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践内涵、理路与策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冯建军,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 南京 210097)。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

内容提要:

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新时代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要求,常态化体现在理想信念教育的稳定性、长期性和日常性上,制度化体现在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性、规范性和系统性上,常态化与制度化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践的内在理路在于内容的整体化、目标的一体化、场景的生活化、方法的活动化、方式的常态化、主体的协同化、评价的制度化、结果的长效化。理想信念教育要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协同共育、制度保障等措施,确保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实施、制度化运行。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2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21)12-0027-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理想信念对治国理政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将理想信念教育提到新的高度。这要求我们总结中国共产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经验,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共同颁布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重申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推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进入新阶段。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之后,学界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关于落实机制、措施的研究还不够,对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如何开展还没有达成共识。本文着重从教育实践的视角探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践意蕴。

       一、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践内涵

       作为一个理论命题,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既与理想信念教育有关,也与常态化制度化有关,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要回答如何通过常态化制度化机制实施理想信念教育,重点在实施上。

       作为一个实践命题,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理想信念教育规律的反映,也是对以往理想信念教育问题的反思与改进。理想信念,不只是个人的理想信念,更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个人生活中的理想信念源于个人的欲求,有着个人内在需要满足的动力。但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需要通过持续有效的教育,实现个人理想信念与社会理想信念相互融通。理想信念是深层次的意识和精神,其形成不是靠几次课就能够达成的,而是一个从外到内、从认知到情感再到信仰不断转化、不断跃升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期性、复杂性,必须按照理想信念形成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进行设计。因此,常态化制度化是理想信念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

       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是针对突击式、运动式而言的,是相对固定的、正常的、长期的状态。其一,常态化体现在稳定性上。常态虽然不是固定不变的,但不是随意变化的,而是遵循特定规律变化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遵循理想信念形成的心理规律,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因此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相对稳定。其二,常态化体现在日常性上。要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日常生活,贯穿于教育的全领域和全过程,融入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形成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的局面。其三,常态化体现在长期性上。理想信念形成的长期性决定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期性,必须通过长期的、不懈的努力来实现,不能期望一节课、一个报告、一个活动就解决问题。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期性,才能避免运动式、突击式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之成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理想信念教育的制度化,是针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随意性、零散性而言的。制度化是“指某事物的存在方式从自发、易变、零散的状态向自觉、稳定、系统的状态转化的过程”。[1]第一,制度化体现在规律性上。为什么理想信念教育不能随意,就是因为理想信念教育有规律,既有社会发展规律对理想信念内容的要求,也有心理形成规律对理想信念形式的要求。进行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教育,取决于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符合理想信念的心理规律。遵循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才能避免理想信念教育的随意性。第二,制度化体现在规范性上。规范有两层含义:一是理想信念物化为一种制度、规范,制度、规范承载或体现着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教育通过遵守制度,按照制度要求行动,达到践行理想信念的效果。二是通过遵守规范和制度,制约人的主观随意性,消除理想信念教育的无序。第三,制度化体现在系统性上。系统性与零散性相对,一是指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具有系统性,体现着循序渐进的进阶性;二是指理想信念教育通过主体协同、关系协同、机制协同等形成一个系统,共同发挥教育的合力。

       常态化使理想信念教育成为一种日常性活动、日常工作,渗透在日常社会生活和教育的方方面面,注重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经常性和长效性;制度化以制度的方式将理想信念教育的任务与内容、方式与渠道等固定下来,形成一种系统的、有序的活动,注重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稳定性与科学性。常态化制度化的侧重点不同,但二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2]理想信念教育要以常态化为基础,在常态化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化。当然,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也需要制度化予以保障。

       二、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践理路

       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有其内在的依据,它构成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理路。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践理路是由理想信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理想信念教育规律决定的,是这些特点和规律在教育实践中的反映,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内容的整体化

       理想信念,既有政治的内容,也有心理的形式,是政治内容的心理反映。作为一种心理形式,理想信念是最高层次的、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倾向性,它主宰人的心灵世界,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对于个体的发展具有方向引领和动力支撑作用。[3]理想信念处于人的心理和精神发展的顶峰,但如何到达顶峰,需要坚实的基础。从心理发展的历程看,理想信念的形成要经历理性认知—情感激发—行为转化—信仰生成等阶段,融知、情、意、行于一体,因此理想信念教育不能没有基础,没有基础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不牢靠的。新时代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就理想信念谈理想信念,它与政治认同、爱国主义、道德修养、法治意识、传统文化等密切相连,不能将其从整体中抽离出来。因此,必须树立整体化的理念。没有整体化的理念,离开其他方面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就会缺少根基。虽然理想信念教育与其他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但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必须突出其价值引领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