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从小学到高中,语文考试难度明显提升,阅读量大、考试题活,死记硬背部分逐渐减少,有的试题仅保留了阅读和作文两部分。其中,最让教师和家长头疼的就是古诗文,但古诗文考查最能体现语文学习逐渐从“技巧比拼”向“内功修养”的发展。以去年北京语文高考为例,共考查6篇课外古诗文,且连续多年考查《论语》和《红楼梦》选篇。这启发我们要将古诗学习前置,尽量在学龄前进行启蒙,给孩子打下坚实的“童子功”。 从小受益于父母提供的良好阅读环境,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我形成了对古诗的终生兴趣,考入北京大学。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我下定决心把对古诗的热情传承下去,于是开设了公众号“理爸老李”,分享我给孩子做古诗启蒙的历程,希望引起读者对古诗启蒙和传统文化的重视,并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分享给不得要领的家长。 进行古诗分级,要符合认知发展 我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做古诗启蒙,参考了市场上很多古诗启蒙读物,后来发现它们一股脑把几十首、上百首古诗放在一本书中,并没有将其进行“从易到难”的合理排列,这样并不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于是,我萌生了做古诗“分级阅读”的想法。 “分级阅读”常见于英语启蒙,英语可以分级,古诗同样可以。除了小学课内要求学习的古诗外,我从儿时读的十几本书中,挑选出几十首经典诗歌,组成了包括180首古诗在内的分级读物。 在古诗分级中,题材是非常重要的维度,它决定了古诗的难易程度。例如,描写山水风景的诗歌与感叹王朝兴衰的诗歌相比,前者孩子理解起来难度较低。通过梳理我列出了十个题材:风景诗、田园诗、叙事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爱国诗、说理诗、咏怀诗、咏史诗。根据它们的内在难度,又将它们分为四个级别。最简单的是风景诗,孩子容易理解;第二个难度级别是田园诗、叙事诗和咏物诗,涉及一些情节和思想;第三个难度级别是送别诗、边塞诗和爱国诗,需要借助资料去理解诗人的情感;最后为说理诗、咏怀诗和咏史诗,需要孩子通过思考来感知。综合考虑题材及难度,让孩子阅读符合自身认知规律的古诗,能提高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启蒙效果事半功倍。 增加听力比重,耐心延时反馈 古诗启蒙中,听力非常重要。对于低龄孩子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磨耳朵”,反复进行听力刺激。古诗韵律感强,用更加学术的方式说,古诗是“自解释”的。听,能够使孩子实现“诗听百遍,其义自见”。家长一定要耐心等待并坚持不懈地输入,这是启蒙取得成效的前提。孩子的输入和输出是不对称的,持续进行古诗启蒙是词语和表达方式的积累,总有一天会爆发。 低龄孩子的家长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孩子不理解背诵的古诗怎么办?其实,如果孩子年龄不大,那就可以“不求甚解”。孩子的认知规律是先记忆再理解,反复的诵读和记忆过程有助于理解。举例来说,我从小哄睡时就给孩子读诗,完全靠自己的记忆背诵。令人惊讶的是,孩子会讲话后,当我再次给他读诗时,他竟然可以跟着我把那些古诗背出来。不得不说,这是古诗独特的魅力,优美凝练的词句,对中国人而言是慢慢“不言而明”的。 随着孩子长大,我发现他可以理解古诗的含义了。我之前给他讲过有画面感的古诗,如“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当他在公园看到荷花,这两句古诗便脱口而出,这说明他在试图把古诗和生活场景结合。因此,孩子对古诗的理解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是他们认知发展的结果。 注重意象归纳,突出时空概念 对于年龄稍大、能理解古诗含义的孩子来说,古诗启蒙可以从意象和时空两个要素入手。 “意象”是带有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也是诗人的含蓄表达,它让古诗有了隽永的意味。古人写诗,如果情感平铺直叙,那是落了下乘的表达方式,好的诗人不会直抒胸臆。“意象”赋予了诗歌独特的意蕴,让读者不再需要揣测诗人的心事,看到月亮就能感受到思乡、孤独、高洁等情感。可以说“意象”是古诗的基础组成部分,任何一首诗都会有借以抒发情感的“事物形象”,它是孩子理解古诗的“破局点”。如果孩子理解了“意象”的价值,就能理解古诗的含义及诗人的情感。 启蒙初期,我们可以从“植物”意象开始归纳总结。植物是古诗中重要的意象元素,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我们可以总结描写“梅花”的诗歌,告诉孩子,当诗歌中出现“梅花”,蕴含的情感可能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坚贞不屈和自强不息,如王安石的《梅花》、王冕的《墨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二是隐者姿态,如林逋的《山园小梅》;三是思念之情,如陆凯的《赠范晔诗》。诸如此类,归纳植物在古诗中的含义,能让孩子在看到这些植物时“闻弦歌而知雅意”。 从“时空”来说,每首古诗都是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学好历史(时间)和地理(空间),了解古诗是在怎样的背景和场所里写下的,才能实现“身临其境”。当孩子能置身于诗人所处时代,感受诗人的情感,才是读懂诗的前提。 为了让孩子感受“时空”,我们可以准备唐、宋时期的历史地图。学习诗歌时,把诗是在什么地方所作的标注在地图上,对诗人的人生经历进行“复盘”。孩子通过地图更容易理解诗人是在怎样的场景和心境下写作的。比如,《望岳》是杜甫年轻时所作的诗,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安史之乱后,他被困长安写下《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身不由己的痛苦。流落蜀中后,他在成都写下《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抒发重获安定的欢欣之情。忧国忧民时,他写下《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得知官军获胜,兴奋之余又写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因此,理解诗歌离不开对诗人所处时代及地域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