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纳粹时期《历史杂志》的纳粹化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山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

原文出处:
史学月刊

内容提要:

作为一门与现实紧密相连的学科,历史学应在关注现实和服务现实的同时,不屈服于现实。德国长期以“科学”和“独立”著称的《历史杂志》,却在纳粹上台后逐渐转向纳粹化,在经历过“主编易人风波”后,更是通过提升主编权力、改变办刊宗旨和增加纳粹主题刊文数量的方式,完全屈服于纳粹政治,沦为纳粹的附庸。在此期间,由于杂志刊发了一些纯学术和批判纳粹类型的文章,后世学者往往把它看作“消极抵抗”的代表。事实上,这种行为只是杂志号召历史学家为纳粹政治服务的一种手段,不能被视为抵抗纳粹的证据。《历史杂志》的纳粹化对德国社会和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不仅助长了德国的反犹主义行为,美化了纳粹的侵略行径,而且降低了德国传统政治史学的权威性,削弱了杂志自身的可信度和公信力,使其丧失了在全球史学界原有的地位。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22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51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83-0214(2022)06-0100-09

       《历史杂志》(Historische Zeitschrift)作为德语史学界最具权威性的学术期刊,也是19世纪德国史学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却在纳粹上台后不久,不仅发生了“主编易人风波”,使杂志日常编务受到了政治冲击,正常的学术原则发生了动摇,而且在卡尔·亚历山大·冯·米勒(K.A.V.Müller)正式接任主编后,通过一系列纳粹化的措施,彻底沦为了纳粹统治的“思想工具”。国外学者在探讨《历史杂志》和纳粹的关系时,要么受杂志倡导独立性和科学性的影响,过度关注它的“消极抵抗”问题,没有注意这些特征出现的背景和原因①;要么直接忽略它的纳粹化问题,主要关注《历史杂志》对德语学术界的贡献②。中国学者在研究德国史学和纳粹的关系时,大多关注纳粹对德国史家的打压和知识难民问题③,对纳粹期间的《历史杂志》关注较少。目前,仅有东北师范大学黄婉的一篇硕士论文和景德祥的一篇文章对该问题有所讨论:黄婉在其研究中主要讨论的是它的反犹思想和“主编易人风波”,而忽视了1936年之后纳粹化的发展;景德祥虽然注意到纳粹对杂志的侵蚀,但由于研究主题的限制,并未详细论述④。本文从史学史的角度研究《历史杂志》和纳粹政治、纳粹史学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厘清史实,认识纳粹时期德国史学的真实状况,而且可以更好地检讨和反思历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进而更好地理解历史学的性质以及历史学家与历史机构的责任。

       一 “主编易人风波”与《历史杂志》的“纳粹转向”

       《历史杂志》由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海因里希·冯·西贝尔(Heinrich von Sybel,1817-1895)于1859年在慕尼黑创办,自创刊之日起,就一直奉行“科学”和“独立发行”的原则。

       西贝尔在《历史杂志》第一期的“前言”(“Vorword”)中指出,他要创办的是一份独立的、科学的与“纯粹学术性”的刊物,“而非任何派别之喉舌的独立机构”。因此,除了排斥封建主义(它会把业已死亡的因素引入前进的征程,以便借机复活之)、激进主义(它会把武断的主观意志强加于有机的进化过程)与教皇集权论(它使民族和精神的进步置于外部教会的控制之下)内容外⑤,他还聘请蒙森、斯特劳斯、策勒、豪伊瑟等一批德国一流的史学家担任杂志撰稿人⑥,由此开创并建立了杂志良好的学术声誉。

       1896年,梅尼克(Friedrich Meinecke)接任主编,此后主持杂志编辑近四十年。梅尼克任职后,除了继续坚持《历史杂志》的科学性、学术性传统之外,还结合世纪之交后历史学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杂志编辑的专业化,吸引了各个研究领域的作者,如砦库什(J.Ziekursch)、欣策(H.Hintze)等左派自由主义历史学家,迪豪(L.Dehio)、文德尔班德(W.Windelband)等中右翼历史学家,威斯特法尔(O.Westphal)和贝洛(Georg von Below)等来自于保守主义阵营的历史学家,增添了作者和论文选用上的多样性⑦。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逐渐建立纳粹独裁统治。现实政治气氛和环境发生了急遽的变化,纳粹开始加紧在思想上的控制,犹太人、共产党员、自由主义者纷纷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在这种动荡的时势下,梅尼克及其主编的《历史杂志》亦不能幸免。根据1933年4月7日的《恢复专业公务员法》(Gesetz zur Wiederherstellung des Berufsbeamtentums),纳粹政权下令要求《历史杂志》辞退所有非雅利安人血统的员工。梅尼克不得不解雇古斯塔夫·梅耶(Gustav Mayer)和汉斯·罗森堡(Hans Rosenberg)两名犹太裔编辑。

       与此同时,之前在魏玛共和国时期便与梅尼克在政治观点和杂志订阅量方面存在矛盾的出版商威廉·奥登堡(Wilhelm Oldenbourg),也直接插手介入到杂志的编辑、管理等具体事务当中。1934年,奥登堡获悉部分亲纳粹的历史学家正在筹办主张纳粹史学的新刊物,以此取代《历史杂志》,试图继续维持杂志权威地位的奥登堡希望梅尼克主动辞职,从而将杂志变成纳粹的官方机构。梅尼克尽管保住了主编一职,但被迫再次妥协,开始接受并刊载一些符合纳粹主义主题(种族、生存空间、血统)的文章和“犹太问题”的书评。

       1935年4月,亲纳粹的历史学家柏夫(Helmut Berve)在奥登堡(Wilhelm Oldenbourg)和副主编阿尔伯特·布拉克曼(A.Brackmann)的支持下进入杂志担任编辑⑧,并进而提出以下三个要求:1.在权力分配上,他要求行使与梅尼克、布拉克曼平起平坐的权力,且所有的刊文要经三人协商才能刊发;2.在编辑部设置上,要求增设纳粹党支部;3.所有刊载的文章要符合纳粹的要求。这些要求遭到了梅尼克和布拉克曼的严厉拒绝。双方在争执下,梅尼克和布拉克曼因不满出版商的压力和严酷的时局不得不表示辞职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