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蕴藏着美好的亲子关系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妇女生活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2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研究发现,儿童最初是借由家长的语言来逐渐认识世界的。儿童大脑的活跃程度,不仅和家长向他们灌输的词汇量有关,更与亲子会话的深入程度有关。良好的亲子交谈是一座宝库,蕴藏着美好的亲子关系,也蕴藏着孩子智商与情商发育的“催化剂”。

      多与孩子进行讨论:你爱说,他就爱听

      (孙先生,31岁,大学讲师)

      在我妻子怀孕的时候,我做大学教授的岳父告诉我们:“有睡前听故事习惯的孩子,到5岁时会比没有这个习惯的孩子多听到29万个词。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报兴趣班,而是好好跟孩子交流。”

      于是我们一家人达成一致意见:将来要多读书给孩子听,多与孩子进行讨论。

      孩子出生后,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如下经验:在孩子3岁前,应多跟孩子讨论“他看见的东西”;在孩子3岁到6岁,多跟孩子讨论“生活中的东西”。

      孩子所能看见的东西,就是孩子目光所及的一切。比如,当宝宝看见妈妈要离开,就会哭,我岳父便对他说:“宝宝看到妈妈走了吗?那你哭的声音可真大,你在想什么呢?”当宝宝注意力转移到我岳母身上的时候,我岳母说:“你在看姥姥对不对?姥姥今儿穿着粉色的衣服,是不是很漂亮?看,这儿还有个胸针。”

      出门遛娃时,我们也说个不停。我们爱说,宝宝就爱听。比如岳父带他出门,看见梅花会说:“宝宝在看梅花吗?这是蜡梅,它的花很香。”在说“香”的时候,他做一个嗅的动作,配上陶醉的表情。宝宝被他吸引,仔细看蜡梅的花瓣。只要是宝宝关注的人、事、物,岳父都跟他“讨论”,而且不断发散,由此及彼地跟他讲述相关的事物。他会指着正在工作的园林工说:“蜡梅是园丁叔叔种的。你看,他在种花。我们过去打个招呼吧!”然后,他会带着孩子去跟园丁问好。

      孩子上幼儿园后,亲子交流的内容更丰富了,从目光所及的东西逐渐过渡到“生活中的东西”,包括那些能唤起孩子回忆的东西、孩子期待的事物、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等。

      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我常说:“宝宝,今天你希望有什么好事儿?”如果他心情好,就会发挥想象力说很多。我会参与讨论,引导他使用更丰富的语言。如果他懒得理我,我就说出自己的期待,比如午餐的美食、工作中的惊喜等。他会被我的情绪感染,抱着美好的期待度过这一天。

      放学的路上我们也会讨论各种话题,比如:今天哪个小朋友没来上学呀?哪一节课你最喜欢?为什么?中午饭吃了什么?等等。孩子不愿好好回答的时候,我就主动猜:“我猜今天最好玩的是音乐课,是不是又学新歌了?”这样的对话可以刺激孩子进行回忆与总结。伴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孩子逐渐能够理解更复杂的概念。

      亲子聊天可以帮助孩子对“过去”与“未来”产生认知,逐渐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比如我说:“儿子,爸爸今天接你的时候,带你去小公园捡树叶。我们把树叶带回家晚上做标本玩好不好?”通过亲子讨论,孩子会逐渐理解两个概念:“爸爸接我的时间”还没到,要先去幼儿园好好上学。“小公园”是他以前去过的地方,“捡树叶做标本”是要吃过晚饭后才能做的事。

      再比如,我爱人是电视台记者。她在出差前会跟孩子讨论自己对旅途的期待,许诺带礼物回来。在她走的那段时间里,每天都发照片回来。我就跟孩子继续探讨妈妈去的地方、遇到的新鲜事,以及她的工作成果等。这样的沟通既能缓解孩子思念妈妈的情绪,又能开阔孩子的视野,让他见识更多的事物。

      我们经常鼓励孩子畅想未来。“梦想”“等你长大后”“未来”等概念貌似简单,实则对孩子意义重大——孩子在畅想与讨论的同时,会渐渐理解并树立远大理想。

      无论孩子畅想得多么离谱,哪怕乱说一气,我们也会认真聆听并鼓励他说得更有条理、更丰富、更细节化。亲子话题就是从这些畅想中诞生的。如果孩子敢于做梦,敢于表达自己,他有什么事情就会愿意跟大人说,也愿意跟老师说,就能够避免情绪压抑导致的各种心理问题,更健康地成长。

      “打网球”式沟通:从不愿脚天到“无话不谈”

      (孙女士,30岁,会计师)

      儿子快4岁时,我把他从农村老家接到身边读幼儿园。他对新环境很不适应,想念爷爷奶奶,情绪不稳,常闹着要回老家。为了帮助他适应新的生活,我每晚都抽出一个小时陪他。

      儿子普通话不标准,说话以老家方言为主,缺乏自信心,不太愿意跟我聊天,经常说着说着就急了,发一通脾气。

      我学会了一种类似于打网球的沟通方法,当儿子不愿说话或不好好说话时,我会先判断他的情绪状况,再换位思考去理解他,然后以温柔、理性的态度回应他。这种沟通,就像是打网球时等待球落到地面弹起来以后再把球打回去。如果用颜色来比喻情绪的话,当孩子急于表达而语无伦次时,他的情绪就好像是一只愤怒的红色球,最好的沟通方式是让这个红色球在地上弹一下,速度降低以后变成绿色球,再接住它并打回去。举个例子:孩子玩到很晚不肯洗漱,对我的催促很反感,闹着要回老家找爷爷奶奶。如果我指责他,他会停止沟通并大吼大叫来发泄不满。我试着以“打网球”的方式与他沟通,先用语言描述我所感受到的:“爸爸知道催你洗漱你很烦。你特别烦,我知道你还想玩。”先让他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接纳,他会停止吼叫,开始哭着描述他在老家的时候是何等自由,因为爷爷奶奶从不催他洗漱。我和爱人认真听他说,等他说得差不多了,我们再表达我们的感受:“我们担心你睡晚了明天早上起不来,也耽误我们上班。如果上班迟到了,会被罚钱。没有钱,你想要的盲盒就买不成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