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太多的选择、太多的刺激,同样会让孩子“目盲”“耳聋”;过度的亲子依恋,也会让孩子缺乏独立性。因此,养育孩子最好在物质上精简,少做无谓的折腾,有节制地付出。 多孩家庭简朴育儿效果更佳 (陈先生,30岁,新媒体从业人员) 我和妻子养育了三个孩子,如今大宝8岁、二宝4岁、三宝才1岁多。经历了从养育一个孩子到养育三个孩子的锻炼,我总结出一套“一切从简”的育儿法则:简化环境降低物欲,建立健康简单的生活节奏,帮助孩子过滤掉成人世界的各种“噪声”。 大宝4岁前,我父母在我家帮忙,4个大人照顾1个孩子。当时我望女成凤,认为活动越多越能帮助孩子开阔眼界、锻炼能力,同时给女儿报过5个兴趣班。日常安排的活动也很丰富,比如购物、逛公园、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等。 因为活动多,尽管有老人帮忙,我和爱人还是觉得很累,钱也不够花——早教费用、活动用度、购买图书玩具和衣物等都开销不菲。 被精心照顾的大宝特别黏人,经常生病,到了两岁还未断奶。上幼儿园后,她对幼儿园生活不适应,早上不愿去,总是哭闹。晚上从幼儿园回来,她又常因练琴的事跟她妈妈闹别扭…… 二宝出生后,我父母因故回了老家,我爱人辞职后专心育儿。因为财力、精力、时间都变得有限,我们的消费习惯随之改变:只购买简单的玩具,比如扑克牌、沙包、橡皮筋等;不买昂贵的所谓精品图书,而是给孩子朗读《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经典作品,鼓励他们放飞想象力,自己制作绘本;我爱人按照菜单做饭,既减少了每天考虑做什么的麻烦,又保证了营养。 后来随着三宝出生,我们进一步简化了育儿环节,有意断掉了过度的亲子依恋。二宝、三宝都是10个月断奶,然后与我们分房睡,两岁送托班,作息习惯与运动习惯都很好,健康状况明显比大宝当年要好很多。看到弟弟妹妹都自己睡,大宝也主动要求自己睡。 初为人母时,我爱人喜欢引导孩子如何玩,陪孩子玩就变成了耗时耗力的一项工作。后来我们做了改变,先制定了“不玩电子产品,不能以大欺小”的规则,然后放手让孩子们自己玩。一旦发生了矛盾,由他们自己处理。三个孩子的独立性与责任心都由此得到培养,在家里就能高质量地玩耍。若是小妹妹哭闹,哥哥姐姐会主动安抚,我们自然轻松不少。 在照顾弟弟妹妹的过程中,大宝的心理发展越来越健康,从一个经常哭闹的娇小姐,变成了阳光自信的幼儿园中班班长。这让我认识到,如果父母在感情上总是对孩子不舍、难离,那么孩子就少了很多独自探索的机会;反之,家长敢于断舍离,孩子更容易获得成长。 我还说服自己降低了过高的育儿期待,相应地也简化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孩子因此有了更多能够自己掌控的时间,也就有了更多自己探索甚至发呆的机会。 在报兴趣班方面,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最热爱的一个,每周上课不超过两次,但自主练习必须三次以上。大宝选择了舞蹈。因为舞蹈是她最喜欢的,所以不用我们催促她就愿意去学去练,再不像以前练琴那样常跟妈妈怄气。如今,大宝不但脾气变得温和了,身体也越来越强壮。 经验告诉我,物质生活过于丰富、生活环境太杂乱、家长关心过度,都不利于孩子成长。反之,生活简朴一些,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情绪也更稳定,更容易从生活中获得快乐。 母爱的本质是分离 (孙女士,27岁,财务人员) 去年9月底,我们搬了新家,房子大了,房间多了,6岁的女儿提出要自己睡,我一下子很不适应——以前她一直跟我们睡一个房间,突然自己睡,晚上要是害怕怎么办?但女儿坚持,我只好心情忐忑地同意了。 女儿第一次自己睡,我仍像往常一样给她读睡前故事《罗朗一个人》。 故事是这样的:小兔子罗朗在家里感觉闷,要求出门玩,妈妈担心外面危险,要求他不能跨过院子的栅栏。但罗朗越界了一点点,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的事。他想走得更远一些,妈妈又要求他不要越过远处的一棵栗子树。罗朗又越界一点点,仍然没发生什么意外的事,他还看到了更美的风景……就这样,因为对远方充满好奇与憧憬,罗朗带着妈妈的提醒与告诫一步步朝前探索。 这个故事女儿百听不厌,我也从中受到启迪:孩子跨向外部世界的每一步,父母都免不了担心。但孩子要成长,就必须不断地迈步向前,家长必须在保护和放手之间做出取舍。我真佩服故事里的兔妈妈,暗藏着担心,压制着保护欲,对孩子一点点放手。 没过多久,一件事再次让我意识到:女儿尽管年龄还小,但有思想,有情绪,是个独立的个体,需要应有的尊重;她渐渐长大的过程,也是越来越独立,越来越远离我的过程。 那天,我去幼儿园接女儿时,几个平时聊得来的家长得知我搬了新家,提出去我家参观,我爽快同意。接上孩子,我们5个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了我家。路上女儿一切如常,但到了家里,她却在客厅用绳子圈起一片地方,说是孩子的领地,不准大人进入。 几位家长参观完我的新居,就坐在餐厅看几个孩子玩。一位家长由衷地夸我女儿“好独立”。 送走客人,女儿一本正经地跟我说:“妈妈,以后你再邀请我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咱家,要先征得我的同意。有的小朋友我不喜欢,你只能邀请我喜欢的小朋友。”我很意外:“今天哪个小朋友你不喜欢?”女儿说:“我不告诉你。”我接受了她的建议,又追问:“妈妈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变呢?”她说:“我们玩的时候你们不要在一旁看。你们玩你们的,我们玩我们的。”