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小契机,讲好生命教育这个大课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丹,李明月,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原文出处:
婚姻与家庭:家庭教育版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2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个人只有懂得了生命的可贵,才能领悟生命的意义,追寻生命的价值。

      近年来,因为学业和情绪困扰、人际交往和亲子沟通等问题,未成年人自伤自残甚至自杀的比率在不断上升。

      《中国儿童发展状况报告(2020)》显示,伤害仍然是中国18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主要的致死性伤害类型为溺水、道路交通、跌落、中毒和其他意外伤害。

      弥足珍贵的生命过早凋零,让很多家庭失去前行的动力和希望,对未成年人开展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顾名思义,生命教育就是围绕“生命”而展开的教育,不仅涉及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也涵盖人与自我、他人以及自然相处的内容。

      此外,《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六条提到要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导其珍惜生命,对其进行交通出行、健康上网和防欺凌、防溺水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

      因此,帮助未成年人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些父母可能会觉得这个话题有点大有点难,不知从哪儿着手。其实,这就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所在,生活处处都是生命教育的契机。

      接下来,我将通过具体的故事和案例为大家展示,为人父母者该如何把握这些契机进行生命教育。

      暑假来临,由于工作繁忙,妈妈只能将聪聪送到农村奶奶家住一阵子。

      村子附近有个小河滩,聪聪经常跟着一群大孩子在河边玩耍。最近,这群大孩子不甘心只在河边嬉戏,想去河里“探险”。有几个大孩子已经试着下河了,不太会游泳的聪聪在岸边犹豫不决。

      河里的大孩子看着聪聪大声说道:“快下来一起玩,不要做胆小鬼哟!”

      聪聪不想被人瞧不起,鼓起勇气跳进河里。慢慢地,他感觉自己的身体不受控制,开始大声呼救。好在邻村的大叔路过,把他拉了上来。聪聪妈妈得知后,立即赶到奶奶家,狠狠地把聪聪骂了一顿,并让他以后不准离开奶奶家半步。

      每年暑假,未成年人因为玩水或游泳溺亡的事件不在少数。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照顾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欠缺安全防护的知识和技能。

      相信有不少父母像聪聪妈妈一样,由于工作繁忙,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索性将孩子交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

      父母无法及时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做出回应,也不能很好地引导孩子进行自我保护。

      正如聪聪妈妈一样,她不知道聪聪为何要跳进河里,知道的只是聪聪跳进河里这个结果。所以当她见到聪聪时,只有呵斥与责怪。

      试想一下,聪聪不是不知道下河很危险,但是他不想被其他同伴看作胆小鬼,同时也害怕不下到河里去,同伴就不陪他玩了,所以才会跳进河里,差点酿成悲剧。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远离危险呢?以聪聪妈妈为例:

      (1)与孩子平等沟通

      妈妈首先应该耐心询问聪聪为什么要跳进河里玩耍,了解原因后,再告诉聪聪在河边或到河里玩耍可能存在哪些危险,并让孩子说说今天差一点溺水是什么感受。

      总之,不要一味地呵斥与责骂,要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以平等的姿态多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这样才能让孩子吸取经验教训,减少过于冲动的行为。

      (2)教孩子知识技能

      妈妈还可以在平时多给聪聪讲一些儿童溺水的报道,让聪聪知道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河里游泳是危险的,特别是在自己缺乏游泳技能的情况下。

      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借机与孩子共同探讨安全防护问题,让孩子了解并学会避免危险因素,比如正确使用家用电器、煤气灶,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要跟陌生人走等;学习基本的防护常识和技能,比如让孩子练习游泳技能,教孩子万一遇到火警应该如何自我保护,以避免各种危险带来的痛苦。

      安全教育旨在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某日,贝贝和妈妈一起散步,途中经过一家宠物店。贝贝被一只小兔子深深吸引,兴奋地问妈妈是否可以将它带回家。妈妈见贝贝真的很想养这只小兔子,便同意了。

      回家后,贝贝和妈妈一起为小兔子搭了一个舒服的窝,还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为它买了各种食物和清洁用品。每天放学回家,贝贝总是第一时间去给小兔子喂食,清理它的小窝。

      在贝贝的悉心照顾下,小兔子越长越大,贝贝也越来越离不开它。可是,过了半年,小兔子突然得病死掉了。

      面对小兔子的突然离世,贝贝非常伤心,有很长一段时间老是对着空荡荡的兔笼子掉眼泪。

      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有过被孩子要求养宠物的经历。作为父母,是否应该同意孩子养宠物?如果宠物不幸离世了,又该如何安慰孩子呢?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允许孩子养宠物,这有利于增强孩子对生命的认识和感受。

      在孩子养宠物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放手”,可以帮忙,但尽量让孩子亲自照料。

      在照料宠物的过程中,孩子也可以很好地认识生命的奇妙,通过经历宠物由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认识到生命既是有力量的,也是脆弱的。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引导孩子多观察、多思考,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面对宠物的离世,父母该如何安慰孩子呢?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较少提及甚至是回避“死亡”这个话题,认为直接谈论死亡对小孩子来说过于沉重、残忍,会让孩子无法接受。宠物离世实际上就是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一个契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