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引领青年运动方向口号的百年演变

作 者:
郭祥 

作者简介:
郭祥(1980-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23)。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内容提要: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注重引领青年运动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青年运动方向的口号与时代同频共振,经历了多次演变。作为政治动员的宣传方式、话语体系的“标志性符号”以及政治理念和政治诉求的表达方式,引领青年运动方向口号的百年演变,折射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牺牲、创造的斗争历程,勾勒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演进的历史脉络,彰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人民至上”等中国共产党恒定不变的政治追求。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22 年 05 期

字号:

       政治口号是“政治宣传者表达其政治主张、意图及行动方案张贴的一些简洁明了、短小精悍的纲领性词句”①。在信息社会,政治口号更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迅捷、无边界传播,突破了张贴、呼喊等传统宣传方式的时空局限,加之政治口号言简意赅的内容和简洁明了的话语特点,可使政治宣传者的政治理念和意图迅速“武装”到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随即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反过来讲,作为一种高度浓缩的话语形式,政治口号是政治宣传者政治理念、话语体系嬗变乃至时代主题变迁的“标志性符号”。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其领导人虽然对五四纪念给予高度重视,但更多表现为个人的自主参与。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尚小、“党团工作未能分化”②“党没有注意予团的工作斗争以帮助,甚有些妨害团的工作”③等原因,再加上国民党的恐怖政策、围剿封锁,中国共产党“很少做出青年运动成绩”,很难开展公开的、有计划的、大规模的五四纪念活动。中共中央层级的、作为政治仪式的五四纪念活动是从1939年开始的。在1939年“五四青年节”,毛泽东做了题为“青年运动的方向”讲话,将引领青年运动的方向凝练为“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口号。引领青年运动方向成为此后五四纪念文本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而以往对五四纪念文本的研究主要包括五四纪念与五四诠释、五四纪念与话语建构(意识形态塑造)、五四纪念与五四精神等,很少有人关注“引领青年运动方向的口号”。本文拟在梳理中国共产党各时期领导人五四纪念讲话和其机关报五四社论等文本的基础上,呈现引领青年运动方向口号的演变,总结中国共产党引领青年运动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做好党的青年工作和研究党的青年运动历史提供借鉴。

       特别说明一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下简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下简称“新时代”)。从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变迁来看,学界的基本共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处于“革命话语”年代④。“引领青年运动方向的口号”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具体内容同是“与工农群众相结合”。鉴于以上原因,本文从话语研究的范式出发,以话语体系的特点为基本依据,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放在一起来分析。

       一、革命话语:“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作为引领青年运动方向的口号,体现了鲜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特征与话语逻辑。鉴于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政治地位、中心任务和革命目标的变化,“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能指”虽然相同,但其“所指”则有明显的差异。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双重意蕴

       与其说五四纪念赋予了五四运动“民众动员”的意义⑤,不如说“民众动员”是五四运动的原生内容。五四运动之前,李大钊就主张“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⑥;1920年五一劳动节,《新青年》出版“劳动节纪念号”,李大钊、陈独秀均著文呼吁劳工觉醒,宣传“劳工神圣”,促进了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结合。1920年5月前后,五四运动发展到“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两股力量相结合的阶段”;在李大钊的支持下,觉悟社、少年中国学会等先进团体主张“改造联合”,喊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⑦。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五四纪念和全面抗战爆发前的青年工作一开始就继承了“民众动员”这一五四运动的政治遗产。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工作实践中,学生青年既是“动员民众”的实施主体,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工作的主要对象。比如,1925年1月,“对于青年运动之议决案”,一方面要求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青年学生中开展“长期的宣传”“引导他们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另一方面指出,“学生运动的最重要的目的,是怎样使学生能与工人农民运动结合起来,使他们到工人农民群众中宣传和帮助他们组织”⑧。1926年,“对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决议案”指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要指导和发展学生运动,以帮助中国共产党组织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⑨。1936年5月7日,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号召全国学生青年“站在民族解放的前线”“到民间去”,宣传、组织、武装民众⑩。之所以如此,一方面,从五四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史来看,学生青年构成五四运动的主体和早期中国共产党的人才基础。另一方面,从当时中国现实来看,在工人当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动员其参加共产主义革命,不能不考虑到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固有难度与中国社会现实之间的距离(11)。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组成结构和当时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现实要求,使“动员民众”的任务自然落在学生青年身上。在很长时期内,中国共产党五四纪念文本中的“青年”大多时候并不是泛指,而是特指“学生青年”(知识分子青年)。

       1939年5月4日,适逢五四运动爆发20周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大会,毛泽东亲临会场讲话。毛泽东指出,延安青年本身不但是团结的,而且与工农群众相结合。这应该是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12)。毛泽东分析说,全国知识青年在五四运动中虽然“起了先锋队的作用”,且数十年来已成为一个很大的知识分子群和青年学生群,但并不是中国革命的主力,主力是工农大众。毛泽东强调:“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13)“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是判断青年是否革命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毛泽东一再重申,“工农大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目的在强调“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必要性。由此,“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成为知识青年参加革命的唯一途径和标签。很显然,“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作为引领青年运动的方向,目的是号召青年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