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哥特人签署382年和约的原因

作 者:

作者简介:
董晓佳,湖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董晓佳,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拜占庭史、晚期罗马帝国史、基督教史。

原文出处:
历史教学

内容提要:

公元378年,罗马帝国皇帝瓦伦斯在与哥特人的战争中战死于亚德里亚堡。经过三年多的战争,继任的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于382年与哥特人缔结和约。促成哥特人同意缔结和约的外部因素在于,哥特人所面临的战略环境在380年后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不利于哥特人在巴尔干半岛从事劫掠活动。促成哥特人签署和约的内部因素在于哥特人内部的政治分裂,而这在本质上又是由哥特人政治组织形式的特点所决定的。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22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22)10-0019-06

       公元378年,罗马帝国东部地区皇帝瓦伦斯(Valens,364-378年在位)在与哥特人(the Goths)交战时战死于亚德里亚堡(Adrianople)。①382年,瓦伦斯的继任者狄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379-395年在位)与哥特人缔结和约。②和约中规定,哥特人可以在多瑙河以南的色雷斯(Thrace)、马其顿(Macedonia)等地定居,而这些获得在帝国境内定居权利的哥特人则应当向帝国政府缴税并参加帝国军队。③

       自382年和约签订之后,从晚期罗马帝国的文人墨客直至当代的学者,关注到382年和约并给予评价者甚多。笔者目前所见,就382年和约,古代史家大多专注于从罗马帝国的角度出发加以评论。例如,在古代史家中,5世纪教会史家索佐门(Sozomen)宣称狄奥多西一世迫使“蛮族”求和,④5世纪基督徒史家奥罗修斯(Orosius)认为和约的签订标志着罗马人统治了所有哥特人,⑤6世纪史家约达尼斯(Jordanes)也认为该和约令哥特人服从罗马的统治。⑥

       这种基于罗马帝国立场的评价也普遍存在于现当代史著之中。例如,《剑桥中世纪史》对382年和约的论述集中于和约对罗马帝国的影响。⑦琼斯(Jones)在其经典著作《晚期罗马帝国》中同样站在罗马帝国的立场上,认为该和约对罗马帝国具有灾难性的后果;但是,也不能以后人的眼光从结果出发批评狄奥多西一世缺乏远见。⑧A.D.李在讨论根据和约定居帝国境内的哥特人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⑨时,实际上仍然是从帝国立场出发考虑问题。在希瑟(Heather)关于和约并不意味着帝国全面胜利⑩的论断中,帝国立场显露无遗。至于认为该和约标志着罗马帝国灭亡(11)的看法也显现出鲜明的以帝国为中心的论述模式。

       总体而言,虽然前人关于382年和约的研究已经相对深入,但是,仍然也存在深刻的问题,那就是学者多站在罗马帝国立场上对该和约的相关背景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体现出明显的“罗马帝国中心论”的思维导向。实际上,任何和约或休战协定的签署者都不可能只有单独一方,和约既然是由双方签署,哥特人为何签署和约当然也应当予以注意。有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结合史料与前辈学人的丰富研究成果,对哥特人签署382年罗马—哥特人和约的背景进行初步分析,以期就正于同好方家。

       382年和约是罗马帝国与哥特人战争的直接结果,因此在哥特人同意缔和之前,其所面对的战略环境是导致哥特人签订和约的外部因素与直接原因。

       对于哥特人而言,当他们在亚德里亚堡附近获得意料之外的大胜后,显然没有立即寻求议和。他们最初的行动是立即进军围攻亚德里亚堡,并对其进行猛烈攻击,企图夺取降兵告诉他们的瓦伦斯留在城中的皇库财物,只是在城中居民、留守宫廷的官员与士兵的激烈抵抗下,哥特人在无法攻破城墙的情况下才放弃攻城。(12)结束对亚德里亚堡的围攻后,哥特人经过内部商讨,决定占据君士坦丁堡附近的佩林苏斯(Perinthus)为基地,然后夺取邻近的其他城市,结果在未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实现了这一目标,烧杀抢掠了整个地区。(13)随后哥特人进攻君士坦丁堡,与亚德里亚堡之围类似的情况再次出现,哥特人付出巨大伤亡仍无法攻破君士坦丁堡,不得不放弃围攻,转而劫掠巴尔干半岛北部的诸行省。(14)与亚德里亚堡之役后哥特人行动相同的是,当哥特人于380年击败了狄奥多西一世新组建的军队后,哥特人显然也并未想要订立和约,他们在胜利后控制了皇帝无法保护的马其顿和塞萨利(Thessaly)的行省,但是可能是吸取了之前围攻亚德里亚堡与君士坦丁堡未能成功的教训,根据记载,这次他们没有攻击行省中的城市,而是向这些城市索取贡赋。(15)

       确实,至少在这个时期,哥特人显然并没有取代或灭亡帝国的意图,但是更明显的是,只要条件允许,只要能在与帝国军队的战争中取得优势,那么哥特人也并无与帝国缔结和约的意愿,而是会满足于其作为帝国部分地区征服者与劫掠者的身份,通过得到的战利品与贡赋满足自己的生活。实际上,这也与哥特人暴动的目的相一致。哥特人在376年越过多瑙河后的暴动与罗马帝国当地军政官员处置不当以及由于缺粮所造成的饥荒有直接关系:瓦伦斯曾经命令属下向哥特人分发食物,(16)但是将军们却为了获利而高价出售食物,被迫卖儿鬻女的哥特人对此极度不满,而罗马官员企图通过刺杀哥特人首领以消除威胁的行动则令哥特人的不满全面爆发,从而引致377年的哥特人暴动。(17)麦克莫兰(Mac Mullen)曾经就此指出,当时是那些被贪婪的罗马官员当作牺牲品的人发动了暴动。(18)当罗马帝国的军队连连失败后,胜利一方的哥特人自然希望更为长久地享受这一地位所带来的益处。现代的考古发掘也从侧面提供了哥特人在这一时期以劫掠维持生计的证据:现有发现证明,在色雷斯等地,在4世纪大多数时间内兴旺繁荣的大量农庄(villae rusticate)在这一世纪受到破坏与遗弃,大量居民逃亡;(19)该世纪晚期沉重打击了巴尔干半岛的农业经济。(2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