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内的奇点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冠军(1976- ),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上海 200241)。

原文出处: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作为当代天体物理学与技术哲学概念的“奇点”,亦是政治哲学的核心研究对象。黑洞性奇点,构成了政治的本体论境况;而话语构型,则构成各种政制的日常状态。话语与奇点,以及其间惊心动魄的往复运动,使政治哲学得以诞生并演化、形成各种纷呈迭起的路向。为了“体面地遮蔽住”共同体根部的黑洞性奇点,各种绝对主义与非绝对主义的应治方案,在政治哲学史上纵横迭出,互相争胜。从奇点这个政治哲学最黑暗的地点出发,我们能够考察到古典以及现代的多种政治智慧及其困境。实际上,整个政治哲学,就是用各种话语构型来填补到奇点上的反复努力。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22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60(2022)01-0005-10

       引言 奇点临近

       晚近十余年来,“奇点”(singularity)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大众媒体乃至各类移动社交媒体中。这其实是一个很不寻常的现象,因为“奇点”是一个学术性极强的概念——它本身来自数学、几何学与物理学,晚近又成为一个技术哲学概念。2008年雷·库兹韦尔与彼得·戴曼迪斯基于“技术奇点”理念(以库兹韦尔本人2005年著作《奇点临近》为代表),在美国国家太空总署(NASA)加利福尼亚科研园建立了著名的“奇点大学”(Singularity University),旨在研究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该校于2012年发展成“奇点教育群”(Singularity Education Group),并于2019年在巴西与澳大利亚建立了分校区,短短十余年便成为凝聚与培育下一代精英的全球教育机构之一。

       然而,即便“奇点”正在成为一个时代热词,在人们的认知图谱里,它和政治哲学仍是完全沾不上边。本文则恰恰要提出,在本体论的层面上,一切政治秩序内部,都充满着黑洞。而政治哲学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应对共同体根基处那深渊性、黑洞性的奇点。

       一、奇点及其“封杀者”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对“黑洞与银河系最黑暗的秘密”的研究,获奖者是罗杰·彭罗斯、莱因哈德·根泽尔、安德烈亚·盖兹。彭罗斯因“发现黑洞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可靠预测”而获得一半奖金,根泽尔与盖兹因“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的致密天体”而分享另一半奖金。[1]可以看到,这个奖项一半是颁给关于黑洞研究的奠基性理论物理学贡献,而另一半则颁给对于该研究而言至为关键的实验物理学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给彭罗斯的颁奖词这样写道:

       罗杰·彭罗斯在他的证明中使用了精巧的数学方法,证明黑洞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直接结果。爱因斯坦自己并不相信黑洞真的存在,这些超重量级的怪物(super-heavyweight monsters)会捕获所有进入它们的东西,连光都无法逃脱。1965年1月,也就是爱因斯坦去世十年后,罗杰·彭罗斯证明了黑洞确实可以形成,并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黑洞在其心脏处隐藏着一个奇点,在那里,所有已知的自然规则都不再适用。他那篇开创性论文至今仍被认为是自爱因斯坦以来对广义相对论最重要的贡献。[1]

       在实验物理学尚一无所获时,彭罗斯借助数学证明了那些“超重量级的怪物”的存在,而在那些怪物的心脏处则隐藏着一个“奇点”,在那里所有已知物理学规则都彻底失效。同彭罗斯一起合作论证“奇点定理”(singularity theorem)并于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的斯蒂芬·霍金倘若仍然活着,应能和彭罗斯共享这一殊荣。诺贝尔奖对黑洞与奇点研究的承认,可谓来之甚晚。那究竟什么是奇点呢?

       在物理学上,奇点指一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引力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大的点,“在这个奇点上,诸种科学规则和我们预言未来的能力将全部崩溃(break down)”。[2](P84)每一个黑洞,核心处都有一个奇点;又或者说,正是黑洞,把奇点包裹住并隐藏其中,使之不“赤裸”地存在于宇宙中。霍金这样解释黑洞:

       存在着一个事件的集合、一个空间—时间的区域,光或任何东西都不可能逃离出来,抵达一个远方的观察者。这个区域现在就被叫作黑洞。而它的边界,就被叫作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它同刚好不能从黑洞逃离出来的光线之轨迹相重合。[2](P82)

       黑洞,就是一种质量大到周围空间极度弯曲的天体,在其巨大引力影响下,附近粒子甚至是电磁辐射皆无法逃离其引力场。奇点总是保持深深地隐藏在作为黑洞之边界的“事件视界”后面——因光线无法逃出事件视界,故而无法直接对奇点做出任何的观测。[3]位于黑洞心脏处的奇点,无法被“赤裸”地接触到。

       对于黑洞性奇点,彭罗斯提出“宇宙审查制”(cosmic censorship)假说:存在着专门针对奇点的封杀者,使其不会以“赤裸”的形式存在。霍金直接把宇宙审查制假说转述为“上帝憎恨赤裸奇点”。[2](P85)对于这种“赤裸奇点”(naked singularity),因不存在包裹它的黑洞以及严密遮蔽它的事件视界,光与其他粒子就有机会逃离它,远方的观察者有机会观察到发生在奇点附近剧烈扭曲时空的现象。于是,奇点就成为用光都无从逃逸的黑洞来加以隐藏的宇宙中“最黑暗的秘密”。黑洞的边界(即事件视界)处,并无任何标识或特征,然而某观察者(可以想象一个不谨慎的宇航员)一旦越过事件视界,就无法再从黑洞中逃离出来,而是会无可避免地陷入奇点,亦即,“很快到达无限密度的区域和时间的终点”。[2](P86)霍金甚至引用但丁的诗句来告诫跨过事件视界的人:“入此处者,抛弃所有希望吧。”(All hope abandon,ye who enter here)[2](PP85-8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