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斌:远离养育倦怠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婚姻与家庭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2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采访对象:

      陈斌斌,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学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全球“父母过劳”与“青少年正向成长”大型研究项目中国区负责人,兼任多份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儿童发展研究协会(SRCD)及国际行为发展研究协会(ISSBD)会员。曾获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华人新秀奖”、上海妇女儿童发展研究成果优秀奖。

      人物观点:

      孩子是父母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也可能是一些父母疲倦感的来源,养育倦怠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无论当下的你是否存在同样的困惑,都要对此有所了解,因为做父母是一辈子的修行,既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有防患于未然的预见性,才能更好地胜任父母角色,助力孩子成长。

      首先,我想邀请你做一个简短的问卷,这些选项没有对错之分,选择最符合自己感受的就好,最近一段时间,看看你是否有过以下类似的感受:

      1.照顾孩子让我感到精疲力尽,睡眠不足,精力不济。

      2.我只做“应该”为孩子做的事,但不会做更多了。

      3.和孩子在一起时,我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快乐。

      4.我觉得自己作为父母很失败。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而且频率比较高,如每天都有类似的感受,持续时间长,至少持续了3个月,那么就要注意:你可能陷入了养育倦怠。

      4个维度,了解什么是养育倦怠

      乍一听“养育倦怠”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儿陌生,但说起养育倦怠那些事儿,我相信很多父母都会感觉到迎面而来的熟悉感。

      宝宝刚出生,妈妈每天都异常忙碌,一会儿喂奶,一会儿把尿。好不容易都弄完了,结果宝宝冷不丁哭了。他不会说话,不知是饿了渴了还是哪儿不舒服,只能一通尝试。好不容易哄好了,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喂奶、把尿。

      本想晚上好好睡一觉,醒来再战,但生过孩子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奢望。宝宝刚出生那会儿,爸爸还能搭把手,无奈产假太短,很快就复工了,只剩妈妈一个人继续作战。压力如此之大,焦虑、失眠、抑郁陆续找上门。

      好不容易熬过了新生儿阶段,到了学龄期依旧挑战满满:选学校、选兴趣班、陪孩子写作业……单独拎出来任何一个问题都足以让父母血压升高,更别说到了青春期,家中更是不得安宁。

      如此高强度高挑战的育儿体验,使得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就感觉整个人被掏空了,更有甚者哪怕是提那么一嘴、想那么一下都觉得太累了!这就是养育倦怠的典型表现:父母角色的倦怠感。

      人都喜欢做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当养孩子这件事让人感觉特别累的时候,自然也就不愿意去做了。可身为父母,养育孩子是必尽的义务,怎么办?非暴力不合作。该提供的衣食住行一样都不少,再多就没有了。

      有些父母很少和孩子沟通交流,孩子是高兴还是伤心,不在乎;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不关心。有些父母不喜欢孩子和自己亲近,一亲近就摆张臭脸;孩子有需求时也不去满足,哭了就任由他哭,闹了就任由他闹。甚至有父母会想方设法逃避,下班后不回家,主动加班或出差,总之,能躲则躲,能逃则逃。

      没有陪伴和交流,亲子关系自然不会亲密,这就是养育倦怠的第二个表现:与孩子的情感疏远。

      都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是基因的延续。这种说法不仅让爱情得到了升华,更让为人父母者感受到了很强的实现感。于是,陪伴孩子成长,见证生命的力量与精彩,养育孩子自然而然地成了幸福快乐的事。

      然而,养孩子的过程疲惫不堪,和孩子在一起唯恐避之不及,在这种状态下,初为父母的愉悦感几乎被消磨殆尽,取而代之的是焦虑和痛苦。这也形成了养育倦怠的第三个重要特征:养育孩子的愉悦感丧失。

      养育倦怠的第四个特征是成就感降低。很多父母之所以愿意倾尽一切去养育孩子,内心是有很大的成就冲动的。他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快乐的、幸福的、成功的人,会为孩子取得的任何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甚至觉得孩子是这辈子最大的成就。

      然而,由于养育压力、养育焦虑等原因,很多父母无法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连接,无法得到正向回馈,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就使得他们陷入了自我怀疑:我是个好父母吗?我能成为好父母吗?

      在不断的自我怀疑和自我贬低中,父母就更没有了行动的动力,愈发无法完成父母的角色任务,也愈发觉得自己不称职,最终自证预言,形成恶性循环。

      看到这儿,我想你已经知道什么是养育倦怠了。养育倦怠和工作倦怠有点儿像,后者针对的是工作,前者针对的是养育,即由于长期的养育压力,导致父母出现一些负性症状,包括父母角色的倦怠感、与孩子的情感疏远、养育孩子的愉悦感丧失、成就感降低。

      失衡带来倦怠,有相似更有不同

      你可能有点儿懵:工作倦怠可以理解,谁还不是个辛苦的打工人,可养孩子又不是工作,怎么也倦怠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和大家分享下我与这个话题的结缘。比利时一所大学的两位教授针对有特殊孩子的家庭做了相关研究。他们发现,由于身体和精神的问题,这些孩子的需求要比正常孩子多很多,父母也要比普通父母付出得更多。即便如此,养育效果仍不尽如人意,这些父母产生了严重的养育倦怠。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关注到越来越多的养育倦怠现象。诚如我在前面分享的那些,为人父母的两位教授都经历过,其中一个教授更是有4个孩子,尤其感同身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