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对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效应及地区差异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晓蕾(1995-),女,上海人,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产业效率研究;王玲(1966-),女,天津人,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物流产业分析、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天津 300071)。

原文出处:
经济问题探索

内容提要:

本文先从产业融合过程分析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又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与熵权法分别测算了我国2010-2019年31个省市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升级水平,进一步地采用固定和随机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两业融合发展对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效应及其地区差异,并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伴随着两业技术、产品、业务、市场上的相互渗透和延伸,基于成本效应和创新效应推动制造业升级;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动态演进的过程,且不同地区两业融合发展水平不同;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对制造业产生正向的产业升级效应,但影响效应具有地区差异,其中东部、东北地区的影响效应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22 年 05 期

字号: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其中要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打通供应链、协调产业链、创造价值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部分。早在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2014年10月国务院又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指出“形成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协同发展的新优势”;2019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明确要“促进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2020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印发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要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物流业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尚存在制造业物流业联动不够,供应链弹性不足、产业链协同不强的问题,尤其在此次新冠疫情冲击下问题更加凸显,直接影响到产业平稳运行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总体上看,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还存在融合层次不够高、范围不够广、程度不够深等问题,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加强两业深度融合,对于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物流业制造业融合与制造业升级关系的研究虽然不多,但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出发表明物流业发展能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季小立、周伟杰(2018)[1]指出,物流成本管理创新能改进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经济效益,进而增强制造业竞争力;汪旭晖、陈佳琪(2021)[2]基于多案例研究分析流通业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汪鸣(2019)[3]认为“物流产业既是派生性需求又具有供应链服务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特性”。而且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研究是较为深入的。如韩民春、袁瀚坤(2020)[4]基于跨国面板的分析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通过成本效应、集聚效应和创新效应促进制造业的升级;张恒梅、王曼莹(2017)[5]认为制造业服务化能够获得价值增值进而提升竞争力;崔日明、邹康乾(2020)[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提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占比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参与度。可见,无论从物流业自身发展还是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的角度出发,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于制造业升级是有促进效应的,但是两业融合具体是怎样实现制造业升级的?

      而且,已有研究表明,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存在区域差异。褚衍昌、连文浩等(2021)[7]基于DEA-GRA双层模型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效率不高,而有些经济区两业联动效率下降;吴碧凡(2017)[8]利用耦合模型对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两业联动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呈现东中西梯度递减特征;王珍珍(2017)[9]基于共生度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研究发现不同地区进入两业正向对称互惠共生模式阶段的时间不同。可见,不同地区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水平也会不同,那么两业融合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效应是否也存在地区差异性?

      为此,本文从产业融合过程的视角出发,理论分析了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机制,并选取适当指标,利用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和熵权法分别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2010年到2019年的两业融合发展与制造业升级水平,进一步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地区的两业融合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效应及其差异性。

      本文主要创新体现在,一是研究分析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效应,虽然不少学者较为详尽探讨了物流业发展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但缺乏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二是弥补现有研究缺乏从较大时间跨度对全国不同区域的两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考察的不足,以往研究两业互动发展多数以特定地区或时间点为例进行分析(Gong et al.,2021;Zhang and Li,2018)[10]。三是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两业融合对制造业升级影响效应的地区差异性,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丰富了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三、两业融合发展对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效应机制分析

      产业融合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11],是以价值链高度相关为基础动力,技术创新为内在动因,规制放松为外在动力的动态演进过程。物流业作为基础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有着紧密的上下游关系,能够满足制造业的生产需要,在产业链上两业进行功能性互补,实现社会再生产中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环节的顺利(Yong,2020)[12]。随着技术创新与规制放松的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进行技术、产品、业务、市场的相互渗透和延伸,产业间壁垒逐渐消除,物流链围绕着供应链不断整合,形成全链条式的战略合作关系,其中产生了复合经济的规模效应和创新效应,提升制造业产品附加值、产业竞争力,最终实现制造业的升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