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下南洋”

作 者:

作者简介:
薛斌,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世界史博士研究生; 施雪琴,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

原文出处:
北大史学

内容提要:

20世纪初,美菲当局创设了持续数十年的马尼拉年度嘉年华,并邀请远东各国参加嘉年华商品博览会。为在海外推销国货,由当地华侨接洽,中国中央商务部门及福建、上海等地方机关、团体与商家多次参与马尼拉嘉年华博览活动。尽管海内外民族情绪与国货运动高涨,但马尼拉嘉年华的国货展览并未实现经济目标。虽然菲律宾华侨推广国货的愿望未能实现,嘉年华博览会在当时却成为推动中菲双边关系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22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嘉年华是起源于欧洲的一种民间狂欢活动,现代嘉年华已经成为拥有各种游乐设施与文化艺术活动的大众娱乐盛会。①1908年至1939年的马尼拉年度嘉年华除游乐活动外,美菲政府各部局、各省以及远东各国参与的产业博览会也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其间,中国也受邀赴马尼拉参加嘉年华产业博览会。但马尼拉嘉年华的规模与在华影响力并不大,②国内学界主要通过少量亲历者的记录来加以了解,如伍廷芳的《斐律滨赛会记》、时人赴菲考察的其他记录和菲律宾当地华侨的相关供稿。③当代对马尼拉嘉年华的关注也主要散见于同类主题的研究中。④

       诚然,中国参与马尼拉嘉年华,无论参赛规模或收获的影响力都远不及圣路易斯、巴拿马等大型世界博览会。但是,清末到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三次参会的时机以及菲律宾华侨发挥的关键作用,使其成为研究近代中国国货运动与中菲关系史中具有特别价值的案例。本文将重点考察近代中国官方对马尼拉嘉年华主办方三次邀请的回应和参与,探讨国货赴展“下南洋”的特定国内外环境,尤其是华侨活动及国货运动等在其中的作用,分析马尼拉嘉年华会国货展览的经济效果及其对中菲双边关系的影响。

       一 马尼拉嘉年华博览会的缘起与世界赛会之中国

       1.马尼拉嘉年华博览会的缘起

       1907年,为了治愈战争创伤与庆祝“和谐的美、菲关系”,美菲当局决定举办一场以展示群岛进步为主题的国际博览会,并进行嘉年华花后选举等狂欢活动。美菲政府发布1805号法令,通过财政注资和吸收社会与个人资金等途径筹办1908年第一届嘉年华会,采用商业组织形式以追求持续发展。⑤历届嘉年华会上,美菲当局都不遗余力地鼓励政府各部、局和各省参加博览会。政府部门的展览通常具有教育意旨,使用了幻灯机等设备,各部、局的工作成绩都有精密的图表统计。1912年,嘉年华展览会正式建立并囊括几乎所有省份,各省被邀请将产品、工业品和资源送往马尼拉展示。⑥马尼拉嘉年华的规模不断扩大,到1926年,举办时长从第一届的数日增至两周有余,参观人数达53万余人次,是第一届参加人数的6倍多。⑦

       美国作为马尼拉嘉年华的倡导者与组织者,在他们看来,这一嘉年华的意义从一开始就超越了制造欢乐与促进产业发展,这一活动成为展示其治下菲律宾政治稳定与社会经济进步的舞台。美国在菲律宾奉行所谓“仁慈同化”政策,殖民主义被认为是促进文明与基督教精神传播的手段,期望在菲律宾乃至整个东方完成其“天赋使命”。⑧1924年,嘉年华会议决定组织部分省督参与全岛的考察,非基督教徒的代表尤其被期待能够了解都市社会和商业实践,并获得机会表达他们的需求甚至痛苦。⑨

       当然,美国人的“使命感”从未局限于菲岛,在嘉年华组织者看来,东方民族之间相互怀疑与不信任,工商业欠发达,具有很强的守旧性,以致对世界运动冷漠对待。因此,需要建立和普及一个机制,将孤立的东方各国在一个共同基础上带到一起,上演历史上最伟大的示范教学。⑩为了宣传第一届嘉年华,马尼拉商会接受了政府一笔25000比索的捐赠,用于印制50000本马尼拉旅行指南和25000本宣传菲岛投资潜力的手册。(11)同时,美菲当局屡次向中、日、暹等东方各国发出参加马尼拉嘉年华会的正式邀请。

       2.世界赛会之中国与国货运动

       中国人参加国际博览会始于1851年首届伦敦万国博览会,但中国官方直到1867年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时才首次派代表参加。总理衙门对国际博览会并不重视与熟悉,此后三十余年该项事务主要交由海关主导。随着国际博览会的意义凸显和民族独立思潮的发展,加上部分展品不当与海关外国职员工作作风恶劣等问题,清政府于1905年从海关收回国际博览会的承办权力。(12)

       在近代中国参加的世界博览会中,两次赴美赛会颇具代表性。尽管存在诸多问题,1904年圣路易斯百年纪念博览会成为中国重返国际舞台的重要机遇,清政府在实现政治目标与宣传文化产品方面获得很大成功。(13)民国初年,赴美赛会监督陈琪主持参加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工作,除了强调重视中美关系,他还主张通过参展扩大中国物产销路,同时注重观摩、比较,了解更多赛会知识与信息,以为未来中国发展对外贸易铺平道路。巴拿马赛会经由农商部全力组织承办,中国参展品类和获奖者数量均创纪录,广受外人赞誉。(14)

       自晚清最后十年前后起,中国政府关于国际博览会的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政府高层开始接受和重视博览会,摆脱了列强觊觎和海关出口税及亏损方面的疑惧;对参与博览会的认识则由“炫奇”“赛珍”转变为强调“商战”;参展目标也从以联络“邦谊”为主演变为“商利”与“邦谊”并重;结束了按筹办惯例决策的局面,制定了较为具体的出洋赛会章程。(15)在清末中国参加的赛会中,西方国家常常全力展示自身先进国家形象,同时以落后的形象来定义中国,这些外部压力与“示范”效应逐渐激起当时中国人模糊的近代“国家”观念的产生。(16)从清末到民国,举办国内赛会的呼声随着国家观念的发展越来越高。尽管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在中国和世界掀起了“赛会热”“中国热”,但自1910年国内举办南洋劝业会后,中国较少“举国动员”地参加国外赛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