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企业如何打出财务管控“组合拳”

作 者:

作者简介:
孙兆秋,吉林省泓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原文出处:
中国会计报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F1011
分类名称:财务与会计导刊(实务版)
复印期号:2022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冲击下,市场主体如何能够加强经济韧性,更好地“活起来”?有效的财务管控组合策略或许是解决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它能够助力企业降低风险、平稳运营、实现长远发展。

       业务流程优化管理。在经济常态化下,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企业经营风险,但是,在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企业的一些非主业,或者说是副业或配套产业,往往会拖集团后腿,给企业带来一定负担。因此,企业财务管理者要进行充分调研,抓大放小,弱化副业,整合配套产业,改变粗放管理模式。突出主业,主动开拓市场,改变“等靠要”的被动思想,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人均效能,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坚决砍掉低质无效成本,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

       组织架构调整,带动员工能动性提升。基于优化整合后的业务模式,企业需要重新梳理组织架构,合并职能管理部门,调整优化业务部门,缩小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根据业务需求设置部门,根据部门职能匹配人员。企业可采取灵活机动的用人机制,将部分岗位削减人员培训充实到一线业务部门中,通过调整工资体系结构,如“低基本工资+高业务提成”,激励员工转变思想,向市场要效益,进一步提高员工队伍的战斗力。

       资金流管控。疫情暴发后,多数企业的财务管控目标转变为保现金流。在资金流入方面,销售部门应根据市场情况客观预测近一个月的销售情况,对未来一个季度乃至半年的市场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并根据销售计划及行业回款比例,排出当期销售对应的资金回款计划。陈欠回款亦是资金流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企业成立专门的清欠小组,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相关主办人员担任组员,制定清欠工作计划,分客户逐一突破,实现按计划清收欠款工作,保证陈欠回款进度。在资金流出方面,企业归集的资金流需重点保证刚性支出,维持企业正常运转。非刚性支出压缩潜力大,是节流的重要源泉。一方面,企业可以进行业务调整,缩减费用支出;另一方面,可以在现有业务模式的基础上对各个费用项目加以细化,优化流程。

       预算管理。企业管理者应充分对经济形势加以分析研判,对行业走势精准判断,对市场预测详尽考量,避免因高估而产生的阶段性现金流短缺。进行合理判断后,建议企业匹配可行的销售策略和方案。对于成本费用支出类预算,可采取标准定额方法,将能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期末进行差异分析,建立节超奖惩制度等。专门预算方面,企业应适度控制投资规模,维持现有业务,进行提质增效。

       税收管控。近年来,国家针对市场主体采取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措施,阶段性减税降费是对企业直接的帮助之一。企业财务管理者应及时学习掌握这些阶段性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是将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相结合,做到税收优惠“应享尽享”,让税收红利真正助力市场主体“活起来”。

       融资管理。疫情期间,国家出台一些阶段性的信贷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企业需要控制融资规模,以稳健为主,适度降低负债。对于已取得的融资贷款,因疫情困难无法及时偿还到期本金的情况,企业应提前预判,主动向金融机构报备,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如适当展期、增加抵押物资等,争取相关机构帮助企业解决阶段性资金困难。

       客户与供应商管理。在客户管理方面,企业应尽量选择资金相对充裕的优质客户,并适当签订长期合同,保证现金流入。对于应收款客户按照账龄划分,可采取不同的催收政策,匹配如现金折扣等措施,保证现金流。在供应商管理方面,企业应梳理欠款供应商账目,结合合同付款节点,列出还款计划,灵活处理供应商付款进度,适当给予优惠政策,尽量做到有序延迟付款,非大量集中付款等。

       风险管控。疫情给不同企业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未能及时付款,甚至可能产生法律诉讼,如员工离职薪资纠纷、客户和供应商欠款纠纷等。对此,企业应加强风险管控,对业务风险进行提前预判,避免诉讼争议。同时,企业应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对业务合规性进行把控,一旦出现法务风险,及时化解危机,减少自身损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