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A81;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57(2022)02-0001-10 今天,不论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和生活实践中,创新都成为最重要的环节。似乎唯心主义,特别是实证主义哲学,赋予了人的思想充分的自由,为创新开辟了广阔道路,而唯物主义哲学因强调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可能从哲学世界观的高度为思维创新提供理论支持。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由于生活实践的日益复杂,感性认识与作为认识对象的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坚持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同时,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的作用予以充分的肯定。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体系,在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与人的思维创造性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认识论理论,同时也为我们勾勒出了马克思主义创新哲学的基本框架。本文拟通过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反映论,对马克思的认识论思想,特别是他关于创新活动的思想,做初步考察,以促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反映论 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都没有使用过反映论概念,但是他们都认为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相关论述很多,例如: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版跋》:“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甚至被他在观念这一名称下转化为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提出:“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头脑中的辩证法只是现实世界即自然界和历史的各种运动形式的反映。”②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提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③,“一般唯物主义认为客观真实的存在(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感觉、经验等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不依赖于人类的社会意识。在这两种场合下,意识都不过是存在的反映”④。以上几处论述,马克思的论述受学界关注较多,被认为具有代表性。 苏联哲学家米丁最早使用了反映论概念。1933年,由米丁主编、苏联共产主义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集体编写的高校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出版,其中第三章第三节的标题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⑤。但是该教材没有对认识论、反映论做专门论述。斯大林的权威著作《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没有专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内容,只是引用了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一句话,“一般唯物主义认为客观真实的存在(物质)不依赖于……意识、感觉、经验……意识都不过是存在的反映,至多也只是存在的近似正确的(恰当的、十分确切的)反映”⑥,以表达认识是对存在的反映这一思想。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开始设立专章讨论认识的辩证性质或认识过程的辩证法。由费·瓦·康斯坦丁诺夫主编1982年出版的官方教材《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其中第七章第四节的标题是“知识是精神对现实的把握。反映原则”,使用了“反映”二字,但是没有使用反映论概念。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反映论问题,在我国得到高度重视,因为毛泽东思想是在与“左倾”教条主义的斗争中诞生的,毛泽东特别重视认识论问题,努力从哲学的高度总结“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根源。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最重要的成果是写于1937年7月的《实践论》,该书从实践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他又说‘从来的哲学家只是各式各样地说明世界,但是重要的乃在于改造世界。’这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第一次正确地解决意识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科学的规定,而为后来列宁所深刻地发挥了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之基本观点。”⑧他在这里第一次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在此之后,反映论成为我国哲学界广泛使用的概念,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则被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但是应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述的反映论思想,旨在强调在认识论问题上他们的唯物主义原则立场,强调他们与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针对的是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列宁针对的是马赫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与斗争是他们提出“反映论”观点的总体背景。列宁曾经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提出著名的“认识论的三点结论”,第一点便说: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感觉而在我们之外存在着的,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像。他说:“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种观点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而把教授的经院哲学的无数臆说一脚踢开。”⑨他还说:“接受或者抛弃物质概念这一问题,是人对他的感官的提示是否相信的问题,是关于我们认识的泉源的问题。……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映像;承认客观真理;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这都是一回事。”⑩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一切唯物主义哲学理论都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在认识论问题上必然坚持认识是对物质存在的反映。反映论是一切唯物主义哲学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以反映论为基本观点,突出了唯物主义哲学存在决定思维的原则立场。但是,在具体的认识活动中,只强调原则是不够的,人们还必须科学回答如何反映的问题,也即必须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没有科学的认识方法,不解决如何反映的问题,认识就不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反映论就会沦为空谈。然而对于如何反映也即认识方法问题,以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研究较少。其原因,正如前面提到的,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主要是从与唯心主义斗争的角度考察认识论问题的,这个特殊的角度使他们主要关注的是认识的本质而不是认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