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晚上,女儿的围棋老师在微信群里发了两道题目。我赶忙把手机拿给女儿,说:“围棋老师出了题目,让你做一下。”女儿很快就研究起了题目。我坐在女儿身旁,边看边给女儿指导:“好好想一想,下慢点,至少要下五步。”看着女儿全神贯注地思考的模样,我很是满意。女儿做好题目发给老师后就跑到一边去玩了。五分钟后围棋老师回复:“第一题做得非常好,没有一步废棋;第二题思路正确,可惜第三步到第五步都是不用下的废棋。”我把老师的评语告诉了女儿,女儿反问我一句:“你不是说至少要走五步吗?”这一问,问得我哑口无言。我忙翻开微信群里的聊天记录,才发现我误解了老师的意思,做了孩子的“糊涂司令”。我跟女儿道歉:“对不起,是妈妈搞错了。老师是说下棋计算力能达到五步以上,下出的棋才有内容讲解。” 跟女儿道完歉,我忽然想起围棋老师之前明明说过:“家长不懂围棋切忌瞎指挥,容易误导孩子。”我一直认为以自己的能力辅导孩子是绰绰有余的,才把老师的叮嘱抛到脑袋后面了。 周末吃完早饭后,我对女儿说:“我要去洗衣服了,你记得把手抄报画完。”然后娘俩各自忙各自的,一片祥和。我洗好衣服后,女儿也差不多画好了。我拿起女儿的手抄报快速扫了一眼,感觉画得还可以,但细看时发现了问题,便开始用挑剔的语气说:“哎呀,你这里颜色怎么涂的?中间应该是黄色的,你为啥都弄成了黑色和橙色?这样涂不好看。”女儿一听立即噘起了小嘴,一副很委屈的模样。为了不让女儿那么伤心,我提议:“你先做会儿手工,我给你重新画一张,你那张确实不太好看。”女儿很无奈地说:“好吧。”我拿起铅笔就开始比着课本上的图片画了起来。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着急的原因,我画出来的花一点不比女儿的好。女儿看了看,撇嘴说:“你画的花也不像啊。”我懊恼地说:“是啊,要不还是用你之前那张吧。”女儿低着头沉默了,这时的她好像更伤心了,流着眼泪说:“让你刚才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我画的那张不好看了。”说完又拿起笔很不情愿地重新画了一幅。看女儿被我折腾得那么难受,我心里很愧疚。 女儿完成手抄报后,我对女儿说:“妈妈不应该一直否定你的画,说你画得不好。妈妈以后不乱指挥了。”听我说完,女儿似乎没有那么难受了,脸上又重新露出了笑容。 一天,女儿放学回家以后,我像往常一样打开女儿的练习本想看看当天的学习内容,看完之后我差点惊掉了下巴。我很着急地问女儿:“这是你写的吗?我怎么看着就像好多虫子在爬。”女儿却很轻松地回答:“老师就是这样教的啊。”看着女儿那么轻飘飘地回复我,我有些气愤地说:“这样写不对,字要写得横平竖直,快点把写错的字都改正过来。”女儿大概被我严肃的表情吓到了,没敢继续反驳就改了起来。 第二天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女儿的语文作业写得不对。我详细询问老师后才知道,女儿之前练习的是楷书,只不过女儿写得不够规范:横太短,顿笔写得太长,所以我看起来像“虫子”。搞清楚一切后,我觉得自己真是少见多怪。教学内容一直在更新,而我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指导孩子,准确地说是误导了孩子。 作为父母,总觉得自己有很多经验,总是恨不得把这些经验倾囊传授给孩子。殊不知,有时候父母的指导对孩子是毫无帮助的,甚至会起反作用。这就像不懂打仗的司令上阵瞎指挥,赢不了不说,还会造成严重损失。 两个星期后,一天晚上女儿整理书包,忽然发现有一项作业没有做完,很是着急。我安慰女儿说:“没事,现在写也还来得及,是什么作业呢?”女儿从书桌上拿起一本图画本,边打开边说:“我跟老师说这幅画还没画好,所以还没交。”看到女儿打开的画,我惊奇地问:“这是你画的吗?”女儿说:“对啊,这是上美术课的时候画的。”我夸赞女儿说:“画得这么好看啊,颜色搭配合理,涂得也很均匀,看起来非常漂亮!”女儿很认真地把剩下的画好之后,很开心地把图画本装进了书包。 女儿不止一次地跟我说过:“我们最近换了一位美术老师。这个老师特别好,你画什么都行,只要认真画就可以了,而且老师从来不批评我们画得不好。”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用统一的审美标准去限制孩子的绘画内容。我听完之后,在心里给这位美术老师默默点了个赞。 受方言的影响,我从小就分不清楚平舌音和翘舌音,为此还闹过不少的笑话和误会。我知道拼音是我的短板,加上之前辅导孩子写字的失败经历,我决定吸取教训,对女儿学习拼音不做太多干预。 女儿学拼音拼读时,一开始拼读得不是很好,很多音都发得不对。我鼓励她大胆尝试去读,读错了也没关系,实在不会读的可以问老师或同学,多读多练,熟悉就好了。学到翘舌音的时候,我没有像以前那样给女儿胡乱指点,相信女儿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学会。果然,女儿在学校跟老师学得非常好,能够很好地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现在我拿不准某个字是平舌音还是翘舌音,都会去请教女儿。女儿每次读几遍这个字就可以很快告诉我答案。 看到女儿拼音学得很顺利,我开心地跟女儿同学妈妈分享:“拼音我学得不好,没敢教她,没想到她自己平舌音和翘舌音分得很清楚,比我强多了。”“对,她们自己能分清就好了,我们大人教错了倒不如不教。”我感叹:“是啊,以后我们家长还是要适时放手,不能小看孩子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