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5月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开幕,开启了中国共青团光辉灿烂的百年征程;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青年运动决议案》指出:“青年运动为本党重要工作之一,所以对于社会主义青年团应极力加以组织上指导上之援助”,明确了党对青年运动和共青团的领导地位;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对于青年运动之议决案》指出:“少年共产团在政治上是要绝对的受党指导,而在青年工作范围以内是须有自由活动的可能”,明确了党领导青年工作的方向与原则。可以说,共青团从诞生之日起就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同时始终坚持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地位。中国共青团的百年历史,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组织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带领青年遵循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历史;是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带领青年在不断推进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实现青年人生价值的历史;是坚持竭诚服务青年,坚持以青年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力提高服务青年效能的历史。一百年来,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党的青年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和巩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从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建构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青年工作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组织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体现在组织整体架构当中,对于组织的内驱力和活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根植于组织内部,代表组织本质,体现组织功能的一整套原则。分析探索中国共青团百年进程中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不仅对共青团自身的创新发展、对党领导下的中国青年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国际范畴内的青年发展、青年运动、青年工作都具有特别的价值。 一、始终坚持引领青年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 青年与社会、时代息息相关。共青团服务青年、服务社会,其基本出发点具有两个内核,一是青年,即如何从本质上科学认识青年,坚持服务青年的根本方向,实现青年健康且自由的发展;另一个是社会,作为重要社会群体的青年如何发挥先锋和骨干作用,实现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群体性功能。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要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实现自己宝贵的生命价值。这一论述从本质上指明了青年和社会的关系,为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根本路径,也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青年运动,以及共青团百年来开展青年工作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和核心追求。从社会和历史两个维度出发,一百年来,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进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历程,探寻其背后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我们发现,百年来共青团始终坚持“历史进程中青年”的视角,组织团结带领青年投身到社会发展中,从更大视野、更高站位解读并引导青年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坚持青年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发挥青年群体的历史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社会现象本质上就是历史过程中的社会互动。这在历史社会学中有清晰的论证。如果说社会学重在从理论上科学解读人类社会的社会关系和互动,分析现实社会当中各种事物、各种现象的具体情节和背后的关系本质的话,历史学则是站在时间长河上,从错综复杂的历史叙事中揭示其背后的相关逻辑和规律;把社会学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放在历史研究范畴内,能更深刻地探索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从更深的层次解读历史事件、历史中的人;而把历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放进社会学研究当中,则会在历史叙事和历史比较中,更好地解读人的各种关系之间的内在因果关联。青年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青年发展的众多命题都浸透在社会学研究的概念和框架当中。同时,青年从来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进入近现代,青年作为社会最活跃的群体,其基础性、未来性、发展性的本质使之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日益发挥着先锋和骨干的重要作用。以历史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分析共青团百年征程,可以看到,共青团始终围绕青年、青年发展,聚焦于引领青年,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实现这一群体与社会之间的有效、积极互动。 社会关系涉及人与社会的本体论建构,一直是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在根本意义上,人之所以成其为人,是在关系意义上被建构的,人的本质存在于社会关系当中。关系命题对青年成长意义重大,青年社会化的主题和根本任务是学习各种生活能力,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接受社会文化,学会遵从和独立的过程,而这一切,本质上是与外部世界,包括自我建立适当的、和谐的关系。如果说人与社会间良性互动关系是推动文明发展的根本性要素的话,那么建立起这种关系就是青年成长发展的根本任务和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外部性世界是客观的,但需要人的内部性的主观世界进行回应;而人的主观世界是能动的,但只有在尊重客观世界规律的基础上,以非对抗性、合规范性、合理性的方式去适应才能建立和谐、互动的关系。 人的社会关系有方方面面,与时代的关系是核心,也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支撑。一方面,个体和时代的关系是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思索探求的命题,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本质上探索的是“天势”和“人为”之间的辩证关系,是适应时代、造福社会和坚持自我、实现价值的辩证问题。另一方面,青年是历史发展的先锋和骨干力量,青年与时代的关联度超过了社会上任何其他代际群体。从青年与时代关系视角去看历史,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就是德国社会学家曼海姆提出的“代”的概念,他认为,居于同一代的位置的人生在同样的历史和文化区域,拥有同一历史共同体的成员身份,共同参与社会历史的命运,并为相同的历史事件所影响,就构成为现实的“代”[2]。以代际差异、代际关系和价值观变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代际社会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叫作“社会代”,指的是因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而形成独特社会性格并对后续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同龄群体,“社会代”往往产生于重大的社会历史变迁时期,同时“社会代”又在重大的社会历史变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3],独具发展特点和生命力的青年群体往往会成为“社会代”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位置,决定了青年的“关系”概念与一般意义上人的关系有很大的区别,青年的关系命题不仅体现着成长和发展,而且更突出地体现着历史发展的本质。从人和社会、人和时代关系的视角去看,历史中的“人”实际上有三个层面,即作为历史发展的主体意义上的人类、作为国家民族意义上的群体以及作为自然和社会意义上的个体[4]。这三个层面密不可分,没有个体的不懈努力,不可能有国家民族意义上的群体发展,更不可能有人类学上的历史进步。一百多年来,是中国社会发生天翻地覆重大变革的年代,从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先锋人士的觉醒,到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的青年突击队,再到新时代的“强国有我”,作为历史发展变革关键时期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社会代”用青春与作为证明,对于青年人来说,只有顺应时代,拼搏奋斗,才有“个体我”的美好人生,才有“国家民族我”的繁荣昌盛,才有“人类我”的光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