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博大精深,他在对以往哲学的批判性总结中创建了思想深邃、结构严谨、内涵丰富的新哲学。那么如何深刻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哲学呢?笔者试图探索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笔者认为哲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其概念群(概念体系)所组成的思想空间来决定的。概念体系中的诸概念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它们形成一个相互交织的巨大网络图景。各种概念如同网络的结点,判断和推理则如同一条条网线而纵横交错。概念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相统一的特性将判断和推理之线扭在一起,结成一个个纽结,每一个纽结就是一个概念。处于整个网络(概念体系)“中枢”位置的纽结就是核心枢纽——核心概念,因核心概念的核心地位,其他概念与其意蕴关联。因为哲学理论是思想家为了面对所要解决的“总问题”①而创建的,所以概念体系中核心概念的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域,都是由思想家解决总问题的途径而决定的。可以说理论的概念体系就是核心概念和与之展开的问题域的意义共同体。所以对思想理论的研究可以依据思想家的总问题,构建以某种核心概念为中轴、以多重相互交织的问题域为扩展的空间体系。这样通过问题域的展开,其中的相关概念(主体概念、关键概念和辅助概念)对核心概念进行内涵辐射,便赋予了核心概念超越历史延续性而具有的独特意义。这样的空间布局更清晰、更明确地呈现核心概念的内涵和理论的主旨。理论是在以核心概念为灵魂、以问题域为动态展开的网络构筑中形成并被高度凝练的,但空间网络构筑并非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具有直观的开放性,这便赋予了理论以生成性。所以,寻找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呈现问题域、研究核心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研究问题域中相关概念对核心概念的辐射性内涵等,对洞察理论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笔者将这种依据思想家的“总问题”展开、围绕核心概念建构空间概念体系或问题域的研究方法称为“概念的开放式空间结构和问题域”。下面笔者就尝试具体探讨这一研究方式,并通过马克思的实践观来践行这一研究方法。 概念体系的空间建构 ——从空间构型分析到意义分析 为了通过概念网络来深度阐释理论的思想内涵,笔者认为首先要通过思想家的总问题来确定其核心概念,再对概念体系进行空间构型,从而实现从空间形式分析到意义分析的过渡。具体分两个步骤。 第一步骤:构建空间结构图。在这个步骤,首先要确定与核心概念相关的主体概念、关键概念和辅助概念等概念的空间方位,并确定问题域的展开结构。之后再对核心概念进行空间结构分析,揭示核心概念的性质和定位。这里包含:(1)考察核心概念得以成为核心的基本条件和制约因素;(2)通过其他相关概念(尤其是主体概念、关键概念)与核心概念的关系给出核心概念意义扩展的范围;(3)对核心概念的构成做出阐释。这里的“主体概念”是通过历时性研究确定的具有历史延续性意义的内涵概念;“关键概念”则是处于多重问题域中对核心概念的独特性具有影响意义的相关概念。总之,我们要通过概念空间里的主体概念、问题域中的关键概念以及它们相互间的逻辑关系推理,来确定核心概念的内在结构。这种空间构型的分析方法是从空间维度出发,围绕着概念的形式展开,来分析核心概念的性质和揭示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并以此显示核心概念的形式结构的方法。这实际上借鉴了哲学拓扑学的原理。哲学拓扑学是追问结构的分析,通过研究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把握概念的方法,即把每个概念置于与其相关的所有概念之中进行研究,并通过对由概念组成的概念空间的描述和分析,确定概念的性质,揭示概念的思想。② 第二步骤:在空间形式分析的基础上对核心概念作意义分析。这里的意义分析是通过对多重交织的问题域间的概念辐射的分析来实现的。因为某个哲学体系中核心概念的内涵是由这个核心概念的历史延续性意义和现时相关概念(多重问题域中的关键概念)赋予的外延性意义所组成的。所以对概念研究既要做历时性分析,又要做共时性分析。“历时性”研究是纵向的对概念内涵的历史流变性进行研究;而“共时性”研究是横向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和概念自身的连续性的研究”。③实际上历时性研究包含着共时性研究,而共时性研究也必然包含历时性研究。所以首先需要确定核心概念所具有的历史连续性意义,即核心概念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不变意义,以明确核心概念的思想连续性,亦即明确这个概念在思想史中不同哲学家那里所具有的共同使用方式,或者说这些哲学家使用这一概念的主要目的和出发点。其次要在共时性下分析核心概念的外延特征,即相关概念的辐射赋予核心概念的外延意义,也就是用其他相关概念与这个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来确立这个核心概念的语义特征。外延特征既包括主体概念赋予的意义,更包括问题域中关键概念赋予的独特性意义。有了这种外延定义的步骤,就可以进一步规定核心概念在这个哲学家思想里的构成方式。④而且核心概念因增加了这个共时性的外延意义,使其具有独特性,或者说区别于他者的特殊性。这个外延意义与原本的历史延续性意义共同形成这个思想家特有的对这个概念以及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解。所以笔者认为,以这样的方式来把握核心概念的内涵,进而穿透思想的视域,具有全面性,因为它既包含历时性研究,也包含共时性(空间拓扑)研究。 我们再进一步通过问题域展开的图景来深入解析问题域对核心概念及其理论的影响。可以将问题域理解为思想家面对“总问题”的解决而包含的问题视域,即“思想不是一种现成结论的概念体系,而是一种被特定问题式建构起来的思之境遇”。⑤一方面,总问题决定着解决问题的多重(多维)问题域,即多维批判的问题域所构建的理论是由“总问题”来主导的。“每种思想都是一个真实的整体并由其自己的总问题从内部统一起来。”⑥总问题“不仅支配着它所能提供的解决办法,而且支配着它所能提出的问题以及它们要被提出的方式”。⑦另一方面,问题域有效地呈现了可以凝练理论意义的多维交错的网络空间。总之,问题域是哲学家以核心概念为基础,试图在多层面面对和解决总问题的方式。所以需要通过呼应“总问题”的问题域及问题域中的相关概念的研究来进一步分析核心概念及其理论的内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