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严峻挑战,生产供应链遭受严重打击,劳动力市场也严重受挫。在此情况下,“就业”成为2020年和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出现达39次之多,为历年之最。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实施“六稳”和“六保”的工作框架①。就业是“六稳”“六保”中唯一重叠且排名居首的重点核心工作。[1]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青年就业群体已经成为就业结构矛盾中的突出群体。青年就业问题是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稳定问题,是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因此,研究和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青年就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促进青年就业提供理论和政策参考,对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和理论分析框架 (一)青年与青年就业 目前,国际对于“青年”的界定尚未统一。对于青年的定义,主要是以适于工作的年龄为标准。根据联合国的定义,青年是指介于15-24周岁之间的人。但是,实践中由于各国的文化、历史以及政治因素的不同,对于青年的界定也各有不同。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规划中的“青年”年龄范围是14-35周岁[3]。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的中国项目合作组在对青年就业进行调查时,针对的则是15-29岁的青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法定劳动年龄指年满16周岁至退休年龄。[5]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的定义,将青年界定为16-35岁的劳动人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就业问题是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稳定问题,是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6]青年充分就业不仅可以带来社会财富的增加,而且可以缓解社会服务需求的下降,更重要的是可以让青年有机会实现其理想和抱负。青年失业不仅会对青年自身造成巨大的消极影响,还会减少税收,带来经济损失。更为重要的是,青年失业会直接动摇政府的执政基础,严重威胁社会的稳定与繁荣。[7][8] (二)理论分析框架 本文运用Zastrow和Kirst-Ashman(2004)的现代社会生态理论,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出发,研究疫情下我国的青年就业问题(见图1)。宏观层面上,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形势与就业形势产生了冲击,[9]增大了青年群体的就业压力,冲击着青年就业的质量,而公共服务政策与恰当的政府干预会缓释疫情带来的冲击。[10]中观层面上,在疫情影响下,由于就业形势受到冲击,青年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结构均会受到影响。通过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就业促进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两手抓,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稳定青年就业,拓展就业渠道,为青年提供就业培训,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升级。[11]微观层面上,疫情的暴发严重冲击了青年的就业环境,使得青年的个体就业行为发生了改变,因此,提高青年个体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十分的重要。青年要坚持终身教育理念,增强就业技能,科学合理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同时,也要注重对青年的心理辅导,疏解疫情影响下的焦虑情绪。
图1 疫情影响下青年就业理论分析框架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青年就业的影响 (一)疫情导致复工复产不足,青年就业受到下行压力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大量企业停工停产甚至破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企业难以迅速恢复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秩序。同时,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暴发导致外需大幅下降,全球供应链受阻。这些都给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青年就业造成下行压力。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根据新冠病毒疫情对全球经济增长影响的不同假设,在低影响下,失业人数可能增加530万,而在高影响下,失业人数可能增加2470万。[12]在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中央层面针对防控常态化下的复工复产、就业创业提出了指导意见,要求积极有序、分区分级地推动全产业链复工复产,强化“稳就业”举措。虽然中国对疫情的控制及时有效,但疫情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2021年1-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4%、5.5%、5.3%和5.1%。[13]疫情在短期内带来的潜在经济损失近5万亿元,全年有效劳动供给时间减少约5%-10%,复工复产率不足直接造成新增就业岗位损失约70万个,青年的就业压力巨大。另外,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用工也产生了一定影响。2020年,有67.24%的中小微企业用工需求预计与2019年持平,有25.86%的企业会减少用工需求,仅有6.9%的企业会增加用工需求。[14]运用产出损失折算法测算,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就业产生的影响,预计会在2020年带来2322万个就业岗位损失。2020年中国就业总量将比上年减少约747万人,相当于使失业率上升约1个百分点。[15]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虽然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有所改善,但青年就业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青年就业质量 在我国总量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青年就业群体已经成为就业结构矛盾中的突出群体。除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损失,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质量也带来了消极影响。这主要体现在薪酬待遇、就业环境和就业歧视等方面。 首先,在薪酬待遇方面。通过抓取网络公开数据,发现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招聘岗位数量明显减少。[16]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地区之间通勤的便利程度,用工企业面临停工、歇业甚至破产的风险。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企业难以迅速地恢复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秩序,农民工等返城务工群体流动困难,薪酬待遇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