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陶渊明版画的图像形式及伦理新趣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利波,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陈晟,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原文出处:
荣宝斋:传统艺术版

内容提要:

陶渊明绘事在经历了赵孟頫、文徵明、仇英等一系列创作高潮后,大量衍生于版画领域而走向民间绘画,图像内容和类型经由拓片、刻本、年画等形式呈现出新的演变和转换。陶渊明的形象、人格情操和诗文意蕴在明、清时期被赋予新元素和新内涵,陈洪绶等画家促成了陶渊明形象“由贤入凡”的画风转变,闲趣形象和女性意识使得陶渊明题材版画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形式风格和伦理趣味,这也是陶渊明这一经典母题重新焕发出艺术光彩的重要转机。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22 年 05 期

字号:

      

      图一 赵孟頫(传)《陶渊明像传》拓片,局部

      一 『渊明人品』版画图像例举

      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其诗文、名望并不及其他东晋名士,时至唐代,陶渊明其人方比其诗文更享盛誉。在一定程度上,陶诗的文学价值是借助于历代文人对陶渊明为人的敬慕才逐渐得到重视的。在陶渊明接受史上倍受文人推崇的品格特征主要有:隐士的孤傲清高、诗人的才情智慧、遗民的『怒目金刚』、哲人的淡泊豁达等。明、清以来,依据陶渊明人品所创作的版画形式和作品异彩纷呈,且广为民众喜闻乐见,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有以下几件:

      《陶渊明像传》长卷(图一),现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全卷共描绘了十四个场景,是一件体量较大、保存完整的石刻拓片,用以称颂陶渊明的传奇事迹,该长卷除起首画像之外,其余均为左图右文的格式①。拓片末端落有鉴藏款:『弘化乙巳(一八四五)嘉平月中七日一斋老人佐藤坦跋。』据考,佐藤坦是日本江户时期的汉学家,字大道,号唯一斋。根据落款内容可知此拓片主人为宫崎栗轩,款右见两方收藏印信『爱己书楼』和『栗轩主人纪成身之印』,引文内容应为宫崎栗轩斋号。跋文中还提到此拓片乃明初石刻能手依据赵孟原迹雕刻而成,但从现存赵氏遗存来看并不见相似图本流传,倒是托名钱选的《扶醉图》与该拓片第六段情节如出一辙。《扶醉图》曾先后为林熊光、张大千、王季迁所藏,但鉴藏界基本认定此画为托伪之作,若据日本汉学家佐藤坦尾跋推测,《扶醉图》之母本极有可能源自赵孟頫而非钱舜举(钱选)。

      

      图二 清康熙刻本金古良《无双谱》,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清初浙派版画《无双谱》绣像集(图二)。现存有清康熙三十三年(一六九四)刊本,藏于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毛奇龄序言:『是谱名无双,而实具三绝,有书有画又有诗也。』书中选取从汉至宋四十位举世无双的历史名人绘成绣像,再配以诗文题赞。其中『陶公』谱左图画陶渊明柱杖回首,右图画一个饰有菊叶的酒罐,罐身书题赞,罐口刻『卐』字符,意在象征陶渊明『达道』的境界。《无双谱》刊印以来,流传翻刻甚众,并被广泛搬用于瓷器纹样,其重要原因之一即此谱出自当世两位绘刻名家之手,编绘者金古良,又名金史,绍兴人,约清世祖顺治末前后在世,擅画人物,曾师陈洪授;刻版者朱圭,乃清宫御用刻工,所刻《凌烟阁功臣像》雕工绝伦。

      《释氏源流应化事迹》刻本,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全书共四卷,彩绘版画四百零二幅,其中第三卷有《虎溪三笑》图,画陶渊明头戴纱质葛巾,身穿紫灰色儒士服,与释慧远、陆修静在溪边谈笑,溪面横亘一石板,表明三人已过虎溪,溪对岸露出佛寺一角,用以强调佛旨主题②。近年来,上海古籍书店和中国书店分别影印出版了成化和万历年间的《释氏源流》,两版图录绘稿考究,镌刻精良,是研究中国版画、考定佛画源流的宝贵图像资料,然而两者画风均为黑白线刻③。与出版的黑白线刻本相比,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本则运用线刻加青绿彩绘描金的手法,其灿烂精美的呈现效果无疑对信众具有更强的感染力。王重明《中国善本书提要》提到的『明成化间刻本……盖先印轮廓,后铺彩色,其颜色与欧洲中古时代之写本书插图极相似,故西人极宝爱之』。正是这种重彩画法的版本④。这种明、清内府刻本的画风,与民间画工和文人画家笔下的陶渊明大异其趣,带有浓厚的宗教画和宫廷画的富丽气象,或可看作是主人公形象被宗教化的结果。『三笑图』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典型题材,自魏晋以来,士林间流传《东林十八高贤传》的故事,言佛门高僧释慧远于东林结社,除佛弟子之外,还邀请道士陆修静和儒士陶渊明入社,《传》并记:『(释慧远)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每送客以虎溪为界。』当日送陶渊明、陆修静,因相谈甚欢,『不觉过溪,三人大笑』,以此情节表达打破僧、道、俗界限,三教融合。三笑情节正是节选于东林高贤雅集的故事背景之下。周芜《中国版画史图录》中有一件苏州毗耶室管觉仙刊本的《东林十八高贤传》版画长卷⑤,注文曰以北宋李公麟图本为底稿,李公麟与苏轼交好,是北宋代表三教合流的重要文人。刻绘陶渊明应邀入白莲社既可表明佛教教义的包容胸怀,也可借陶渊明之名宣扬儒士群体对佛教的认同,故而『三笑图』常常作为宣教故事出现在明、清传播甚广的《释氏源流》诸刊本中。

      另外,在多部版画选集著作的图录中还散见有『陶靖节像』『渊明赏菊』『白衣送酒』等版画肖像,大多被列于『古圣贤像传』系列。

      二 『渊明文品』版画图像的类型及特点

      直至宋代,陶渊明诗文的优长才逐渐于文坛显露风骚。钱锺书勾勒陶渊明成就说道:『渊明文名,至宋以极。』而渊明文名达到顶峰离不开苏轼的大力推崇。自『乌台诗案』之后,苏轼仕途多舛,屡遭贬谪,陶诗、陶文成为重新建构其人生观和艺术观的重要源泉,苏轼一生共创作『和陶诗』近二百首,他以北宋文坛领袖的文化感召力确立了陶渊明文风的典范地位。正如袁行霈所说:『萧统为我们发现了一位伟大的诗人,而苏轼则为我们确立了这位伟大诗人的不朽的地位。』⑥事实上,唐代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风已经得到了陶诗的给养,而宋后又经元赵孟頫慕陶情结的接力,陶渊明不仅于文坛且于画坛皆显示出极其深广的影响力⑦。时至明、清,陶文中的『归去来』『桃花源』故事在戏曲、年画、游记图等版画中又得以大量发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