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快要迟到了,孩子却磨磨蹭蹭做不完事;眼看就到睡觉时间,孩子却还在作业本前磨叽,毫无时间观念……这个时候,你是怎么应对的? 1.操控型父母 “快点,叫你快点没听到吗?怎么总是磨磨蹭蹭的?瞧,吃饭的时间都让你磨没了,别吃了,把面包拿着路上吃!” “你看看都几点了,这么长时间你都干什么了?哎呀,别抄单词了,趁现在脑子清醒先做数学,做完数学再抄单词……” 操控型父母最怕孩子走弯路,倾向于替孩子做决定,总是会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和问题,并会通过不断批评和催促,强制孩子改善自己的行为。然而,过度控制的结果一方面会限制孩子大脑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还会限制孩子做事的自主性,造成他的厌烦和逆反。 2.溺爱型父母 “哎呀,上学快迟到了,怎么书包还没收拾完?你快去穿鞋吧,书包我来给你整理。” “宝贝,你的语文听写本落家了,妈妈马上给你送过去。” 在溺爱型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长不大,因而很容易代替孩子承担本应属于孩子的责任,时间一长,使孩子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3.放任型父母 “宝贝,妈妈今天去孙姨家打牌,会回来晚一点,你自己记得把作业写完再看电视啊!” “爸爸这些天要出差,送你到奶奶家待几天,马上期末考试了,你要认真复习,听奶奶的话。” 放任型父母会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把对孩子的引导大多只停留在口头叮嘱,缺乏对孩子习惯培养的认识和引导。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出现自我放纵或其他行为问题,同时无法形成良性的自我管理能力。 4.支持型父母 “还有5分钟我们就要出门了,妈妈在门口等你,你想想看,现在该去做什么?” “你觉得自己从哪项作业开始最好进入状态?口算还是抄写字词?” “这道题不会吗?你觉得困难在哪里?是不理解题目,还是不知道该用哪个公式解题呢?” 支持型父母能够放手让孩子去选择,把思考和行动的权利交给孩子的同时,又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清晰、具体和有启发性的帮助。这样可以持续地锻炼孩子自我思考、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步儿童时间管理术 怎么才能让自己成为支持型父母,引导孩子做好时间管理呢?这里有四步儿童时间管理术,供您参考。 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感受时间。 对于8岁以下的孩子,要想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先要帮他们认识时间,建立时间感是第一步。在这一步中,家长需要帮孩子达成3个目标。 1.5-7岁儿童,学会认识时钟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要到5岁才能对时间的顺序有相对清晰的理解,这时大部分孩子能知道今天是星期几,并可描述昨天或今天早上发生了什么、明天可能发生什么。 这是引导孩子认识抽象的时间——钟表的关键时期。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亲手拨弄钟表、亲手制作玩具钟表的方法,观察钟表上时针、分针和秒针的特点,引导孩子观察当分针走一格的时候,最细的秒针要走多少。 2.把时间和具体行动联系起来 在孩子四五岁时,他最喜欢妈妈把自己抱在怀里讲故事给他听。可如果妈妈有事在忙,通常会对孩子说:“等一下,妈妈完成这个工作,就马上来陪你。”但孩子等了好久,妈妈却依旧没来陪他,孩子觉得这个“马上”好长。可是当早上妈妈催他上幼儿园时,又会对孩子说:“快点,妈妈要迟到了,咱们马上出发。”孩子懵懵地看着妈妈着急的样子,感到很奇怪,心里感觉此时的这个“马上”又好短!所以,“马上”究竟是多长时间呢?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家长应尽量少用“马上”“过一会儿”这样模糊的时间概念词语,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选择引入准确的时间概念,如“宝贝,7点了,该起床了。”“宝贝,现在是9点20分,10分钟后,当分针指向6,咱们就出发去动物园,想想你还有什么需要准备的?”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和具体的生活行为联系起来,并会逐渐习惯于在生活中理解时间。 3.初步学习预测时间 比如,孩子非常喜欢和妈妈玩“时间猜一猜”的游戏。从超市走出来,妈妈可以问孩子:“猜猜看,咱们走路回家,要走几分钟?我猜15分钟,你猜是多长时间?”傍晚,妈妈可以对孩子说:“太阳快要落山了,你猜现在是几点了呢?”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帮孩子很好地体验时间的流逝,同时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第二步,引导孩子做时间记录。 一天有24小时,就好像一个钱包里只有24元钱,一分也不多,一分也不少。你要怎么使用这些“时间金钱”呢?和成年人一样,管理时间的前提,是让孩子学会预测和记录自己在每件事上究竟花费了多少时间。对于上小学的孩子,家长需要先花几天的时间,引导孩子做时间记录。下面提供几种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1.时间记录表 让孩子自己用尺子和笔制作这样一个表格,把每天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并且在表格中填写自己预估完成每一件事情的时间。然后开始做事,并用准备好的计时器或手机上的秒表记录时间,每完成一件工作,就把完成这项工作实际花费的时间填写到记录表里,最后,把实际花费的时间和自己的预估做一个对比,让孩子看看自己预估的是否准确或相差多少。 让孩子连续几天(最好是一周时间)预估和记录自己的时间,既可以让孩子逐渐了解自己做每件事的速度,又能发现实际的时间和自己想象中的时间有多大的差距,这样再做事的时候,就会有意地提高效率了。当然,父母也可以引导孩子做更深一步的思考,如“你预测自己40分钟就会写完作业,结果花了一个半小时,差距出在哪里呢?是没有把作业量考虑进去,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更快写完,好去做其他的事?”“你感觉看电视10分钟过得好快,写作业10分钟却过得好慢是不是?猜猜看,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