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寿潜现象”与百年来汤寿潜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戴东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原文出处:
清史论丛

内容提要:

汤寿潜一生历晚清、民国两大历史时期,生平活动主要在晚清。百年来汤寿潜研究曲折蜿蜒,与汤氏身处复杂多变的历史时期以及在政治等层面经历多重抉择有关。这也是晚清以来诸多历史人物研究史的一个缩影。汤寿潜从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逐渐到被还原本来面貌,受到普遍肯定,这既基于学术界的思想解放,以及深入细致的史料搜集与整理工作,也有赖于学界发表的如汤寿潜与“秋案”和“汤寿潜现象”释疑等主题力作。学界同人群策群力,功不可没。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22 年 06 期

字号:

       辛亥革命90周年之际,辛亥革命史研究大家章开沅先生在反思辛亥革命时,提出“汤寿潜现象”①。所谓“现象”,一般会联想到非常规的有争议的问题。的确,汤寿潜曾是晚清、民初历史上一位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争议不限于立宪与革命的主义之争,而且还牵涉到一桩公案。史学界较长一段时间内认为,汤寿潜作为当时深孚众望的江浙名绅,在清廷捕杀秋瑾时曾表赞同,秋瑾被害,汤寿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汤寿潜一生中的重大污点。1961年版、1965年版、1979年版《辞海》中的“汤寿潜”条,均作如是观,②由此大大影响学界对汤氏的研究与评价。一直以来,汤寿潜与晚清另一位东南名人张謇并称“张汤”,但无论知名度,还是相关的研究成果,汤寿潜均远不及张謇,呈现“见张不见汤”的局面。这与汤寿潜的实际地位是不相匹配的。

       目前,汤寿潜研究呈现方兴未艾之势。笔者早年有幸参与汤寿潜研究,并见证最早推动者筚路蓝缕之艰辛,今年又值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汤寿潜再度被学界关注。为此,不揣谫陋,试结合汤寿潜研究较早推动者未刊之档案和相关的口述史料,按照时间顺序,重新回顾、梳理这位清末民初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史,以期为未来汤寿潜研究提供一点线索,也期为晚清史和辛亥革命史研究提供一些启示。③

       一 1980年代研究之发轫

       汤寿潜生于咸丰六年(1856),卒于1917年,大部分活动时间在晚清。1949年之前,有关汤寿潜研究的著述总体比较零散,因离当事人过世不远,很多档案史料难以看到,这些论著在今天看来,从内容到行文,史料色彩浓于现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如被称为汤寿潜研究“开山之作”的支南钰一郎的《浙路风潮汤寿潜》一书,作者是日本人,发行者永川会社也是日本出版社,但用中文写成。文中辑录不少史料,行文不用纯学术著作样式。该书没有标注出版时间,作者身份至今仍是个谜。除这一本书外,尚未发现作者有其他著述传世,国家图书馆藏有该书缩微品。政协浙江省萧山市(今萧山区)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编《汤寿潜史料专辑》,据上海图书馆藏本有收录。专辑将它作为史料,与汤寿潜挚友张謇的《汤蛰先先生家传》、汤寿潜长婿马一浮的《绍兴汤先生墓志铭》等并列。④章开沅先生等论文对收录于专辑中的支南之书多有引用。⑤该书未见日本图书馆有藏。又如,宋慈抱《国史拟传:汤寿潜传(刘锦藻)》只对汤寿潜一生做简单回顾。⑥这一时期学术研究色彩较浓的,大概只有1944年唐庆增依据汤寿潜《危言》撰写的《汤寿潜工业学说述评》⑦一文。

       迄今为止,汤寿潜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研究主要有3篇文章。

       最先进入学术界视野的是对汤寿潜代表作《危言》的研究。周育民《试论汤寿潜的〈危言〉》一文,介绍汤寿潜《危言》的“基本思想内容”,具体概括为三点:抵御外侮的爱国思想、开明专制的政治思想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文中提及《危言》中诸如盐政、漕务、河工、水利、科举、官吏的选拔与任免等“具有积极意义的建议”,未及展开。论文对《危言》影响评价颇高,认为汤寿潜为此受到倾向变法的封疆大吏以至光绪皇帝的赏识,同时在资产阶级绅士尤其浙江籍资产阶级绅士中,赢得极高声望。汤寿潜之所以后来成为浙江保路运动领导人,立宪运动中立宪公会领袖人物之一,辛亥革命期间被推举为首任浙江都督,除了他的政治实践之外,《危言》的思想影响是一个很重要因素,对此,论文也尚未具体展开论述。文章引言部分的一段话带有深刻的时代印记:“参与东南互保与赞成捕杀秋瑾,是汤寿潜政治活动史上的最大污点。”在“赞成捕杀秋瑾”之后加有注释,称据《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⑧

       刘坚、丁贤勇的《第一任浙江都督汤寿潜》一文,利用当时新出版的数种辛亥革命资料⑨,结合相关史料,集中探讨汤寿潜在浙江都督任内(1911年11月5日至1912年1月15日)的三个问题,即出任原因、任内作为和为何很快辞职,并对这一时期汤寿潜的作为给予积极肯定。论文认为,汤寿潜之所以当上都督,是基于他的声望,是革命党人和杭州旗营等各种政治力量平衡,以及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产物。他在旗营、民政、财政、军政及中央政府的组建上做了力所能及的努力,在辛亥革命中起了显而易见的作用。如文中指出,汤寿潜是近代史上引人瞩目的人物,但“由于有关汤的史料比较缺乏,加上‘左’的影响,除了几顶不光彩的帽子外,对他的专门研究很少”,这正是当时汤寿潜研究现状的写照。为此,文中不时回应一些旧说。如指出,并不存在汤寿潜“窃权”一说,汤是革命党推举出来,军政府政权主要在革命党人手中;又指出,称汤所采取的经济等措施旨为博取地主阶级对他的好感,是不够全面的。⑩本文后收入政协浙江省萧山市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编《汤寿潜史料专辑》内。收入时,增加一条内容,即借用汤寿潜进士同年、同乡蔡元培为汤父所作传记中的一段话称,汤寿潜在短暂的都督任内,出于公心不怕嫌,出力不讨好,为后人树立了“损己名而可以救人者”的形象。(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