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保障重点产业供应链安全的战略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魏际刚,男,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物流战略、供应链战略、国际发展(北京 100010);刘伟华,男,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天津 300192)。

原文出处: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供应链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重点产业供应链安全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农业方面,部分农产品供应链全链条存在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结构性失衡;制造业方面,高端技术和核心零部件进口依赖度高、生产环节高端技术落后,卡脖子现象突出、制造业核心环节外迁导致区域供应链重组乃至空心化风险;战略资源供应链面临采购渠道中断与运输路线受限等风险。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在连接能力、物流设备数量、网络化规模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美元全球支付地位短期难以撼动,国际支付体系可能面临切断风险,跨国企业采购与供应相关的资金交易安全面临挑战。今后一段时间,重点产业面临全球供应链新变局:全球供应链短链化发展,区域转移与国内替代渐成潮流;全球数字鸿沟加大,数字主权争夺加速全球供应链结构调整;亚太区域竞争与潜在冲突增加我国供应链断链风险。为此,应打造农业闭环生态链系统,技术赋能助力供应链结构性平衡;加快裂变创新与多业融合,构建制造业韧性供应链生态体系;加大全球矿产资源供应链控制权,实现全链条可防可控;补齐国际航运供应链短板,搭建全球产业重构的基础设施;加速发展数字货币,构建具有主导权的供应链金融交易网络。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22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供应链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安全问题表现为多个方面:如重要原材料、零部件、中间产品、关键最终产品供给不足;重要交通与物流通道受阻;核心技术受到他国封锁或限制;产业核心环节外迁;支付中断;数据中断等。当前,由于地缘政治、贸易摩擦、外交冲突、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机以及国家竞争等各类因素影响,全球产业分工的逻辑已经改变,供应链断裂风险增大。作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第一制造大国,在迈向现代化强国征程中正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供应链安全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保障供应链安全,已经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重点产业供应链安全问题突出

      (一)部分农产品供应链全链条存在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结构性失衡

      我国是世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大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对我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全链条存在安全的结构性风险。以上游的种子供应为例,其自主可控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关键时刻,一粒小小的种子甚至能够绊倒一个强大的国家。从种业供应安全来看,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不足,国际市场份额低,长期贸易逆差。以蔬菜种子为例,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1-12月蔬菜种子进口数量为8246.8吨,进口金额22414.9万美元,出口数量为3619.6吨,出口金额为11646.5万美元[1],逆差相对于往年总体保持小幅增速,对外依存度较大。以中游的农产品生产为例,受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影响,在外国进口受限的情况下,易造成国内价格上涨,影响农产品价格稳定和供应安全。从部分农产品物资供应的对外依存度来看,棕榈油、橡胶和大豆进口依赖度80%以上(见表1),优质谷物也需要进口弥补,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赖进口[2],贸易高依存度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全球疫情、全球气候变化、国际政治保守主义和欧美民粹主义势力崛起,都会扰动原有农业供应链和新的布局。

      从下游的农产品销售看,我国在国际农产品流通上尚无主导权,且与发达国家水平差距较大。在流通环节,我国农产品流通时间长、效率低,尚未形成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保鲜技术落后,物流环节多,物流过程损失很大。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果蔬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蔬菜水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2%[3]。此外,当前几家农产品跨国公司在全世界的垄断地位已经基本形成,少数农业跨国公司通过强化其在全球粮源、物流、贸易、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布局,已经控制全球粮食贸易的80%[4]。这些居于主导甚至垄断地位的嘉吉、ADM、杜邦、雀巢、联合利华、孟山都等农业综合巨头,全部来自西方大国。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农业综合巨头企业具有很强的国际话语权。

      (二)制造业供应链的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

      我国虽然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从制造供应链全链条来看,在供应链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多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存在供应链断链风险,而且近年来的制造供应链外迁导致部分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空心化,影响了制造业产业安全。

      1.部分关键技术及零部件进口依赖性较高。通过整理海关总署2020年1-8月全国累计进口重点商品量数据,可以发现无论是工业至关重要的基础原材料还是高精尖领域的零部件,我国都高度依赖进口。基础原材料方面,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同比增长高达31.4%,铁矿砂及其精矿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进口同比增长分别为10.8%和8.0%;高精尖领域的零部件方面,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集成电路高居前三名,集成电路进口同比增长15.3%。见表2。无论是基础原材料还是高精尖零部件,我国都受制于人。

      

      2.生产环节高端技术落后,卡脖子现象突出。中国工程院2019年对26类制造业开展的产业链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制造产业链仅60%安全可控[5]。其中,两类产业对外依赖度高,八类产业对外依赖度极高。十类产业与世界差距大,分别是:飞机、航空机载设备及系统、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机器人、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节能汽车、高性能医疗器械、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与世界差距巨大的产业五类,分别是: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航空发动机、农业装备(见表3)。

      《科技日报》2019年统计了制约我国创新发展的35项“卡脖子”技术(见表4),这些技术是制约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

      

      

      

      3.出口销售仍以简单代工为主,传统出口优势行业利润逐年下滑。通过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2020年1-8月全国累计出口重点商品量值可以发现:第一,对比表2的进口数据,进口前二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是前两名,这说明工业高精尖领域,我国的制造环节仍处于加工阶段,仍是许多国际企业的代工厂,在利润率高的开发阶段和销售阶段缺少足够的话语权;第二,我国出口强势行业仍为低端产业且部分产业呈现下滑趋势,出口排名前十的服装及衣着附件则竞争力下滑,同比下降10.2%。见表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