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政府时期美英对印“空中保护伞”述论

作 者:
温强 

作者简介:
温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广州 510275)。

原文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试图借对印军机出售来扩大在第三世界的影响,这直接威胁到英国在印军事主导地位和美英共同的冷战利益,两国不得不重视对印军机援助,但因美国社会对印度不结盟的成见和英国国力式微,美英基本是被动应对。在中印冲突背景下,围绕如何阻滞印苏米格—21战机交易,多大程度上满足尼赫鲁的空防援助需求,肯尼迪力主美英共同对印提供“空中保护伞”,但两国就各自在其中的角色扮演和责任划分争论激烈,最后的妥协方案既难产又短命。这凸显了“空中保护伞”的应急性脆弱特征,也反映出当时复杂、微妙的南亚冷战场域中,美英对印共同但有区别的空防援助责任难以持久。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22 年 08 期

字号:

       DOI:10.13471/j.cnki.jsysusse.2022.03.015

       美国领导人认为,印度独立之初奉行的不结盟政策亲共特征明显,故将其排除对外军援受援国行列,英国维持着在印军事主导地位。为抗衡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上台后印苏军机交易的升温,美国于1960年开启对印军机销售之门,而努力要在广大新兴国家开拓冷战外交“新边疆”的肯尼迪(John F.Kennedy),则游说英国与自己一道加大在印军事介入。1962年,为阻滞印苏米格—21战机交易,美英设想了多种替代办法,同时利用中印关系困境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寻求西方空防协助之机,顺势推出对印“空中保护伞”,两国对印军援在形式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学术界对此着墨不多,特别是对它为何仅有一次实践就不了了之语焉不详①。本文将基于美英档案,还原它出台的整个过程,解读肯尼迪政府如何协调美英资源,以对印空防援助为抓手阻止印苏接近,揭示美英妥协背后的激烈博弈,分析其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的原因,并梳理出它如何逐步销蚀南亚旧有的地缘政治基础,催生新一轮格局转换的隐秘历史细节。

       一、美英对印“空中保护伞”的前奏——重视对印军机援助

       英国1947年结束在南亚的殖民统治后仍与印巴保持着密切的军事联系,冷战初期,美苏并未将南亚作为争夺的热点地区,美国默认英国在印军事主导作用。英国二战时的“喷火”“暴风”战斗机仍为印度空军主力机型。尼赫鲁希望公开倡导不结盟政策,阻止两个超级大国借经济和军事援助、联盟建设、宣传竞赛在次大陆缠斗。然而,他私下认为苏联作为沙俄的继承国,在亚洲确实存在某种安全利益,它关注亚洲似乎说得过去。可见,尼赫鲁尤其希望拒于亚洲之外的超级大国特指美国。他觉得美国与共产主义合作抑或反目,完全源于私利而非道德准则。在多数美国官员和议员眼中,印度国大党对苏抱有显而易见的同情,加之尼赫鲁拒绝公开谴责苏联在匈牙利事件中的军事行动,更给美国主流社会留下印度极度虚伪的印象②。独立后10年左右时间里,印度并非美国军援关注和考虑的对象。

       伴随1950年代中期的冷战全球化,英国在亚洲影响力的式微,美国虽提升了南亚在其遏制战略中的地位。但对印度不结盟政策一时仍难以释怀,1954年5月,艾森豪威尔(Dwight D.Eisenhower)将巴基斯坦纳入美国冷战同盟体系。在英国官员看来,美巴结盟后,他们将继续扮演印度主要军需官的角色,向印度空军提供大量装备和训练③。这使英国获利颇丰。但赫鲁晓夫上台后在第三世界的战略攻势,让英国在印面临来自苏联的巨大竞争和挑战。他相信如果尼赫鲁既获得了来自苏联的军事帮助,又保持了中立外交,就能让“只有接近西方,印度才能受益”的说法失去吸引力④。与美国领导人相比,赫鲁晓夫不强求尼赫鲁在两个阵营中明确挑边,这更让印度领导人感到苏联并非如西方所言,是印度安全的潜在威胁。

       1955年,印度表现出购买苏联最新款伊尔—28轰炸机的强烈兴趣。与英国同类型轰炸机相比,印度认为苏联产品价格优势明显,更易获取,也更易维护。英国首相艾登(Anthony Eden)后来亲自介入,授权以折扣后的低价向印度出售“堪培拉”轰炸机,加之末代英印总督蒙巴顿(Louis Mountbatten)也对尼赫鲁施加个人影响,力陈印度维持英印空军密切合作的好处,印度才最终放弃伊尔—28采购意向。⑤尼赫鲁此番虽答应了英国的要求,可他也致函艾登,印度政府的这一决定并不意味着排除未来从苏联购买军机或其它空军装备的选择⑥。1957年2月,经过一年多的讨价还价,印度与英国签订购买68架“堪培拉”轰炸机的合同。展望英国在印度空军的实际垄断商前景,英国官员既对苏联构成的威胁保持警惕,也对尼赫鲁假苏联之名从英国获利心怀不满。同年6月,当印度表示有意购买英国“霍克猎人”战斗机时,时任英联邦关系大臣的霍姆(Alec D.Home)挖苦道:“我可不希望他们称,除非我们把钱借给他们,要不然就以从苏联购买来敲我们竹杠。”⑦1950年代中期,印度这两次对外军机采购,其实已为西方对印军援投下了浓重的阴影。

       鉴于苏联日益介入对印军援,从第二个总统任期开始,艾森豪威尔认为增加对印援助符合美国利益,能预防数以亿计的印度民众投向社会主义。“为削弱西方在次大陆的地位,苏联正利用印度发展经济和改善防务的渴望,提供大量表面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不可否认,尼赫鲁倡导的不结盟有时会让印度站到美国的对立面。即便如此,美国也应该增加对其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和军事支持,印度发展滞后、防务虚弱很可能导致南亚和东南亚先后失守;而强大的印度将成为取代共产主义在亚洲的成功范例。”⑧可是对艾森豪威尔而言,以增加对印军援来实施对印筑桥想法还需英国的配合,同时克服来自国会的阻力。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中苏分歧、中印边界争端的持续,英国官员越来越意识到,印度日益看重强化印苏空军联系、空防合作针对中国的战略价值⑨。1960年印苏签署深化全面交流协定,赫鲁晓夫答应尼赫鲁以简化财政条件出售安—12军用运输机,印度飞行员赴苏受训的提议,并提供适用于中印边境山区环境的特种空军设备⑩。为对冲印苏此项军机交易的影响,美国政府反复游说国会后,于同年晚些时候与印度签署对印折价转让29架军用运输机的协议。印度与美苏这两次战机采购具有双重象征意义:其一,它们事实上终止了印度空军首选英国军机的传统;其二,美国首度对印军机出售标志着对印军援限制部分解除,可被视为稍后对印提供空中保护的前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