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erba产业创新系统理论述评及中国情境下的研究展望

作 者:

作者简介:
戚聿东,男,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与管理(北京 100875);朱正浩(通讯作者),男,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商务贸易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创新管理,episode@126.com(南京 210023)。

原文出处:
当代经济科学

内容提要:

产业创新系统理论从系统观视角深化了产业创新分类理论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以演化论方法拓展了正统经济学静态研究视角,克服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对产业创新解释的不足,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与共鸣。通过系统分析相关文献,借助“内涵与理论基础—基本思想—理论应用—理论深化”框架评述了产业创新系统的理论发展脉络,提出了中国情境下开展产业创新系统研究的理论方向:探求数字技术驱动的产业创新系统新内涵和新机制,关注复杂外部环境下产业追赶与创新系统演化的关系,分析知识密集型创业带来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研究中国情境下产业创新体系分类及公共政策等。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22 年 05 期

字号:

      自马歇尔、熊彼特、库兹涅茨和克拉克以来,对产业动力和演化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得以复兴。继尼尔森和温特开创性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之后,涌现了许多演化经济学者,意大利米兰博科尼大学管理与技术系教授Franco Malerba(以下简称Malerba)是代表性学者之一。在熊彼特产业创新模式与技术体制根源研究基础上,Malerba提出了产业创新系统(sectoral innovation system)①理论。产业创新系统由行为者组成,为创造、生产和销售特定产品而进行市场和非市场交互,行为者通过沟通、交换、合作、竞争和控制发生互动,并受到制度影响,产业系统通过不同要素的共同演化发生变迁和转型[1]。该理论自提出以来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与共鸣,成为21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创新理论之一。

      熊彼特在不同时期对产业创新主要来源的理解被后来学者分成了熊彼特Ⅰ型产业和熊彼特Ⅱ型产业,分别代表了新企业和大企业主导的产业创新类型。Pavitt[2]依据创新来源和独占性机制提出了四类产业创新模式,Malerba等[3]早期探索了熊彼特产业创新类型的技术体制根源,而Klepper[4]把熊彼特Ⅰ型和Ⅱ型产业间转化与产业生命周期联系在一起。上述研究关注产业创新差异及根源,产业创新系统理论则整合了知识基础、行为者及网络、制度等多个维度,识别和研究产业创新差异,深化了产业创新分类理论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长期以来,演化经济学家们对完全理性人假设下的静态“结构—行为—绩效”(SCP)范式和产业组织方法提出质疑[5]。演化论方法强调行为主体的有限理性,知识和技术并不能自动或免费在企业间传播,不同企业的学习和知识能力成为解释绩效差异的关键要素。企业学习能力差异源于初始技术知识、组织惯例、战略以及企业解决问题、获取技术的能力[6]。企业能力受到技术机会和制度条件等环境因素影响。产业创新系统理论以演化论为基础,将知识基础、企业能力、要素交互和制度置于分析中心,拓展了正统经济学的静态研究视角。

      产业创新系统理论克服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对产业创新现象解释的不足。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最早被用于解释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家电等产业赶超欧美的现象,并被迅速应用到发展中国家产业追赶的研究中[7]。然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无法解释同一创新政策和制度难以跨产业成功复制的现象,例如适合信息技术产业的政策与制度不一定适合生物技术产业,因为两者有不同的知识基础、行为者和网络、学习方式和制度,国家创新系统必须匹配产业特定情境才能更好地解释产业创新现象。

      作为分析产业创新过程的有用工具,产业创新系统用于分析产业创新的影响因素,理解短期和长期产业动力及转型,以及制定公共政策等。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产业追赶、产业动力分析、产业创新演化、产业创新国际比较等领域。国内相关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逆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复杂背景下,中国产业创新和赶超面临整体实力不强、关键技术“卡脖子”等难点,从产业知识、创新网络及制度整合视角系统性分析创新过程,更可能找准问题根源,找出应对之策。本文分析了Malerba产业创新系统的内涵、理论基础、基本思想及主要应用,并对产业创新系统分类和演化议题展开讨论,提出中国情境下的研究建议,对于融合东西方智慧,指明中国特色产业创新理论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为整体把握Malerba产业创新系统理论发展脉络,文献搜集按以下方式展开:第一,鉴于学术论文对学科领域前沿问题把握相对敏锐,著作或论文集能反映综合成果,重要的创新领域手册能体现学术界对Malerba思想的评价,主要文献来源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期刊论文、Malerba专著、主编或参编论文集以及重要创新领域手册。第二,研究时间跨度为1985-2021年,共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搜得Malerba相关出版物94篇,精选期刊发表论文69篇,主要发表在Research Policy(11篇)、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10篇)以及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5篇)等创新及演化经济学领域代表性期刊。此外,选择Malerba主编或参编英文原版著作包括《产业创新系统:概念、议题与欧洲六个主要行业的分析》(2004)、《产业中的创新网络》(2009)、《欧洲知识密集型创业与创新系统》(2010)、《作为学习过程的经济发展:跨越产业系统的差异》(2012)、《不同产业系统中的知识密集型创业》(2016)、《创新系统、政策与管理》(2018)等6部,中文译本包括尼尔森等编著的《国家创新体系比较分析》(2012年译本)、法格博格等编写的《牛津创新手册》(2021年译本)、道奇森等主编的《牛津创新管理手册》(2020年译本)、Malerba等著的《高科技产业创新与演化:基于历史友好模型》(2019年译本)、坎特纳与Malerba主编的《创新、产业动态与结构变迁》(2013年译本)等5部。第三,通读或精读上述论著,以Malerba 2002年发表《创新与产品的产业系统》、2010年主编论文集《欧洲知识密集型创业与创新系统》、2012年主编论文集《作为学习过程的经济发展:跨越产业系统的差异》为关键时间节点,识别出Malerba产业创新系统理论的起源、形成和应用深化等阶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