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嵌入与团结性吸纳:共青团工作的百年演进与现代化路向

作 者:

作者简介:
史拴拴,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副编审;王鑫(通讯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

原文出处:
江海学刊

内容提要:

从党团关系视角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共青团经历了民族危机时期党对团的启蒙与动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对团的全能领导与考验、改革开放时期党的赋权与团组织深化发展以及新时代以来党对团的全面领导与治理现代化。回溯历史,推动共青团发展的理论逻辑在于执政党通过精英嵌入、文化嵌入与组织嵌入实现了自上而下的结构性嵌入,而团组织则经过自下而上的团结性吸纳达到了政治录用、组织再生产以及稳定政权的功效,党团良性联动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于党团联动的运行逻辑,应强化政党在场,构建党团命运共同体;优化团结性吸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善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党团联动的现代化治理效能。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22 年 11 期

字号:

      中国共产党作为不同于资产阶级政党的“使命型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在庆祝建党百年的“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①在建团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是共青团的初心使命。”②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承担着联结中国共产党与青年的枢纽功能,在民族危机、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及新时代等各个历史时期,引领、团结广大青年跟党走,为党的政治价值输出、政治精英吸纳、政治组织再生产和政权稳定奠定坚实基础,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提供持久动力。

      党团关系是研究共青团百年演进历史的重要维度。一般而言,政党可以被视为领导特定阶级、阶层,为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实现政治整合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政治社团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调整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③当代中国,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都属于政治社团,而共青团是唯一以“中国共产主义”命名的社团,是极为特殊的“一级社团”。④共青团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天然的政治联系,具体体现在团的组织原则、会议制度、团务内容、运行机制等都与《中国共产党章程》的相关规定具有高度统一性。因此,党团之间如何联动,将原子化、差异化的青年转化为具有较强认同感、凝聚力和团结性的先锋力量,是值得学界深入探究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青团组织的百年演进

      (一)民族危机时期的政治革命:党对团的启蒙与动员

      中国青年的觉醒、共青团的成立与近代爱国主义运动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便筹划在各地发展青年团,将它视作党的预备学校。1921年11月,中共中央局发出通告,要求各地党组织切实重视青年运动,在对青年团组织的领导方面要“依新章从速进行”,⑤这为共青团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1922年,标志共青团成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会议指明团的性质为“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的组织”,奋斗目标是“建设一切生产工具归公有和禁止不劳而食的初期共产主义社会”。⑥此后,共青团依据党的指示指导学生先后参加第一次工人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反对国民党右派等工作,并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更好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团中央还创办《先驱》和《中国青年》两份刊物,向广大青年宣传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的政治立场和主张,广泛动员青年群体投身革命。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救亡图存的紧迫形势,中共中央决定改造青年团为“青救会”,1936年《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提出,要“根本改造青年团,及其组织形式,使团变为广大群众的非党的青年组织,把吸收广大青年参加抗日救国的民族统一战线中来,把建立为发扬文化与争取民主自由的广大的青年运动,当做自己为民主共和国而斗争的最中心任务”。⑦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发出《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提出要召开全国解放区青年工作代表会议,重建“更群众化、青年化”的青年组织,并把在党号召的各项事业中组织和发动青年、保障广大青年的切身利益、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作为团的三项基本工作。⑧

      在民族危机背景下,共青团逐步建立、发展和壮大。首先,共青团在党的帮助下组建起来,依据时代召唤不断明晰自身性质与目标,在实践中契合党在政治精英、价值理念和组织形态等方面的嵌入。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产生,党的政治精英自然嵌入团组织,开展直接领导或指导各项工作;团的相关主张转述了党在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中的成果;团在明确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了思想、理论和组织等方面的高度统一,以更好地协助党完成革命任务。其次,共青团整顿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根据党的需求动员并吸纳一切可以团结的青年力量,逐步扩大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力。抗日战争时期,共青团工作职能由团的工作转型为青年工作,其领导的青年组织打破阶级、党派、区域的界限,广泛分布在城市、农村、根据地、国统区,甚至延伸到海外,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青年力量以形成统一战线,强化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动员能力。抗日战争胜利后,党提议重构更具广泛青年基础的共青团组织,探索对青年成员和青年组织的动员和吸纳。再次,共青团全力配合党的工作,突出共青团的政治性,做好党的政治价值输出工作,指导青年参与政治运动,助力国家生存和社会发展,构建初阶的党团联动模式。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政治强化:党对团的全能领导与考验

      1949年1月1日,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同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团的工作纲领、团章、团的任务与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国民党及其地方残余势力、地主阶级以及西方敌对势力,维护政权稳定是中共的首要任务,也是重建共青团的主要任务,党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团的领导。1953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党对青年团的领导给各级党委指示》中提出,加强党对青年团的思想和政治领导,各级党委应指定党委委员与同级团委保持联系,定期检查团的工作。⑨青年团一方面,深化党提出的对青年的文化嵌入,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导,举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劳动教育、学习毛泽东著作、向雷锋同志学习等活动,开展青年扫盲工作、引导青年学习科学文化;另一方面,响应党的号召,吸纳青年群体积极投身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事业,垦荒造林、增产节约、组建生产突击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巩固新生政权作出重要贡献。1957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文革”期间,“红卫兵”作为全国性的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群众性组织,被反革命集团利用,扰乱团中央工作组和办公点,团工作遭受巨大冲击与考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