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生存力”?

作 者:
刘洁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教育家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2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认为,培养孩子的“生存力”,是教育的最大目的。在充满不确定性的21世纪,开展生存教育,帮助青少年在巨变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显得尤为迫切。

      但在当下的中国教育实践中,生存教育缺位现象普遍,青少年“生存力”欠缺成为不争的事实:有的学生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理能力很差,直到上了高中或大学都不会洗衣服;有的大学生因拿不到毕业证而流浪街头16年,更有甚者,因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走上绝路;上海疫情封控期间,有的年轻人因为不会做饭,连吃二十几天泡面,最后只能哀求邻居资助……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生活秩序混乱再次提醒我们,提高青少年的“生存力”,是21世纪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当下每一个教育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那么,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存力”?针对这一问题,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讨论。

      生于21世纪的青少年,应该具备哪些“生存力”?

      吴朝晖: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法治化、人才复合化成为重要的社会特征。此外,家庭的解体、传统人际关系的破裂、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传播等,在使人的个性获得解放的同时,也消解了社会的主流意识与主流观念,从而容易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与精神问题。

      再看现在的孩子,学习占据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很多孩子的人生规划与生活几乎全由长辈包揽,不会做饭、不会劳动、不会社会交往,甚至不会思考,离开家长很难生存。与大家分享一件真实的事情:某日,某校高二教室课间突然出现尖叫声,老师冲过去一看,一群脸色发白的高二男生挤在一起,有几个还摔倒了,原来他们看到地上有一只蟑螂,被吓坏了,不知道怎么办。

      在这种情形下,生存能力可以说是中国学生最为欠缺、急需培养的能力。具体来说,我认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该具备以下“生存力”:自我规划和学习能力、强大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强健的体魄和坚忍的意志、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有效的口头表达和文字撰写能力、良好的协调能力和领导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此外,劳动能力、野外生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基本理财能力、运动能力、抗挫能力等,也是适应未来发展亟须培养的生存能力。

      刘春雪: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厘清“生存力”的内涵。什么是“生存力”?它是人类在自然与社会环境中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通俗来讲,就是人为了活下去而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其核心是适应力,因为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我们总要适应当前的环境,总要具备当今社会所要求的能力。21世纪的青少年应该具备哪些“生存力”?很多研究者进行了详尽的归纳总结,包括:独立生活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面对危险与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对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遇到挫折时的心理承受力等,其具体内容分类从几十种到上百种不等。

      其实细究起来,这些纷繁复杂的“生存力”最终可以归结为三种能力,即体能、智能与技能。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增进活动效率的基本条件。强健的体魄是生命存活的第一物质基础,像野外生存、逃生自救、劳动训练等都要依托于体能,我们很难期望一个体质羸弱的孩子能够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成功抵抗病毒的侵袭。智能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智力,即观察、学习、思维、记忆等各种认知能力的综合,又体现为非认知范围的情绪商数,如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毅果断的品质、情绪控制能力、意志等。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操作的技能,则是体能与智能外化的具体表现,它可以是某种活动中达到熟练水平的基本操作,如使用煤气灶烹煮简单食物、身体受到创伤时的基本处理等,也可以是诸如善于倾听与处理矛盾等人际技巧。

      黄全愈:一提“生存力”,许多人就想到挑战荒漠、漂流黄河,或者草原探险……其实,“生存力”的首要内涵应该是掌握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儿子8岁时,我们带他参加了美国邻里组织的“生存力”培训,内容包括煮饭、做木工等。其中,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决策力”培养,即教育孩子如何识别各种险情,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过程中,大家列了十来种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情,培训孩子用“决策四步法”做出决断——

      第一步:“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从家里的窗户看见一个人正在撬邻居的门,你选择电话报警。决策前,你必须问自己:为什么?

      第二步:“我还有别的选择吗?”除了报警,你还可以在门后大吼吓走偷盗者,或者打开门痛斥偷盗者,抑或干脆不作为,任凭偷盗者得逞。这时,你需要问自己:我该怎么去做?

      第三步:“我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比较几种选择的结果:叫喊,吓不走偷盗者;开门阻止,会伤害自己;不作为,邻居受损。

      第四步:“这个决定是否最佳选择?”比较几种结果,报警显然是最佳方式。

      “四步法”环环相扣,构成既有逻辑关系又层层递进的思考模式,简单易学。在日常教育中,父母、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练习这种思考模式。

      刘良华:生存其实是人的本能之一。因此,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压抑孩子的“生存力”,其次才是维护和激发孩子的“生存力”。对于21世纪的青少年来说,“生存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对应食育,重点是学会做饭、做菜,认识食物的特点和由来,培养珍惜食物、珍惜粮食、珍惜他人劳动的品质。

      二对应卫育,包括收拾书包、书桌、卧室,负责家庭公共区域比如客厅和厕所的卫生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