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是一座桥梁,可以让我们通往童年世界,唤起童年记忆,更能探寻到有关童年的快乐和很多童年的秘密。 在给孩子讲童书里面的故事的时候,如果我们能顺着故事走进孩子的世界,会突然理解孩子的一些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也因此更了解该如何与孩子沟通。也许,我们一直苦恼的某个教育难题会迎刃而解,我们一直希望传递给孩子的某些重要观念,在讲故事中会被他自然地汲取。 《逃家小兔》,安全感就是这样建立的 小兔子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 “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一场爱的捉迷藏就此展开…… 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依恋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有内在的安全感,就会愿意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努力完成有挑战的任务,跟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乐观地看待这个充满变化和风险的世界,健康地成长。安全感不是先天带来的,是出生之后和养育者在互动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逃家小兔》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个人在童年时安全感的来源,依恋关系的建立。 安全感就是:妈妈一直在 故事中一直在强调小兔要跑走,但其实这个“跑”只是一个对“依恋关系”的测试,在测试“我跑,看你能不能抓到我”。对于年龄大些的孩子来讲,被“抓住”好像有控制的感觉,但是对于还只有几岁的孩子来讲,“我每次跑走了,你都能找到我”能给他带来一种很安全的感觉。孩子会觉得妈妈是可以信赖的,无论去哪里我都可以看到她。 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心理学实验是这样做的:在一个咖啡馆里,妈妈坐在那儿喝咖啡,把已经会爬的婴儿放在脚边。很快,婴儿开始爬了,但是他每爬一段就会停下来,坐在地上回头看,确定看到妈妈之后,会继续向远处爬。每一次,他都会爬得更远一点,但前提是必须停下来时能够看到妈妈。在录像中,我们能看到,有时候婴儿发现妈妈还在那儿,但是正在跟别人讲话,那么婴儿就会爬回来,去摸妈妈的腿,拽着妈妈,直到妈妈停下来看着他有所交流后,他才会又放心了,重新再爬向远处。这个实验说明,孩子探索世界的前提是确认母亲一直在自己身边,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心依恋关系,是安全感的源泉。 安全感在良好的互动中建立 安全感的建立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尤其在1岁前,孩子与母亲的互动特别重要:孩子一哭妈妈就能出现;孩子感到痛苦时妈妈能帮助他缓解;晚上害怕时妈妈会把他抱在怀里安慰……经过反反复复这样的互动过程之后,行为和语言会内化为孩子内心一个坚定的信念:妈妈一定会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其实《逃家小兔》中母亲非常多的幻化形象,这正是孩子和母亲关系稳定的表达。对于面对不确定的世界的孩子来说,稳定的安全感是生命的必需品,是一个人终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也是这本书有价值的地方。 亲子共读童书,也是帮孩子建立安全感的绝佳方式。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常常会要求父母讲同一个故事讲十几遍二十几遍。大人常常不明白,这个故事我已经讲那么多遍了,他为什么还要听?实际上,道理是一样的,表面上孩子听的是故事,但也是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寻找着一种很确定的感觉,这就是孩子内心的安全感正建立的过程。直到有一天,他说:“够了,妈妈,我不想听这个故事了,我们讲一个新的故事吧!”那就可以了。就像《逃家小兔》中的小兔子最后说,那我就回家吧,他的“检验”完成了,就好像是盖了一个章,证明了妈妈是爱我的,她不会让我处在风险中,在这个世界上我是安全的。小兔子完成了“兔生”中最基本的核心信念——安全感的建立。 在孩子的童年生活中,一些仪式感的内容变得很重要,比如反复地讲同一个故事,或者每天晚上准时讲一个故事,抑或是每个周末坚持和孩子做同一件事,这都是在和孩子建立一种稳定的关系,对于安全感的建立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判断在亲子互动中,孩子的安全感是否够了呢?这就像孩子吃饭一样,他吃饱后自然会停下,让他再多吃一口,他都不吃了。安全感也一样,就像小兔子发现自己很“安全”后,就不会再和妈妈玩“逃跑”的游戏了。 《勇气》,跨越鸿沟到达儿童世界 勇气,是你第一次骑车不用安全轮。 勇气,是去参加智力竞赛,而且你的题目是“曌”字怎么读。 勇气,是你有两块糖,却能留一块到第二天。 勇气,是刚搬到新地方,你大方地说:“嗨,我的名字叫伟利。你们呢?” 勇气,是吃蔬菜时不做鬼脸,先尝尝再说。 勇气,是必要时说声再见。 在孩子的世界里有很多很重要的事,但这些事在成人的世界里似乎根本不值一提。这就是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天壤之别。 杂乱无章才是孩子的世界 在这本书所描述的勇气中,有的是很大的事件,比如救火;有的是很小的事情,比如故意踩人行道的缝隙;有的是跟别人说道歉,向别人介绍自己;有的是跟自己有关的,比如吃蔬菜时不做鬼脸,或者把糖留到第二天再吃……看起来,这些描述没有那么清晰的逻辑,到底哪个是重要的,哪个是不重要的?其实,这恰好是一个对孩子非常友好的沟通界面,非常符合孩子的心理,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所需。这是一种值得赞许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