自己有严重的“社恐”[12]。社交恐惧一方面表现为躲避有物理接触的社交场合,如避免各种做报告、小组讨论、面试、与陌生人交谈等;另一方面,表现为大学生“宅”族的兴起。黄聚云等通过对上海市9所高校909名学生的调查发现,自我认同属于宅族的大学生有381名,占被调查大学生的41.9%;70.8%的宅族大学生声称自己“很享受在宿舍或家中的自在生活”;69.7%的宅族大学生双休日可以整天待在宿舍;65.3%的宅族大学生除去必要外出时间很少出门;38.7%的宅族大学生课余时间很少参加户外活动;61.4%的宅族大学生经常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53.4%的宅族大学生经常久坐不动;42.1%的宅族大学生经常熬夜;41.5%的宅族大学生很少参加体力活动;15.5%的宅族大学生经常不与人交流沟通[13]。邓兵等通过对重庆市4所大学1178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宅族大学生占调查学生的比例高达50.51%,宅族大学生课余时间多用来上网(439人,73.78%)和睡觉(294人,49.41%)。宅族学生更容易发生人际关系敏感和性格偏执[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