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城市的功能类型与生命周期

作 者:

作者简介:
K9.331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05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22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问题提出

      文献[1]从文章的意义、写作的程序、选题的角度、写作的注意事项等角度给出了笔者对数学文章写作的部分认识,引发了部分读者的共鸣.此文有幸被《复印报刊资料·高中数学教与学》2019年第8期全文转载,因此笔者得到与读者就文章写作方面更多交流的机会.交流内容有:“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短期安全才是最好的保障.文章就是教育的理想主义者交流的平台、思想寄托的工具,让他们自娱自乐吧!”“以前职称评定也只需要(含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获奖或公开发表的)文章2~3篇,现在更是淡化,写很多篇文章有什么用?没听说哪位老师因为写文章写成特级或正高级教师(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的综合表彰是特级或正高级教师评选的必要条件)的.”“文章有稿费吗?学校对文章认可吗?学校对文章(认可)的奖励标准是什么?若没有奖励,还有必要写文章吗?”“学校级别低、办学水平不高,所带班级学生水平差,教育资源匮乏,搜肠刮肚也没发现有可写的东西.”“阅读杂志是种享受,其中不少文章的内容我也熟知,但组织能力欠缺、语言贫乏,导致文稿结构混乱,语言晦涩,自己读起来都觉得是种折磨.”“现在急需论文,我写了篇关于教学实录方面的文章,感觉很平常,请帮我修改一下.”“文章是豆腐块、时效性强,往往成为过眼云烟;专著内容充实、思想方法全面汇聚,流传时间长甚至可能成为经典.”等等.

      二、问题研析

      洛克说过:“教育上的错误是无法挽回的,就像配错药一样,一旦第一次错了,很难得到弥补,它将会在人生的每一步都打上深刻的烙印.”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但当前教学还普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学校从现实角度出发只能把眼前要完成的任务分解给广大教师,导致教师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心理压力大(各项评比中落后的教师会被领导约谈或更换).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关键在于其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而不取决于其是否写文章.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以研促教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崇高道德品质,实质上是我们称之为教育的这个微妙的人类创造领域中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文章的作者就是繁忙之中坚持教育理想、善于冷静思考的教育工作者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尊敬与学习.写作团体的壮大将会有效改善当前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对文章的理解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文章”的相关解释:(1)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2)泛指著作,其对“论文”的注解为“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2].吴东水认为,论文应含有以下3个要素:(1)它是原始研究结果的首次披露(出版);(2)它应采用一定的形式,使作者的同行能模仿、使用或重新实验,从而审查作者的结论;(3)它应该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数学教学论文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它首先解决或提出了数学知识、教材教法中的某个问题;(2)它有充足的理由,采用了一定的形式,能使广大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确认作者的结论,并能审查这一结论(或能重复作者的这一实验);(3)它已在有关的专业报刊上发表[3].本文中所谈及的文章泛指期刊上发表的与专业有关的作品.

      (二)文章的定位

      凡事发生皆有目的.文章的功利性(作者可能获得更多的社会、经济等效益)是部分教师的着眼点无可厚非,但不宜强化或过于追逐.教育主管部门突出教学实绩、淡化文章(降低标准与数量)就是明确的导向.“淡化形式,注重本质”,淡化不是否定,而是针对某种(不良)现象将某一事物降低位次以便对象能更好地处理各事物间的关系的一种方式.文章在职称评定方面的地位由“雪中送炭”变成“锦上添花”,引导教师回归教学.教师能否获得综合表彰是由教师的综合实力而非某项技能决定的,发表文章与教师获得综合表彰具有正相关性.尽管纸质媒体具有内容精炼权威、健康安全无辐射,学习、积累知识方便、系统、完整,专注的深度与阅读的环境促使读思结合、有效提升等特点,但随着网络的普及、新媒体的不断涌现,纸质媒体还是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出版制度的改革(杂志社与主管的高校有未脱离、半脱离、全脱离等状况)导致杂志社办公经费紧张甚至出现了生存困难,导致稿酬标准较低或无稿酬.读者、作者、杂志社、学校等构建了命运共同体,好的氛围需要大家共同营造,当杂志社难以为继时,其对教育事业的影响不言自明.学校为教师搭建了发展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规章制度的完善,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但多数学校基于学校定位(学校是教育场所,不是科研机构)和难以判定文章级别等诸多因素,一般不会对文章作者进行奖励.

      写作像镜子一样映射出教学最真实的情况,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始终,将实践中的材料进行抽象概括和理性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乃至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文章写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更多是作者的志趣与公益行为.

      (三)文章的写与做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看过很多写作指导类的文章,清楚其中的道理、明确操作的程序甚至明晰应对各种困难的方案,写作理应得心应手.可真正写作时,却发现只是提高了对文章的鉴赏能力,还是无法写出好文章.而少数作者可能没有看过写作指导类文章,对照杂志中的文章,不断对文稿进行修改,理解写作套路和领悟技巧,发表了很多高质量的文章.这并不是说写作指导不重要,而是说写作实践更关键.写作并非纯粹理性,而是实践理性,写好文章要靠反复实践.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一句馆训:I hear and I forget,I see and I remember,I do and I understand(我听说了,然后又忘记了;我看到了,于是我记住了;我动手做了,我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广泛涉猎,勇于尝试,任何事情都会“实践出真知”.很多教师有写作的意识,但受到时间、素材等因素限制而迟迟无法下笔.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做后思考出来的.没有实践的臆想与编造的写作毫无生命力,只会漏洞百出,贻笑大方,注定行之不远.踏踏实实地做是写的前提,还需要对做的全程进行梳理、思考,选取合理的角度,给出个性化的见解,这样的写作才具有新意,创新性是文章的必要条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