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做一件事情,能从意志品质和脑神经的连接上将行为固定下来。在坚持的过程中,我们的身心会被拉伸从而变得“坚”和“韧”。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定义上来说,习惯就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我们每天的活动当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我们自己主动的决定。 关于习惯养成,麻省理工学院大脑和认知科学实验室做了一项这样的研究:研究人员事先在小老鼠的脑部植入一个用于监测的装置,然后把它们放到迷宫的门口,在迷宫另一端摆上巧克力。当门“咔嚓”一声打开之后,小老鼠探索迷宫的旅程就开始了。它们起初都会在狭长的过道游荡一会儿,嗅嗅角落挠挠墙壁,不一会儿似乎闻到了巧克力的香味,于是在兜兜转转无数次碰壁和失败后,最终发现了迷宫里的奖励。这是小老鼠第一次走迷宫时大脑的活动,从开始到结束大脑都处于极度的活跃状态。科学家就这个实验不断重复,一周以后,小老鼠的脑电波就不同了:只有在开始听到开门的声音或者吃到巧克力的时候,大脑的活跃度才呈现极度的高峰状态,在穿过迷宫时,大脑没有什么活动。随着小老鼠对环境的熟悉,他们不再需要去重新探索道路,大脑的决策中心也偃旗息鼓,它此时要做的是“自动地”走那条最快路径。于是快速通过那一固定路径变成了小老鼠的“习惯”。 根据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探索出习惯由三步组成这样一个固定的回路: 第一步存在一个暗示,小老鼠一听到门打开的响声就会想到要去找巧克力,“咔嚓声”就是提示; 第二步小老鼠开始执行自动的习惯性行为,在迷宫里快速跑动,过程当中不再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去思考; 第三步奖赏,小老鼠的奖赏就是吃到巧克力,从而促进大脑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多巴胺”,这种奖励有助于小老鼠的大脑记住刚刚整个的习惯回路。 由此可见,如果想让习惯建立起来,需要满足三要素:第一暗示,第二习惯行为,第三就是奖励。如果你不断地去重复,从暗示到奖励,慢慢地习惯就会养成。当然奖励可以是甜香的巧克力,也可以是可视化的小红花,还可以是对自己完成任务的一种肯定,更是一种自我满足感。 通过以上实验和生活当中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习惯离不开两个事实: 第一,习惯的建立并不容易,外在看到的是行为改变,其实内在的是大脑回路的重新建立,是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条件反射。 第二,习惯一旦建立便不会消失,如果基础的事情被习惯化,我们的大脑就不用再耗费精力在这些事情上面,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更重要的问题。也有科学家指出,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习惯能让我们大脑得到更多的休息,这种省力的本事其实是我们人类生存特别大的一个优势。而如果我们的大脑每天把大量的能量消耗在洗脸刷牙走路这些常规性的行为当中,就没有更多的能量去做其他更有创造性的工作。 习惯养成六步法 第一步是认识提高。现在很多家长都能够认识到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但家长常常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影响孩子成长和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家科尔曼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专著《关于教育平等性报告》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依次是家庭背景、学校学习氛围、教师素质以及学校的设备和课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和家庭联合在一起的教育。教育自己的子女是一个公民最重要的、第一位的社会工作。”而很多家长无法用行动兑现。家长只有提高认识,和学校形成合力,才能助力于孩子好习惯的养成。 第二步是目标清晰。目标越具体越好,同时要有明确的活动细则:比如每天读书最少20分钟,足球基本功练习最少40分钟,每天保障10个小时睡眠等。目标越具体,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也更能坚持下去。在明确细致的目标制订背后有两点家长要重视:一是小目标的细致制订背后应该还有一个大的人生目标或者说长期目标。家长要引导孩子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长大之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在美好愿景的憧憬下,当下遇到的小困难才会更容易战胜。二是父母和孩子要完成各自的目标,如本月家庭运动计划,至少运动4次,每次至少30分钟。一家人一起努力一起成长,形成良好的学习成长共同体,家庭所创造的氛围才会更温馨更和谐。无论是哪方面的规范,目标、细则及奖惩都非常重要,这是能否坚持执行下去的前提。 第三步是榜样示范。其实不单是孩子,每一个人的模仿性学习能力都很强。原因就是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组叫作“镜像神经元”的细胞。这组细胞的最大特点就是看到他人做一个动作时,自己相同脑区的神经元就会被激活。这就是你路过操场看到他人做投篮动作时,你也想跳起来挥舞一下的原因。由于镜像神经元的存在,家中父母的榜样作用就极其重要,因为你的一言一行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孩子模仿和学习。一家人看书的时候,当大人遇到不懂的词句时查字典或互相讨论,小孩子就会在无形之中学习。家人一起跑步打球,孩子看到父母坚持的身影,自然也不会轻言放弃。家长要珍惜并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短暂时光,让温馨的画面成为孩子走过长久人生的最温暖而有力量的回忆。 第四步是共同执行。想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需要持久陪伴孩子坚持。2018年暑期,北师大邀请了188个家庭参加了一项需要持续多天的习惯养成活动。目标是每天阅读30分钟、运动30分钟,由孩子和大人共同完成。四周之后的统计如下:能坚持完成每天阅读、运动目标的平均是44家,占总人数的23.4%。而在第四周已经完全放弃的有81家。这样的实验周期从一个月到三个月,统计的结果如下:最后能坚持100天完成任务的,只有2%!真是印证了那句话,成功的路上绝不拥挤。做任何事情,只有持续一个月以上,无论是从意志品质还是从脑神经的连接上才会将行为固定下来。这样,再去完成就会容易很多了。人的内心都是追求卓越的,当你多次体会到养成习惯带给你的奖励时,你就会对完成目标的奖励有所渴求。同时一个好习惯也不单纯是事情做得完美和精致,更重要的是在坚持的过程中,我们的身心会被拉伸从而变得“坚”和“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