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19(2022)01-0032-10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既应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实际需要思考问题,也应基于传统社会建构道德评价体系的历史经验。传统社会建构了具有中国特征、中国特色、中国特质的多元性道德评价体系。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评价体系成为紧迫需要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传统道德评价的多元格局和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道德评价的内涵和民族差异性 道德评价是人类道德生活的重要内容。它是人类借助一定的道德价值标准或准则对其自身的道德生活进行评价的活动,反映一个事物对于人和社会的伦理意义和价值。 道德评价的前提是必须承认道德价值的实在性和客观性。道德价值是人类基于自身的道德需要确立的一种价值形态。在人类所追求的价值体系中,它居于基础地位,但它具有最稳固的特性。人类价值体系包括经济价值、政治价值、道德价值等多种形态。经济价值是指一个事物对于人和社会的经济意义,它具有动态变化性。例如,一块原生木头可能只有微不足道的经济价值,但它一旦被木匠精心加工,它的经济价值可能变得极高。政治价值是指一个事物对于人和社会的政治意义,它也具有动态变化性。“人在本性上是政治的”①,但人的政治信念和政治身份是可以改变的。因此,政治价值往往是不稳定的。与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不同,道德价值是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价值形态。它依附于人的道德身份。道德身份是人类最稳固的身份。无论一个人置身何处,他都必须讲道德。人的道德信念也可能发生变化,但他的道德身份必须是稳固的。正因为如此,在人类所能拥有的价值形态中,道德价值是最持久、最稳固的。 不同哲学家对“道德价值”有不同的认知和解释。康德认为:“一个行为要具有道德价值,必然是出于责任。”②意思是:(1)道德价值主要体现在人的道德行为上;(2)人类行为的道德价值是人类承担道德责任的结果。康德所说的“责任”是指“道德责任”,它被康德视为人类行为的道德价值来源。“一个出自责任的行为,其道德价值并不来自通过此行为而要实现的意图,而是来自行为被规定的准则。”③这显然是一种规范伦理学立场,其核心思想是将人类行为的道德价值最终完全归因于普遍有效的道德原则。 不同伦理学理论对道德价值的来源问题提供不同的答案。德性伦理学家则将人类行为的道德价值归因于行为与德性的吻合度,其核心思想是要求外在的德行与内在的德性相一致。德性伦理学家还将道德行为视为人类道德生活的落脚点,同时将人的内在德性视为人的外在道德行为的根源。他们也强调“正确原则”对人类道德行为的引导作用,但他们往往更多地关注德性与德行的关系。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道德行为本质上是“合乎德性的行为”④,它的道德价值只能由人的内在德性决定。规范伦理学将道德原则视为道德价值的最终来源,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人类应该以敬重甚至敬畏的态度对待普遍有效的道德原则,因此,它往往以动机论伦理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德性伦理学也通常以动机论伦理学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它的核心思想与规范伦理学有着根本性区别。 道德评价的关键是必须确立道德价值标准。一切道德评价都是基于一定的道德价值标准展开的。道德价值标准是道德评价的依据。它不能由某个人确定,也不能由少数人确定,必须由社会约定俗成。能够充当道德评价标准的东西必须具有普遍有效性。它必须能够得到社会的普遍价值认同,并且对所有人都是有效的。 道德价值标准的普遍有效性只是相对于特定社会而言的,因为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拥有的道德主要是民族性道德。虽然不同民族所信奉和坚守的道德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和共同性,但是它们更多彰显出民族差异性特征。例如,中国人与美国人所信奉的道德就有显著差异。中国人信奉的道德兼有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伦理思想流派的特征,其主要内容是追求天德、地德和人德合一的道德境界,而美国人信奉的道德主要是实用主义的,其主要内容是推崇实用价值、强调眼前利益的道德感。由于不同民族所信奉的道德并不相同,人类就难以拥有在全球范围内普遍有效的道德价值标准。 道德评价是每一个民族都会做的事情,但它具有民族差异性。不同民族对“道德评价”的认知和定义往往是不同的。不同的民族会依据不同的道德价值标准来进行道德评价,并形成具有民族差异性的道德评价模式。道德评价模式主要是民族性的。这是世界各国在道德评价领域容易产生争议的根源所在。 人类进行道德评价,直接目的是要检验其自身对一定的道德价值标准的遵循情况,间接目的是要将其自身的行为纳入一定的道德价值标准的规约之中。人类总是首先设置一定的道德价值标准,再用它们来进行道德评价。通过反反复复的道德评价,人类的行为自然而然就被纳入了其自身设定的道德价值标准的规约之中。 中华民族是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具有独特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在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中,中国道德文化传统占据着核心位置。中华民族坚持尊德、崇德、守德,从而形成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国道德文化传统。 中国社会从古至今一直是一个伦理型社会。在传统社会,道德被人们视为不可须臾缺乏的东西。中国人将道德视为人类安身立命的根本,将道德生活视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方式,形成了高度重视道德评价的优良传统。在当今中国社会,道德仍然居于特别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有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文化依然偏向于伦理型文化,而不是法理型文化”⑤。当代中华民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自身以道德评价为主导的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将道德评价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社会是一个弥漫着浓烈道德评价氛围的社会。人们工作、劳动、学习的时候,会受到道德评价;人们取得工作业绩、劳动业绩和学习业绩的时候,会受到道德评价;人们面对自己所犯的过错时,也会受到道德评价。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也重视道德评价,但他们对道德评价的重视程度很难与中华民族相提并论。最重要的在于,中华民族所采用的道德评价体系是具有中国特征、中国特色、中国特质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