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就给你说过”  

作 者:
田锐 

作者简介:
田锐,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原文出处:
家庭教育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2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家长在校门口等着接孩子,孩子出来看到家长,做出耸肩发抖状,顺口说道:“今儿个好冷!”家长却气呼呼地说:“我早就给你说过,早晨出门要多穿点儿衣服,你就不听!冷了吧?自找的!”孩子不服气,翻了翻白眼,“哼”了一声,又耸肩摊手,阴阳怪气地喊:“今天好热啊!一点也不冷。”

      我们经常见到拿自己的预见能力来教育孩子的家长。家长想表达的是:早知道你(孩子)出门不多穿衣服,早知道你(孩子)会挨冻。也就是说,在孩子挨冻之前,家长已经预知了孩子挨冻这个结果。这种认为自己早就知道某事会发生的倾向,称为“后见之明偏差”,也就是俗语所说的“事后诸葛亮”。之所以叫作偏差,是因为家长往往是在事情已经发生了,才想起或说出自己的“先见”之明,但此时已经于事无补。看似先见,实则后见。

      后见之明偏差在家长群体里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固性。

      后见之明偏差隐含哪些不利因素

      1.显示高人一等

      家长“我早就给你说过……”的口气隐含着炫耀自己先知先觉的意味,同时又反衬出孩子后知后觉,甚至无能的意思,让孩子听起来很不爽。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每个早晨都必须多穿点儿衣服。在事情还没有结果的时候,会有很多随机因素同时起作用。而且在很多时候,逐渐长大的孩子并不情愿全部听从家长的指挥。难道孩子不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吗?家长应该明白,即使某一天发生误判,孩子少穿了衣服也不一定是坏事,挨一次冻也是可以长记性的。

      2.隐含控制因素

      许多家长潜意识里把听话当作好孩子的标准,他们坚信:孩子只要听从家长的安排,就不会犯错误,就不会遭罪。由于血缘关系,家长对孩子的爱常带着些霸道——我要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听我的就行!这是错误的意识,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选择权,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了主,感觉不被尊重,没有自由。在家庭中,谁说了算,往往是亲子矛盾的源头。如果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孩子可能会遭受一些挫折,但他们也能因此懂得了承担。这是促使他们成长的必要过程。家长替代、控制越多,孩子的成长就越不充分。

      3.夹带不良情绪

      家长的后见之明里夹杂着很多情绪,诸如抱怨、不耐烦、责备、幸灾乐祸等。孩子尤其不能忍受家长“看热闹”的姿态和腔调。有时,在无奈之下,孩子会反唇相讥,造成亲子之间的矛盾。家长本意是教育孩子要长经验、长记性,但没起到好的教育作用,反而把孩子置于更远的对立面。

      4.忙于推脱责任

      家长话语中的“早就说过”,还包含划清界限、撇清责任的意味,意思是“我早就说过了,已经尽职尽责,但你不听,这不是我的错”。这里的“早”是很耐人寻味的,多早?一周之前?太早的提醒对解决当前的问题会有帮助吗?家长应该理一理什么才叫负责任,说得及时,做得到位,这才是负责任。还以穿衣服为例,有些家长明知孩子穿得少,但是来接孩子时也没多带件厚衣服。还有些家长,后悔自己忘记给孩子带件厚衣服,但还是照样数落孩子不听话,摆明了责怪孩子。

      家长的后见之明偏差带来的反应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如果不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难以用公平的眼光评价孩子,必然引起孩子的不良反应。

      厌烦。孩子慌乱地收拾书包,正找他的语文课本呢,家长却一直喊着:“快点!快点!快要迟到了!”有的家长在这节骨眼上还不忘说一句“早知道你会这样”。此情此景,无异于乱中添堵,火上浇油。对此,孩子不胜其烦,非常反感。

      逆反。孩子并非喜欢叛逆,但是面对家长的束缚、逼迫,如果他们没别的办法,就只能用抵抗来表达愤怒。这时候,孩子并不在意哪是对哪是错,只是想跟家长对着干。叛逆的孩子往往选择简单的应对方式,你说东,他想都不想马上就说西。

      退缩。强势的家长往往不知道自己哪里打压了孩子,沉浸在一门心思为孩子好的臆想里做出了一些挤压孩子成长空间的事情。在这种情势下,孩子缺乏成功的体验,也得不到鼓励和正确引导,而且家长似乎总能预知孩子的失败。这样一来,孩子会产生无力感,感觉等待他的总是失败和家长的不满意,也就主动放弃努力了。

      减少家长后见之明偏差的几点建议

      如何减少后见之明偏差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呢?

      1.记录预测,复盘并验证

      后见之明偏差是一种比较顽固的认知偏差,很难消除。可以借鉴一下对弈者的下棋招数:对弈者在下完一盘棋后,常常再复盘到走错的那一步关键棋,以重新思考对策。遵照这个思路,家长不妨按下面方式做:在还不知道事情结果的时候,把预测的结果和预测的理由记录下来,等到事情有了结果,再对照记录,返回到预测的时候,看看自己的预测有什么问题。复盘的过程,能让家长了解问题所在,厘清如何才能有更好的思路。

      2.即时提醒,建议要具体

      孩子的思维大都呈开放状,关注的事很多,容易被喜欢的事情所吸引,生活细节考虑不周全,容易忽略一些事情,自理能力又比较欠缺。即便是最简单的事情,只要孩子不重视,他就有可能疏忽大意。所以家长对那些以前曾经说过的话,不能寄希望于说一遍就能见效。家长在提醒的时候,要把握合适的时间点,而不是仅仅说说就万事大吉。给孩子提供即时的建议也应该具体些,比如,就当前的气温,指出穿哪件衣服最合适,而不只是含糊地说一句“多穿一些”。

      3.不苛求,保持耐心

      孩子做错了事,不管自己是否意识到,是否有负面情绪,家长的抱怨、责备都只能使孩子的情绪五味杂陈。面对错误,如果孩子不恐惧,家长不愤怒,大家就容易在愉快之中解决问题,孩子也就能在快乐中成长。家长的责任是与孩子一同解决出现的问题,并提供示范、引导带动,而不是利用后见之明挤兑孩子。对孩子来说,如果离开了家长的耐性,好习惯的养成就会更加困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