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物流信息化水平空间结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
马飞(1979-),男,陕西咸阳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学博士,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崔睿颖,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孙启鹏,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赵成勇,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蔡鑫,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孙颖,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 710064);刘屹东,加拿大圣玛丽大学商学院(新斯科舍省 哈利法克斯 B3H3C3)。

原文出处: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物流信息化水平空间结构演化研究对统筹物流业发展、构建布局合理的物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中国省域物流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指标权重,进一步加权计算2013-2018年物流信息化综合指数,从全国、省域两个视域对中国物流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利用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中国省域物流信息化水平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确定中国省域物流信息化空间关联关系,通过QAP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认为:中国省域物流信息化水平逐年增长,地区间非均衡性增强;中国省域物流信息化水平空间结构呈“东(偏北)-西(偏南)”格局,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且相关性逐渐弱化,高值集聚和低值集聚的同质性现象占主导地位,空间异质性现象增强;QAP分析显示,空间地理位置、城镇化水平、区域创新水平、区域开放水平对物流信息化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理管理
复印期号:2022 年 09 期

字号:

      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管理方法等要素的集成,是推动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物流强国”战略目标,为物流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下物流空间结构展现出分异特征。

      当前,关于物流信息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信息化的内涵、评价、物流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物流及信息化影响因素等方面。物流信息化旨在通过对信息流的整合,进而提升物流绩效,是信息技术在物流发展领域的融合应用[1-2]。物流信息化的内涵包括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及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3]。此外,信息技术能力、企业间现代信息技术共享均会对物流绩效产生影响[4]。如BARBARA通过实证研究指出IT战略导向、IT合作关系和项目协作是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5];VOLKER et al.明确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绿色物流中的应用现状,表明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6];LI et al.指出加强信息连接与共享,建设智能物流系统对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至关重要的作用[7]。综合现有研究,物流信息化是指利用物流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物流活动中产生的信息进行处理、控制、资源优化整合,进而起到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增强物流效益的作用。

      近年来,许多学者基于物流信息化的内涵对物流信息化的评价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8-9]。王小建等从物流产业角度分析了物流信息化的概念与内涵,依据物流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从基础设施、信息化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指标、可持续发展指标、其他指标等6个层面设计了38项具体评价指标[3]。ZHANG et al.等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业务运营情况、客户服务状态、成本和盈利能力4个维度为能源企业建立了物流信息化评价系统[8]。此外,一些学者针对智能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展开研究,他们认为构建智能物流信息系统是高效组织物流与信息流的关键因素[10]。

      关于物流空间结构演化的研究多集中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RIVERA et al.利用水平集聚区位熵及物流企业占比系数两指标综合法对美国物流集群的空间聚集特性进行分析,发现集群内县域物流活动的聚集程度比集群外高[11];SAKAI et al.利用1980-2003年东京大都市货运调查数据,对物流基础设施的空间结构分布及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物流基础设施由中心向外扩散,但扩散程度低于欧美国家[12];KUMAR et al.利用空间聚类方法对美国各地物流集群空间分布模式进行研究[13]。沈玉芳等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等方法对长三角区域的物流空间演化结构进行分析[14];CUI et al.利用空间聚类分析对中国2003-2012年物流业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间溢出效应对中国物流业发展作用重大[15]。

      关于物流及信息化的影响因素,学者发现物流空间结构受到土地价格、交通可达性、市场需求、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影响[16]。ALJOHANI et al.指出物流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影响着物流水平的扩张[17]。JABEUR et al.指出智能物流的发展受信息、人员与政府决策的影响[18]。GREGOR et al.认为智能物流是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智能物流的发展受到信息化物流设备、大数据、物联网等支撑[19]。宓泽锋等在分析航空、陆路、水路货运3个尺度物流联系特征的基础上,选取经济发展水平、物流服务能力、开放程度等7个方面作为自变量,对长江经济带物流联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20]。学者们还认为信息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不可分,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存量、创新能力等因素对信息化空间关联具有重要作用[21-22]。

      综上所述,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物流及信息化的空间结构特征,鲜有将二者融合对物流信息化水平空间演化特征的研究,且未能从不同角度对物流信息化水平测度分析及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物流信息化水平空间结构演化特征有利于丰富物流业空间结构研究,物流信息化空间关联影响因素分析有助于健全物流体系,优化物流产业结构,促进合理的物流产业布局。本文在借鉴学者们对物流信息化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物流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测算物流信息化水平综合指数,从全国、省域两个层面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利用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中的空间自相关(Global Moran's I)分析、聚类和异常值(Anselin Local Moran's I)分析探索物流信息化水平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及其空间相关性。接着,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得出中国省域物流信息化水平空间关联关系,利用QAP分析中国省域物流信息化空间关联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研究结果,并提出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一、研究方法

      为探究中国省域物流信息化水平空间结构演化特征,本文首先利用熵值法对物流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赋权,进一步测算物流信息化水平综合指数,为中国省域物流信息化水平空间结构演化分析奠定基础;然后运用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结构方向;进而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运用莫兰指数探索不同地区物流信息化水平的空间分布与演化特征;最后通过构建影响因素模型对影响中国省域物流信息化水平空间结构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