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别学研究的他山经验与自我实践 韩东育 我首先想简单谈一下今天带来的题目——“区域国别学研究的他山经验”,之后再向大家汇报一下东北师范大学东亚史研究的有关情况。 我之所以关心“区域国别学研究的他山经验”,是因为area studies是来自于英语世界的语词。事实上,只有需要人们做这种研究的时候,才会产生这样的概念。西方的这一研究传到东亚后,日本首先起步。同时,也有一个现象需要我们注意,即东西方国家在展开区域国别学研究之前,是有过一个相当长的本科生培养阶段的,也就是为未来的研究做好人才储备的基础环节。所以早在1949年,东京大学就成立了教养学部(基础部)。在此基础上,又以大学院(研究生院)为中心,开展起以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为核心内容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本科生前两年在教养学部的学习规划有点像中国当下的大类招生,即前两年根据兴趣学习,课程分文科一类(以法学和政治学为中心学习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深入理解相关人类科学和自然科学诸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人类和社会的广泛见识)、文科二类(以经济学为中心学习社会科学知识,深入理解相关人类科学和自然科学诸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人类和社会的广泛见识)、文科三类(以语言、思想、历史为中心学习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深入理解相关人类科学和自然科学诸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广泛见识)、理科一类(以数学、物理学、化学为基础学习数理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基本法则的探究心,深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理科二类(以生物学、物理学、化学为基础学习生命科学、物质科学、数理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基本法则的探究心,深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理科三类(以生物学、物理学、化学为基础学习生命科学、物质科学、数理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人类的探究心,深入了解生命与社会的关系),两年后有了固定方向后再选择学部。等本科毕业后再到相关学部去考取大学院生(研究生),攻读硕士或博士课程。1983年,东京大学成立了综合文化研究科。研究科中,有地域文化、超域文化和广域文化等不同研究方向。但是,这种综合,并不是漫无边际的综合,更不是把所有的学科都汇集起来的杂烩式综合,而是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上,将相近学科彼此打通,然后在更深层的学理熔接基础上逐步推进的综合性研究。比如超域文化是研究人类学、表象文化与比较文学的,地域文化是研究国别史、区域史和文明比较史学的,而广域文化则更多倾向于理科或文理交叉的研究等。换句话说,它是按照某种同类框架来具体展开的综合而深入的学术研究工作,以及能够提供这一保障的体制机制配置。从教养学部成立到1983年设置综合文化研究科,这中间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积累,因而专业培养过程与学科建设工作也实现了很好的衔接。对我们而言,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启示。或许有很多事情往往不一定都要自出机杼,有些国家先行的做法已经为我们交了学费,也有了教训。有时,只要适合中国国情,很多现成的经验使得我们没必要去重新试验,重走弯路。而且,现在也的确到了中国进行区域国别学研究的时候了。在如此关键的历史节点,除了研究者特定的立场和站位外,似乎也没有时间再让我们去另起炉灶了。换句话说,与先行研究者的唯一不同点是,过去是他们在研究,而现在已轮到了我们。 跨国研究、区域研究甚至跨域研究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过往的历史本身就是立体的。不进行这样的研究,事实上就等于向学界告白了自己研究的不完整和意义有限。倭寇的研究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各国都关起门来,找几个孤立的个案随意联系一下就算完事,那人们就永远也看不到扑灭东亚寇掠者背后的超经济政治强权,以及这种区域性强权联合系统是如何有效地“规避”了由东方人去开辟新航路的任何可能性。 2001年从东京大学毕业归国后,我便一直在东北师范大学尝试区域国别史的研究工作并组建了国内外约60人的团队和合作者组织。转眼间20年过去了。接下来我想简要陈述一下东北师大的研究情况,也算是一个简单的汇报。 东北师范大学东亚研究院,是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也是高等学校学科创新研究基地(“东亚学创新引智基地”)。归国后我发现,在国际学界已熟视无睹的区域国别学,对于今天的中国却非常重要——因为中国也到了研究这一领域的历史阶段。经过长期的沉潜式研究,东北师大历史系已被教育部历史学部布局分工为国内区域国别学的研究点,而且一直以来国内外各高校、研究机构也非常肯定和支持这一研究。迄今为止,该研究的支撑平台,除了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东亚研究院和东亚学创新引智基地外,还有全国三家双一流学科之一的世界史学科、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历史学)、世界史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教育部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东亚文明研究中心等机构。2008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东亚史学”及由此而组建的东亚史学团队,全面展开了东亚研究计划。团队成员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做到了疏密有致,序列合理。在东亚研究的强力推进下,在学院世界史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东北师大世界史学科在2017、2018、2019三年间,以软科第一的成绩,蝉联全国世界史一流学科排名榜榜首。2021年,在教育部首次一流学科建设周期评估的七项指标中,东北师大世界史除最后一项“成长提升程度”被评为“第二档”外,其“整体发展水平”中的“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总体情况”“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六项指标,均位列“第一档”,成为国内三家世界史一流学科中唯一可以申报“教育部一流学科培优行动”计划的单位。 回望走过的路,有三点小结向大家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