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新兴青年群体的特征变化、风险挑战及对策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郭元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管理学博士。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近年来,相比整个青年群体发展取得的长足进步,新兴青年群体发展相对滞后,并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特征,突出体现在群体规模持续扩大,行业内分化更加明显;民生渗透广度深度增强,基层治理参与频度力度加大;职业身份日益明确,精耕新业态特点突出;群体成长性特征明显,工匠精神备受推崇;阶层及群体意识增强,政治诉求更加强烈;群体心态整体平和,未来发展预期高等方面。同时,群体发展还存在职业不稳定、侵权和资本裹挟、偏离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状况难追踪、社会融入难等五类隐患及风险。新形势下加强新兴青年群体工作需从坚持党管青年原则,落实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提高服务精准度,分层分类解决发展问题;坚持底线思维,重视防范群体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扩大组织覆盖面,着力健全新兴行业党群组织体系;加强舆论引导,为群体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方面不断强化。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22 年 07 期

字号: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新兴青年群体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社会结构深入变迁而出现的新生社会力量,他们或因新职业、新业态而生,或因兴趣、聚集分布而起,在经济建设、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和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近年来,青年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相比整个青年群体,新兴青年群体发展还相对滞后,特别是在就业创业、社会融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还面临着一定的体制机制障碍,并且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市场结构的调整、多元化思想冲击、新技术更新迭代、群体内部差异性增强等问题,新兴青年群体还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产生了新的问题。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以高质量发展为起点的阶段,是以实现青年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阶段。新兴青年群体的新变化、面临的发展风险,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需要统筹把握,重新梳理思路。

      一、新发展阶段新兴青年群体的特征变化

      1.群体规模持续扩大,行业内分化更加明显

      当前灵活就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特别是人工智能及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平台经济与共享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就业形式更加多元。人社部及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灵活就业(指个体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等)从业人员规模在2亿人左右,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约有8400万人,比2016年上升16.7%[1][2]。这其中,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新业态从业者的主要人群,比例超过80%,新兴青年群体规模持续扩大。

      此外,服务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新消费需求,催生了行业内更多新业态,延展了产业链条,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伴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当前在服务业领域,已经横跨了200多个生活服务细分行业,出现了诸多富有特色的新工种[3]。2020年在美团平台上出现的新体验类的生活服务业新业态就多达47个[4]。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项调查发现(2021年6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先后在北京、杭州、成都、长沙等地,采取问卷调查、一对一深度访谈、集体座谈等形式,重点围绕新兴青年思想状况、政治认同、政治参与、经济参与、社会参与、文化参与以及利益诉求等方面开展了深入调研。本次调研发放问卷2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40份。开展集体座谈8场,开展一对一深度访谈20余人。调研群体覆盖了网络作家、美术工作者、青年配音员、插花师、非遗传承人、网络主播、独立音乐人、快递小哥、新型职业农民、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电子竞技员、街头艺人等。本文的数据大部分来自本次调查,以“专项调查”列示),一些传统认知中的新兴行业因科技的发展、工序的细分、专业性的增强,而衍生出更“新”的业态。例如,除一线外卖骑手之外,外卖行业还有外卖运营规划师、社区团购团团长、平台营销师等。2019年刚被纳入新职业目录的电子竞技员,经过3年的发展已经衍生出包含电竞顾问、电竞运营师、赛场规划师、电竞经纪人、电竞教练员在内的运营、维护新职业。可见,随着行业的不断分化与重组,新兴青年群体就业链条逐渐形成了新消费、新职业、新业态、新技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良性产业生态系统。

      2.民生渗透广度深度增强,基层治理参与频度力度加大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与新体验、新消费相关的生活新业态不断涌现,新业态从业青年也因提供相关服务日益成为社会民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如快递小哥、外卖骑手、插花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疫情期间,涉及个人核酸检测、医疗咨询、家庭及公共场所消杀等医疗健康类新业态,更是直接影响了社会民生领域。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底,我国网约车、外卖餐饮、共享住宿、共享医疗在网民中的普及率已经分别达到47.4%、51.6%、9.7%、21%,比2015年分别提高了21.1、35.1、8.2和9.9个百分点[5]。并且随着数字化在生活服务领域的不断深入,新兴青年群体已经成为居民生活的“数字化新基建”以及重度垂直体验类新业态(指针对某一特定人群或特定年龄段或特定范围内容的新行业)的重要建设力量。

      此外,相比传统行业,新兴行业更加注重打造基础市场稳固的用户关系和长期的用户黏性,新兴青年与社区居民接触的时间和频次逐渐增加,参与社区日常治理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如作为平台服务提供者——快递小哥和外卖骑手,他们每天走街串巷,对社区情况、居民的基本信息等十分熟悉,对于城市居民基本生活以及维护社会平安稳定至关重要,他们是分布在城市各社区的“毛细血管”。调查发现,不少地区还通过引导新兴青年采取随手拍、快上报、提建议等方式,将社区基层发展治理的“大系统”分解为若干的微观单元,充分发挥新兴青年群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新兴青年已经开始由原来社区发展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社区发展治理的“参与者”。

      3.职业身份日益明确,精耕新业态特点突出

      自2016年“共享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2018年3月“平台经济”概念也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与传统行业相比,平台经济因其商业模式灵活、自由、新潮以及多元化吸引了大量青年进入。从就业类型来看,初期的电商平台、共享经济平台或现阶段新出现的生活新业态,从业青年大多数为兼职人员,如早期的微商、直播带货、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很多是利用休闲时间或在下班之后在平台就业,其就业目的更多是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和延续自己的兴趣爱好。但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商业模式的领域渗透度、市场认可度、行业监管度的提高,初期的平台经济发展更加成熟,也愈加规范,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职业身份出现转变并且更加明确,就业形式逐渐从以标准化就业为主、新兴行业灵活就业为辅转变为以新兴行业就业为主、兼顾标准化就业。新兴青年已经日益摆脱了原有多重社会身份并存的局面,更加愿意将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新兴职业之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