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化学模型认识观评估框架及其应用

作者简介:
江奇芹,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化学)专业硕士生,重庆两江新区逸翠小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教育(西安 710119);李海琴,杨洋,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化学)专业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教育;薛亮,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教育。

原文出处:
教育测量与评价

内容提要:

化学模型认识观是有关化学模型性质、目的等的基本观点,对化学模型认知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形成高中生化学模型认识观评估框架,对西安市两所中学626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高中生化学模型认识观发展的整体情况,并进一步探查年级、性别因素对高中生化学模型认识观的影响。研究发现,高中生在“模型目的”和“建模本质”维度上表现较好,在“模型本质”和“模型评估与修正”维度上存在认识不足;学生化学模型认识观并非随年级增加而逐步上升,在“模型本质”和“建模本质”维度高二学生表现强于高三学生;男生在“模型评估与修正”维度上表现较好,女生对于化学模型概念的认识更为清晰。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模型认识观,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借助多样的化学模型改善学生对于化学模型与实物关系的认识;利用化学建模活动培养学生的模型评估与修正意识;注重高三学生模型认识观的发展,结合性别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化学模型认识观教育。


期刊代号:G37
分类名称:中学化学教与学
复印期号:2022 年 05 期

字号: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模型认识观是关于模型和模型本质的基本观点[1],化学模型认识观是模型认知观的下位概念,即关于化学模型性质、目的等的认识和观点。不同研究者在化学模型认识观具体内容的阐述和划分上有所不同,本研究主要以Schwarz等人在“元模型知识”测评中构建的评估框架[1]为参考,将化学模型认识观分为“模型本质”“建模本质”“模型评估与修正”“模型目的”4个维度,并对这4个一级维度再进一步划分为10个二级维度。

      为保证测评内容的全面性及命题的针对性,本研究结合Treagust[2]、邱美虹[3]的研究框架对二级维度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增减,形成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模型认识观评估框架,并编制四点式(选项包括“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不太同意”“非常不同意”4个等级,评分时依次记为4分、3分、2分、1分)化学模型认识观调查问卷。框架内容及对应试卷题号如表1所示。

      

      通过预测试对化学模型认识观调查问卷的质量进行检验。总量表α系数为0.931,4个一级维度对应的分量表α系数分别为0.885,0.73,0.715,0.897,说明问卷信度较高。问卷KMO值为0.779,p<0.01,说明该问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由此看来,该化学模型认识观调查问卷质量良好,能够用于大样本施测。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自西安市2所示范性高中,每所学校各抽取3个年级、6个理科班,一共抽取了626名学生,得到有效样本614份,具体情况见表2。每个年级的2个理科班均包括1个实验班和1个普通班,以保证被试具有较好的层次分布。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为保证被试作答的独立性和有效性,研究者要求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答并及时回收试卷。本次研究采用等级赋分法进行各项目评分,将被试在各项目上的得分录入Excel中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来源,利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总体得分情况

      表3记录了所有被试在4个一级维度和10个二级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情况。4个一级维度的平均得分为3.087~3.415分,表明被试关于化学模型本质认识观4个维度的理解均处于中上水平,同时“模型目的”和“建模本质”2个维度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模型本质”和“模型评估与修正”维度(如图1),说明学生对前2个维度的认识更加清楚。

      

      具体来说,在“模型本质”的5个二级维度中,学生在“模型的构造性质”和“多个模型”2个维度上的平均分低于3分,分别为2.747分和2.882分,说明学生对“化学模型是否代表绝对现实”和“同一化学对象或现象是否可以有不同的模型”存在疑问甚至有着错误认知;在“建模本质”的2个二级维度中,学生在“建模过程”和“改变模型”的平均分为3.342分和3.423分,表现良好;在“模型评估与修正”的2个二级维度中,学生在“模型修正”上的平均分为2.947分,说明学生对于“什么情况下需要修正化学模型”存在模糊认知;在“模型目的”维度上平均分较高,为3.415分,说明学生对化学模型的作用、功能等有较好的理解。结合标准差值(0.311~0.528),表明被试在模型认识观4个维度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分散程度小。

      

      (二)不同年级学生得分情况

      高中3个年级学生在化学模型认识观4个一级维度上的表现如图2所示。在“模型评估与修正”和“模型目的”2个维度中,学生平均得分随年级逐步增高;在“模型本质”和“建模本质”2个维度中,高二、高三年级学生表现均优于高一年级,而高二、高三两个年级学生的平均得分出现了细微的转折。由柱状图可以看出,在化学模型认识观4个一级维度上,各个年级之间学生的得分差距较小,经差异性检验得知,不同年级学生在4个一级维度上的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为进一步探究不同年级学生化学模型认识观发展的具体情况,本研究对3个年级学生在化学模型认识观二级维度上的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在化学模型认识观的10个二级维度中,学生在“模型的种类和模型的属性”“模型内容”“模型标准”“模型的目的”4个维度的平均值随年级依次上升;在“多个模型”“模型的局限性和可变性”“建模过程”“改变模型”“模型修正”5个维度上,高二学生平均得分略高于高三学生;在“模型的构造性质”这一维度上,高一学生优于高二、高三学生,出现了逆转,不过分数相差甚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