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特征是指青年群体具有的不同于其他年龄人群的特殊表征。这就是说,青年特征指向群体特征而不是个体特征,是用来描述青年概念的,而青年概念是一个年龄概念[1],因此,青年特征是建立在青年年龄之上的。尽管青年群体可以划分成很多亚群体,这些亚群体之间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差异性,但是,青年群体作为一个具有共同年龄区间、处在相同人生阶段的人群,存在超越于青年个体和青年亚群体的一般性特征。本文从历史分析、学科分析和辩证分析三个维度,对青年群体存在的整体特征开展探讨分析。 一、青年特征的历史分析 (一)近代国外哲学家关于青年特征的描述 青年群体尽管由来已久,但在近代随着工业兴起带来的青年聚集而日益成为学术界的关注。从历史看,对青年特征的最早研究在哲学中。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精神哲学》一书中,研究了人的一生在不同时间点的生存和发展状况。黑格尔认为,幼年是天然和谐的年代,幼童同自己和世界和平相处,生活在天真无邪之中,没有长时间的痛苦,生活在对父母的爱和被父母宠爱的感情之中。在幼年过渡到童年时,个人接触到外部世界的情感,开始变成一个现实的人,而且自己感觉到这一点,由此产生了试图把自己置身于这个现实中进行考验的实际倾向。比学会站立和走路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人通过语言,意识到了自身固有的普遍性,开始表现自我。发现自我的天性,是儿童精神发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黑格尔揭示了儿童成长为少年过程中的矛盾发展运动:在他们的内心产生了“自己不应该是这样”的感情,以及要求同生活在他们周围的成年人具有同等地位的迫切愿望。一个人“随着青春期的出现,内心开始产生人类生活的要求,并寻求在这方面的满足,此时,儿童就成为少年了。”这个阶段的精神特征是“从体现为某一个人的个人形象的理想过渡到‘关于世界一般状态’的理想”。少年自以为有责任和能力改造世界,由于追求理想的倾向,“少年比关心自己私利的成年人高尚得多,更富有利他主义的精神”。[2]“对于青年来说,从理想世界走向现实社会意味着向庸人生活的转化,也就是说,由于不可能立即实现理想,他们不止一次陷入悲哀。”[3]黑格尔从人的精神发展角度,揭示了青年具有的表现自我、追求理想、利他主义、发展矛盾等特征。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青年与老年》一文中,通过与老年人进行对比,描述了青年人的特征。培根认为,和老年人相比,青年人思维活跃,创造力强,想象力更是源源不断地在脑海中闪现;青年人“适合搞发明而不适合做判断,适合执行而不适合策划,适合推行新举措而不适合做因循守旧之事。”[4]青年人“做事容易自不量力,喜欢大包大揽;总想追求速度,而不讲究方式方法;贸然进行革新,结果招来一系列麻烦;犯错之后不知悔改,就像一匹没有套上笼头的马;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下来,什么时候应该转弯。老年人办事往往想得太多,顾虑太多,不敢轻易冒险,而且很快就会后悔,很难一次就把事情搞定,并且取得一点成绩就很知足。”[5]培根在对比青年特征与老年特征的过程中,既指出了青年人具有活跃的思维、强大的创造、丰富的想象力的优点,也指出了其容易自不量力、不讲究方式方法、容易犯错等缺点。 (二)20世纪早期中国思想家关于青年特征的描述 在中国近代,人们对青年特征的关注,是与救亡图存、革新改造的社会潮流联系在一起的。 梁启超1900年2月发表惊世妙文《少年中国说》,把少年人与老年人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梁启超在文中说的“少年”具有隐喻意义,在今天看来更多的是一个青年概念。从老年人与少年人的不同性格谈起,梁启超认为老年人“常思既往”“常多忧虑”“常厌事”,故“保守”“怯懦”“苟且”,而少年人“常思将来”“常好行乐”“常喜事”,故敢“进取”,敢“破格”,敢“冒险”。他形容“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6]基于对少年人不同于老年人的特点,梁启超提出了“少年强则国强”的著名论断。梁启超指出了青年的未来、希望、进取、创新、行乐、冒险等特征,而且把国家发展与青年特征联系起来,视青年为破旧立新、充满创造性的能动力量,认为青年具有冲决旧社会秩序的勇气和能力,是重振中国雄风的决定性角色。 陈独秀1915年9月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写下了揭开五四运动序幕的《敬告青年》一文。该文开篇就形象化地描述青年特征:“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接着笔锋一转谈到青年的社会作用:“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他寄希望于“新鲜活泼”“自觉而奋斗”的新青年。他说的新青年有六条标准:“自主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隐退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7]可见,陈独秀指出了青年的新鲜活泼、自觉奋斗、自主自强、进不进取、务实科学、世界眼光等特征。 李大钊20世纪20年代以“光明”“活泼”“奋斗”“无困难”等词语来描述青年的特征。1916年8月,他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发表《〈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一文,唤醒民众觉醒,激励青年急起直追,打造青春之中华。他认为,“一切之新创造,新机运,乃吾青年独有之特权。”“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青春中华之克创造与否,当于青年之觉醒与否卜之。”[8]他指出,“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9]在李大钊看来,青年具有新创造、新机遇、能奋斗、不怕困难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得青年拥有摧毁一切旧事物的力量和热情,使得青年阶段成为最宝贵的人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