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想通过积极的言语或正面的行动来提升孩子的自信,结果不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让孩子在摇摆不定中选择了退缩 小迪聪明好学,各门功课都不错,但是不擅长体育。踢足球时,他虽然尽力躲避,但还是不断地被飞来的球打中屁股或头部,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同学乔乔很擅长体育。一次,班级要组织足球赛,乔乔邀请小迪参加预选赛。小迪不愿意,但乔乔说自己会帮助他训练,让他提高球技。小迪动心了。在同学的帮助下,他兴奋地发现,自己踢球的水平有所提高。 预选赛那天,小迪看到绿茵场上奔跑的同学,有的跑着跑着就跌倒了,深感恐惧。结果他上场后,不但没有为班级做出贡献,还拖累了班级成绩。 他心灰意冷地回家,父亲得知情况后安慰他,说只要他继续努力,明年一定能通过预选赛。小迪却认为,自己今年没选上,明年一样选不上。他甚至开始后悔参加预选赛,因为自己的表现像个傻瓜。父亲出于好心,又劝解一番,希望他别灰心,相信他一定能做好。小迪捂着耳朵,不想听。 第二天是周六,乔乔来找小迪玩。小迪让妈妈告诉乔乔,自己去姥姥家了。父亲看儿子连见同学的勇气都没有,非常不满:“一点自信都没有,将来能干啥?!” 吴月被女儿气了个半死。 事情是这样的。吴月接女儿放学,却发现女儿在校门口磨磨蹭蹭不肯走。吴月感到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在招小助手,而当天是交报名表的最后一天。 这么小的一件事,女儿在心里斗争了整整一天,直到放学妈妈去接她依然没有做出最后决定。开始她担心自己“万一不能胜任怎么办”,后来又担心“报名的人多,我要是选不上,会不会被别人嘲笑”,结果表格放在书包里揉皱了,她还没交上去。 得知女儿摇摆不定,吴月一把拽住女儿:“走,现在跟我交表去。”女儿吓得连连后退:“不要啊,妈妈!”看女儿没出息的样子,吴月恨恨地想:“战斗”还没打响,你就缴械投降了! “他骑自行车、溜冰,明明都快学会了,可就是不敢独立尝试,怎么鼓励都不行!现在都9岁了,还有畏难情绪,遇到困难就想放弃!”妈妈对晓风的不自信非常不满。 晓风在学习上也是如此。老师反映他听课专心、作业认真,就是一遇难题就“僵住了”,似乎害怕什么。妈妈不理解:“有什么好怕的?不就是做题嘛!错了就错了。” 她问儿子害怕什么?为什么会害怕?晓风说不出来。 为让儿子树立信心,妈妈用名言警句激励他: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勇于接受挑战……还买了名人传记送给他,希望他能从中汲取力量,克服胆怯,变得自信起来。 老师建议妈妈带晓风做一些增强意志、挑战极限的运动。妈妈为晓风选择了攀岩。结果晓风站在岩壁前不断摇头:“我害怕,我不想上去。”教练、妈妈再三保证设施很安全,教练会陪着他,妈妈会在下面看着他,可晓风死活不肯迈出第一步。 以上几位家长都想通过积极的言语或正面的行动来提升孩子的自信,结果不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让孩子在摇摆不定中选择了退缩。 有些鼓励方法家长常用,却没意识到这些方法没什么用或者作用不大 如今,很多家长意识到了培养孩子自信的重要性,却没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否有效。 这几种鼓励方法家长常用—— 1.告诉孩子“你很棒” 这种做法其实没什么效果。 有家长认为,提升孩子自信的方法就是不断赞扬孩子“你很棒”。对此,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让孩子们玩电脑游戏的实验。开始,孩子们可以先进行非竞赛性的练习,其中部分孩子会收到鼓励短信:“哇,你太棒了!”练习之后,孩子们开始正式比赛。结果发现,收到过鼓励短信的孩子如果在游戏中输了,会比其他孩子感觉更丢人。 2.让孩子“自己夸自己” 这种做法也没什么效果。 很多家长相信,每天对着镜子热烈地夸赞自己,就能大大提升自信。遗憾的是,心理学研究证明“自我鼓励”之所以让人感觉良好,是因为此人本身就不缺自信。 对低自尊的孩子来说,“自己夸自己”有害无益。有实验表明,即使每天给自己洗脑,不停地告诉自己“我超级棒”,低自尊的孩子不仅不会信以为真,还会感觉更加糟糕。 3.“成功的体验”能够提升自信 这种做法有点效果,但是远远不够。 因为低自尊的孩子会忽视自己的成功经历。哪怕某件事他做得不错,但他仍会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够好。此外,他还会“鸡蛋里面挑骨头”,认为某某地方让自己弄砸了。 研究发现,低自尊的孩子,面对成功会比面对失败更加焦虑。因为他认为自己注定失败,结果成功突如其来,反而让他难以接受。 真正的自信,不是认为“我是出色的”,而是根本不问这个问题,是对自己做的事情完全投入、全情参与 那么,帮助孩子提升自信的靠谱方法是什么呢?心理学家给出的回答是:远离“自我关注”,把注意力放在要做或正在做的事情上。 真正的自信,不是认为“我是出色的”,而是根本不问这个问题,是对自己做的事情完全投入、全情参与。就是说,当一个人自信时,不会用上帝视角来评价自己做得好还是不好,而是自由地学习、尝试、体验,没有什么心理压力。 小迪缺乏体育方面的练习,父亲空洞的鼓励不能让他信服,因为他对自己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父亲的正确做法,是帮助小迪建立起他能够胜任某事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